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的创业打拼,他时刻铭记一句忠告:做人要诚实守信!凭着这一人生信条,他从乞丐到打工仔、承包商到家具厂老板。他把当年给他这句忠告并给了他一顿饭的‘姐姐’视为恩人。20年后找到曾救助他的好心人后,他用100万元现金支票来感谢恩人。”这是重庆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中候选人之一何荣锋的“颁奖词”。" {$ ? c4 Z6 A5 A, X3 m5 B
! a$ d+ x7 m. N$ b/ m 也正是因为这次评选,一个现实版的《仙鹤报恩》迅速在山城流传开来……
2 \* }1 t" ^5 ^; M9 r! V9 n
* r! V( n1 [5 s/ C. W! } 对于自己重金报恩的原因,何荣锋的回答很简单——感动。坐在记者面前的他,大背头,一身名牌,加上魁梧的身材和超过180厘米的身高,很有派头。“她是我一辈子的姐姐!我的钱是多年经商所得,合法合规。从某种角度上说,如果我不懂报恩,也绝对没有这100万,没有今天的我。”他说。
4 D; X& e, S T( i2 \. y0 O" Q
0 B( X. D8 C. j/ U/ g) t7 u& r6 E 这个故事里,100万元是绝对的焦点。面对从天而降的巨款,戴杏芬却选择了谢绝。* a$ \" l5 _! W' D& f
$ C4 i. m& y8 P+ ?% H
替父还债流浪异乡% } F( h3 g% b
( i/ D0 ~& `7 F 一饭之恩没齿难忘4 t, I+ J( ^( K6 \" I H) j
# I; \. h+ i2 |! o5 X; ^( H 今年41岁的何荣锋,是重庆酉阳县宜居乡元丰村人。上世纪90年代初,何荣峰还只有十六七岁的时候,当屠夫的父亲因预收十几户乡邻的土猪,宰杀之后到县城交易,然后再把钱逐一按预定价格还给他们,可是一万多元的卖肉钱,竟被小偷洗劫一空。家里随之欠下了巨额外债,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家里要债,吓得他父亲都不敢回家了。
3 U$ E+ q t$ z3 p: D- O: J( |. d8 t% d$ S1 }4 W
债主找不到何荣锋的父亲,就向母亲和他讨债。何荣锋念完小学就没法继续上学了,出于不想过提心吊胆的生活,他想到了外出打工替父还债。于是在1993年春,他揣着母亲借来的100元钱和“在外面要好好做人,别出什么闪失,不然我也活不下去了”的叮嘱,同其他几个乡邻远赴千里之外的浙江沿海打工。
- H7 h8 V# e7 |, H0 c
& M% }7 P2 L8 Q' l) w, Y 但打工过程并不顺利。在万般无奈之下,何荣锋只好同另外两个想另谋工作的老乡离开了浦江,准备一起去温岭。何荣锋回忆说,“当时从浦江到义乌要5元汽车费,义乌到金华要2元,金华到温岭要40元。我们三个人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才五六十元,根本不够去温岭的路费,于是我们决定每个人花10元钱坐车,剩下的路程就只能靠走。走了好几天后,路过了当时的仙居县杨府乡杨府村,那天晚上8点多钟,在路边碰到了戴杏芬姐姐,起初她以为我们是坏人,但说明情况后,她就把我们领到家去了,给了我们三人一顿饱餐。”' h7 t, `( ?2 A" N& ^
t# p/ e& P1 m J( A* a “我们三人好几天都没吃上一顿饱饭了,心里特别感激。戴姐了解到我们的处境,她特别同情我们。”何荣锋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天已经很晚了,戴姐穿着一件绿色的毛衣,骑着一个踏板车出去给我们找工作,到半夜12点多才回来,告诉我们只找到了一个人的工作,看谁愿意去。”2 n# g. e, P; E3 G' t W- q
U) s$ s0 w- D4 S/ R: g 由于三个人是一起出来的,谁留下都不好。于是婉言谢绝了戴杏芬的好意。第二天临走时,戴杏芬又给了他们一人10元钱,外加一些干粮和水果。“现在说起来容易,但是让三个陌生青年人住进自己家,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需要一种信任和善良。”何荣锋说,“我当时才17岁,又不会说普通话,只好由我的两个伙伴询问戴姐的家庭住址、姓名并且都记下来,以便找到工作后还钱。”
. X b% M, ]! A
/ k7 O! i/ S; E( n6 V 何荣锋说,他当时将这些都默默地记在心里,临别时,戴杏芬说了一句让何荣锋终生难忘的话:“钱就不用还了,找到工作后,写个信过来,让姐知道你们平安了就行。”同时,她还告诉何荣锋一行人,“可以没有很多钱,但一定要做个好人。”2 l6 y2 [' i( d+ B1 N
0 U9 H J/ Q4 [1 L, p9 A 从乞丐到富翁& c$ G2 z5 m. G* l" U n+ ^8 ^
5 t0 R5 x; q: W/ I" g" x 只因“善良点化”+ f; o* i- t$ B" }3 c: e, Q
N. B o& B% q6 c
何荣锋一行人拿着戴杏芬给的钱和干粮很顺利地到达了温岭,但是在温岭也没有找到工作。随后,他们向在温岭的老乡借了路费想到天津谋生,但却辗转到了沈阳。由于身上有一股坚韧劲和戴杏芬“做生意一定要有诚信”的告诫,何荣锋从一个只拿着300元工资的学徒逐渐成为一位知名企业家。& m: @3 W* g2 g
