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那苏轼是哪里人呢?”邹老师又问。
随后,鸦雀无声。邹雯雯说,这件事情让她感到有点郁闷,郁闷学生对于文化的缺失。
与邹老师这次课堂问答作为对应,在即将到来的寒假,成都市教育局出台了一项新规:学校原则上不能够给小学低年级学生布置书面作业,而其他年级段的学生,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布置适当的作业。而这也是教育部对学生“减负”具体要求。
教育局规定,作业形式要丰富,包括做家务事,阅读,参加体育劳动,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在此规定下,中学语文老师给出的建议是,新春佳节,是学生温习传统文化的好机会,学好语文,不是靠做两套试卷就可以解决的,而是应该置身于节日的氛围中去感受文化和历史。
好郁闷课堂问出“成都人李白”
郁闷的语文老师认为,这个答案可以看出有些学生对于文化了解的缺失,而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昨日上午,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语文老师邹雯雯遇到一件让她郁闷的事情。她在课堂上讲评《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时候,告诉同学这是李白出川后的第一首五律,随即问道,“你们知道李白是哪里人吗?”
“四川人!”“详细一点呢?”“成都人!”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当她再问“那苏轼是哪里人呢?”课堂上竟鸦雀无声了。
邹雯雯说,这件事情让她感到有点郁闷,从这个答案可以看出来有些学生对于文化了解的缺失,她说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邹雯雯还举了一串例子:有的学生除了知道近现代成都有文豪巴金之外,说不出来这座城市还有哪些文化名人。事实上,稍微留心的人都该知道,成都还有马识途、流沙河这样的文化大家。有些学生提到重阳节,他们知道这是一个买艾草的节日,中秋节的“任务”就是吃月饼,至于七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情人节,相互之间要送礼物。说到端午节,同学们知道要吃粽子,划龙舟,但不一定知道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能够说出屈原生平事迹的学生更是寥寥。
另外,学生学习《论语》,仅限于从百度上的了解,知道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但孔子到底为教育做了什么,教育家这个称号是怎样来的,人们为何如此尊崇孔子,学生们大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邹雯雯说,学习文言文,应该学会去欣赏文言文中文字的优美,以及文字背后的历史钩沉与思想蕴含,但有的学生看重的只是文言文的翻译——以应对考试。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则背离了文言文学习的初衷。
想办法把“迷失”的李白找回来
语文怎么学?不仅要在学校的课堂里学习语文,更要在生活的课堂中学习更精彩的语文。
邹雯雯分析,为什么学生不愿意花工夫去了解文化,这与考试的指挥棒有很大关系,中考对于文化的考察比较浅,涉及民俗、名人、文化的知识最终变成了词条背诵,因此导致学生看重记住结果,而忽略了对过程的了解。“这是一种很功利的做法。读一篇文章能够答题,很多补习学校给学生的思路也是如何掌握答题技巧,实际上这是没有思维含量的,语文学习是考察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而不是考察学生记住了多少答案。”邹雯雯说。
“成都人李白”发生之后,邹雯雯和备课组的老师们碰了一次头,老师们纷纷认为,学生对于历史和文化的陌生在于他们了解太少,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才是“硬道理”。棕北中学初二语文老师胡血洄也提到,很多学生说到过节,说得最多的就是吃吃喝喝,而对节日的文化底蕴的了解并不深刻。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我们不仅要在学校的课堂里通过课本学习语文,更要在生活的课堂中学习更精彩的语文。”于是,今年邹雯雯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之一就是走访名人故居,参照“武侯祠前的沉思”而作文。她说,“不仅仅是走访,更重要的是去体会名人当时的心境,阅读他相关作品和资料,对名人有更多的认识。语文学习不单单是做题,而是文化滋养和浸润,所以我没有安排学生在假期埋头做习题。”
邹雯雯老师说,她鼓励体验式学习,不要满足百度来的知识。同时,不应该把目光放在学生的分数上,事实上,这样的语文也往往不可能拿高分。
棕北中学语文老师胡血洄也认为,阅读和写作是学生中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她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也是围绕这两个部分开展。她说,利用寒假时间去体会一下家乡的习俗,去看看门上的对联,去杜甫草堂感受一下“人日”都很有意义。胡血洄老师说,语文学习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学习最好的课堂是走进社会,去看看文殊坊,到大慈寺走一走,去看看绵竹的年画村,千万不要忽略了身边重要的教育资源。
9 }, ~! `7 R# W8 V
: l6 }) C/ M1 P. K- M0 O0 S2 |
) L+ w. ]3 R- V' l1 T$ f
$ ^4 u' ^7 K. ^6 Q) _. P. |' U$ ?% t1 w% I! M)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