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9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会的“核能”声音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4:1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每年两会都是各个行业的集中发声期,今年也不例外,在中国核能建设正进入第二轮发展高峰时,今年来自核电领域的代表和委员们的观点,尤其值得关注。
  来自中核集团的九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与媒体记者的见面会上透露,将提交多份与核电、核产业相关的提案和建议,包括《关于优化核工业体制集中力量促进核能发展的建议》、《推进核能全产业链“走出去”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关于在核能领域设立国家实验室的建议》、《推进我国“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批量建设,规模化发展的建议》、《关于经济新常态下加大核电等清洁低碳能源上网力度的建议》、《关于完善放射性药物相关政策法规促进核医学普及与提高的建议》、《关于协同推进核科普工作加强公众沟通的建议》等。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后发现,其中既有一些与当下行业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也有一些需要中长期发展解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天林提出,应该把核能全产业链的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核能正处于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期、技术创新的加速期,核电技术已经到了与美、法等国齐头并进的阶段,我国经济实力、外交影响力、产业配套能力越来越强,这正是中国核工业走向国际的大好时机,应该抓住“一带一路”这一重大机遇和当前国际核工业格局变化的关键时期,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核强国,引领核工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电工程公司总经理刘巍在《推进我国“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批量建设,规模化发展的建议》中提出,目前许多国家确立了核电在能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华龙一号”在成功出口巴基斯坦和阿根廷的同时,苏丹、沙特、巴西、英国等国家都对“华龙一号”有浓厚的兴趣,但决定这些潜在意向国家选择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华龙一号”在国内的规模化发展程度。“华龙一号”在国内规模化发展对带动我国核电技术及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砚国在《关于经济新常态下加大核电等清洁低碳能源上网力度的建议》中提出,在当下全国电力消费增速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发电装机容量增速依然高于电力消费增速,核电装机容量虽然增速较高,但仅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79%,核电机组的投运对全国发电能力阶段性过剩影响可忽略,且从确保核电安全的角度,建议保持核电有限发电,加大上网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纪希望,推动乏燃料公海铁运输体系建设促进核能绿色安全发展,他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公海铁联运是大宗乏燃料远距离运输的最佳方案。但目前中国仅实现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海运的相关标准、规范还未建立,铁路运输和海运所需的硬件设施还未规划建设,难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乏燃料运输需求,因此必须尽快引入铁路运输和水运等新的运输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认为,核能领域事关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事关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对国家经济和行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是国家战略性高新技术领域,应成为国家实验室建设的首批候选对象。
  此外,随着近期一批核电机组陆续开工建设,一些与行业长期发展并不协调的问题或将逐步暴露出来,核电行业的代表委员们也希望能够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回应。

+ N6 O- I% h! L: w0 X5 h

( ~6 [. E: F; N* u$ W8 P" C. I# }0 j5 }) S! z4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1-9 21:53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