; g- v# N( _5 f0 \ “到1994年底时,我已成为了一个承包商,收入每个月能有三四千元钱,我就把钱寄回家,帮助父亲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到1996年,我已经赚了10多万元了,这时我觉得自己有资格给戴姐写信了。”何荣峰说,“当时离开戴姐时,我在心里就发誓一定要用崭新的一面站在姐姐面前,要报答戴姐的恩情。”
4 \! k9 A$ A8 z% h( R
% D( B" `, ?" u# W 但是,何荣锋写给戴杏芬的信就像石沉大海了,一直没有得到回信。何荣锋想到了很多戴杏芬不回信的原因,于是他一直托身边的人帮助寻找。随着时间的推移,何荣锋越来越想找到戴杏芬,他曾多次跑到公安局去查户口,却一直没能查到。后来才知道,他把“戴杏芬”记成了“戴信芬”,一字之差让姐弟俩迟十多年才见面。
3 @& w: ^" [# B. g, n, |8 j. D1 u) ~; i! r: e7 J3 h
“无巧不成书”。何荣锋的家具厂生意越做越大,他其中一个合作伙伴正好是当年戴杏芬所居住的仙居县人,又正好这个合作伙伴的朋友曾经是杨府村的村主任,何荣锋很高兴,他感觉找到恩人姐姐有希望了。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2013年的3月2日,他找到了戴杏芬的电话号码。
% [: c2 h& k3 c: p0 v5 f
& Q' O a5 S" m “你是戴杏芬戴姐吗?”“嗯,我叫戴杏芬。”“戴姐我可算找到你了,我是何荣锋。20年前,你收留的那个最小的孩子。”电话接通后何荣锋眼泪就掉下来了,何荣峰告诉记者,“我听到戴姐的声音后,我大哭了一场,戴姐说话的声音也哽咽了。”2 ?1 `9 X3 N3 C* ^: `% c4 K
- k$ e; S# O% D" ] 几天后,何荣锋带着自己的妻子专程赶赴戴杏芬现在居住的地方看望她。为报答戴杏芬当年的恩情,他当即拿出了一张百万元的支票表示谢意。“我帮你的时候,没想过有一天还会见到你,更没有想过要你回报。”戴杏芬没有犹豫,拒绝了支票。她说,“当年的一碗饭让你记这么久,证明我没帮错人,这就足够了。”
; I: I; i3 u4 j% Q
4 m# s( v3 d: ~5 }( X “我小时候家里被人追债,出于自我保护,我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戒备心理。直到我遇到戴姐后,她的善良 ‘点化’了我,我对她的感激是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她是我永远的姐姐。”何荣锋说。/ |( N0 o5 h2 _ P
7 @% l: k1 i5 ]+ I. M 善良总能得回报
' \) A* G! D* `# g% r
0 O" g- U9 R* u0 H1 Z$ n F 报恩是大爱的延续
% p6 U4 x4 h( r* y& Q% |3 R
1 U3 w" V1 K& R 何荣锋在离开戴杏芬后,铭记着这位陌生大姐的恩情,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开始了脚踏实地的劳动。每当他失意或者有所收获的时候,他就用给戴杏芬写信的方式把心得记录下来,鼓励自己永不放弃。4 \! u9 R! a) ?. i5 D
/ _: L$ a8 N) h6 a; C3 i
从食不果腹的流浪少年到豪掷百万的成功商人,何荣锋的路也不无艰辛。他说,“我从家具厂的小工干起。因为我用心,工资从最初的一个月300元涨到了800元。”1996年,他风光地回了酉阳老家。很多家乡的年轻人以他为榜样,跟他一起到沈阳打拼。他就开始包活儿,从最开始的力工、刮大白做起。因为他不怕吃苦,知道感恩,不忘记每个帮助过他的人,生意越做越大,跟他干的人也越来越多。& c% V- l. A! u- o% j
. C t' |/ L1 v+ z0 U
何荣锋说:“我把每个雇我干活的人都当成恩人,认真干活就是对恩人的回报。现在我有3个工厂,两个家具厂和1个涂料厂,工人100多人。”
/ g0 ^, y; c9 F+ ?7 G+ o
) J5 W% ]5 ]( k* H- o: R# I 何荣锋的成功固然有其自身的努力与机遇,但不可否认,恩人戴杏芬是其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然而,戴杏芬却很淡然。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现在的生活挺好,虽然不是非常富裕,但是也不缺钱。如今何荣锋给我100万报恩的事情成为我们村里最大的新闻。我没办法想象,要卖多少碗面,才能攒下100万。他能记得我已经让我很知足了。我当年就给他10元钱,我很感动!但钱我是不会收的。”
$ U$ D1 t3 E6 k7 ~, M" ?
- h. L! P2 L4 ?5 o7 i. E “戴姐的两个孩子都说 ‘妈妈做得对。’”何荣锋感叹地对记者说,“我对戴姐的感激,不过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事,我也一直用当初戴姐对我说的话在教育我的孩子。此后,戴杏芬又多次拒绝了何荣锋的帮助和馈赠,如今,两家人像亲姐弟一样保持着往来。: p: N Q0 k& ?2 ]& Z' F
. b d7 `- K- s6 a6 Y “正能量,社会需要这样的真情故事,应该大力弘扬。”“何荣锋,戴杏芬,你们是当今社会里最高尚的人,也是当今社会少有的人,更是当今社会最值得敬佩的人。”这是记者在“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留言板上看到的市民心声。" P% V S7 `4 U2 G- u$ ]
$ Z" ]& e& S0 M.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