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 J5 \ ?5 j! z
% [& L, l* o# o! f9 }/ V
2015年6月,绿色和平航拍芦山县大川镇铜厂河被“剃光头”的天然林迹地和部分“幸存”的天然林。
10月21日,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曝光四川省近两万亩天然林遭违法砍伐,森林被“剃光头”。更重要的是,违法毁林发生于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内,或导致大熊猫栖息地减小、破碎化,以及珙桐、红豆杉等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被非法采伐。
上述内容是该环保组织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关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毁林调查报告中所披露的。
界面新闻记者21日也致电芦山县林业局,一曹姓工作人员回应,称林业局今日才听说此事,目前正在核实,具体情况还需到现场了解才能判断。
近两年来,绿色和平通过遥感解译等技术手段锁定毁林地点,七次奔赴四川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显示: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大川镇和宝兴县蜂桶寨乡新华村等地存在着以低效林改造名义,利用政策漏洞大面积皆伐天然林的违法行为。
其中,新华村是法国生物学家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1869年发现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地方。1870年,米勒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新闻公报上发表了题为:“论西藏东部的几种哺乳动物”,将这个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为“大熊猫”,立即引起了轰动。后将这一物种推向了世界,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这种特有的国宝。
但如今,这里的天然林正遭受严重的破坏。绿色和平调查发现,在新华村,当地林农以“震损林修复”的名义,将面积3,285亩的林相完好的天然林皆伐并转换为柳杉人工林。
该环保组织通过野外动植物调查,发现在距离皆伐区域50米的竹林中有两处极度疑似大熊猫的粪便以及大量的采食痕迹点,在20多平米的区域中就发现了16个痕迹点;同时还发现红腹锦鸡和凤头蜂鹰两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的珙桐的分布。这些动植物的痕迹和分布充分说明这里是具有极高保护价值的天然林区,说明低效林改造已经侵蚀到中国最敏感及脆弱的生态红线。
调查发现,皆伐主要发生在2014年,也就是芦山“4.20地震”后,其采伐迹地已和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截至2015年春天,该地天然林违法皆伐的范围依然在扩大。
21日下午5时,界面新闻记者继续致电宝兴县林业局追问调查情况,对方称已经派人前往现场核实,但“上山去的人还没回来,现在还不清楚”。
而在雅安市芦山县大川镇铜厂河河谷内,绿色和平调查显示,被皆伐的森林总面积达17715亩,其中被皆伐的天然林占到了总面积的91.1%,达16,140亩。
该环保组织称,芦山黄水河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是邛崃山系大熊猫栖息地最重要的走廊带,从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的结果来看,河谷内有大约20多个熊猫痕迹点。走廊带的建设对于连接和保护宝兴蜂桶寨的核心种群与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至关重要。
绿色和平称,大面积的完整天然林是确保野生大熊猫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条件,因此,毁林使得大熊猫的栖息地进一步减少和破碎化,给它们的觅食和迁徙带来直接的威胁,使本已呈分散状态的小种群增加了被隔绝的风险,给种群之间的交流和繁衍造成困难。
事实上,从1998年起,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禁止省内商品性采伐天然林。但近年来,原本主要针对商品林的低效林改,却为采伐天然林打开了一个缺口:低效林改造并不属于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禁止的商品性采伐,并且《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允许对残次、劣质的天然林进行更替改造,但其判定标准不清晰,存在着漏洞。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的主要制定者、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的周立江研究员说:“天然林保护过程中出现最普遍、涉及范围最宽、影响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以‘低效林改造’为名采伐天然林,将会造成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的损毁。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停止针对天然林的更替改造,在修订《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低效林改造对象。”
天然林是结构最复杂、群落最稳定、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强的森林生态系统。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把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今年2月,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在2016年年底部署全面停止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绿色和平也呼吁,国家林业局应对世界自然遗产内被皆伐的天然林展开调查并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并组织修订《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停止针对天然林的更替改造。
同时,该组织还呼吁,完善天保工程区内天然商品林的可持续经营方案,最终为达到“将全国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目标而排除阻力。
8 O2 ^9 K0 N( y(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