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中的桐畈镇:从“美丽乡村”到“美好生活” 桐畈镇正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场变革。 几年前,桐畈镇党委政府从农村清洁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入手,依青山傍绿水,把桐畈镇建设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省委农工部副部长、省新村办常务副主任、省清洁办主任王志调研时赞誉有加,并称之为“桐畈名片”。如今,“美丽乡村”的桐畈,已发生蝶变,成为“美好生活”的福祉。 桐畈镇位于江西省广丰区南边,毗邻福建,享有“江西边关”美称。近日,中国网采访组来到美丽的桐畈镇,深切地体验桐畈发展升级的新变化。 桐畈镇党委书记王青山 乡村处处是“美景” 去桐畈镇探访,是临时动议。 从广丰区城中心到桐畈镇,约有40分钟的路程。一路上,景色很美,满眼绿意葱葱。 记者来到桐畈镇下墩村,刚进村口就惊呆了,“路上太干净了,可以说是一尘不染。”怎么可能呢?怀着挑剔的眼光,记者扫视了该村的每一个边边角角,除了每隔几步就能看到的垃圾分类处理箱,竟然找不到一片乱扔的垃圾,甚至连污渍也没有见到。能做到这种整洁,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长期的沉淀,而绝非朝夕之功。随后,记者来到高厅村、大洲村、王家村走访,这里村村通水泥路,处处见不到垃圾,处处碧波荡漾,处处绿树盎然。干净、青山、绿水、树荫、田园、房屋,在霞晖中恍若一幅绝美绝妙的仙境。桐畈的乡村美在记者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桐畈镇下墩村街道一角 桐畈镇大洲村 桐畈“古道”,给人另一种美。这种美,有韵味、有回味。在桐畈镇下社村上街、二渡关村靖安,一条3000余米的“古道”迂回曲折,头看不到尾,尾见不到头,同两边的古建筑相互映衬,具有一种别致的风情。“桐畈古道”是中原入闽的一条主要商旅通道。每一次踏足这里,身处古色古香的古道古街和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古遗址中,都能让我们谛听到响彻千年古道的历史足音。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两晋时期,中原入闽经商的路线经水路抵达鄱阳湖,然后溯信江而上,至铅山河口,上饶,直抵广丰洋口、五都、桐畈码头,由于桐畈上游水道曲折湍急,可放竹排木排,但舟楫难行,货物无法水运,须再由脚夫从洋口、五都、桐畈三个码头,把浙、皖、赣产的丝绸、布匹、瓷器、茶叶、苎麻、火柴、肥皂和广丰产的黄烟、石灰等肩挑步行运入福建浦城,回程把福建的食盐、笋干、纸张、药材等特产挑到广丰,俗称“挑浦城担”,全程陆路100多公里。由于浦城水运条件较好,货挑浦城后,以船只运达福州、泉州、漳州等地。当时,有人曾用“出入赣闽,用夫动以数千,用船动以数百”的描述,来形容这条古道的繁忙。时过境迁,如今,“广丰古道”的多数路段已面目全非,难见旧貌,唯有广丰境内“挑浦城担”歇脚的据点桐畈镇,还有古道的遗迹。 夜幕降临,记者吃完晚饭赶回南昌,路过桐畈镇鲍坞村,只见村中路灯通明,每隔一段路,就能听到音乐和看到村民跳舞的场景。位于赣、浙、闽三省交界处的桐畈镇鲍坞村,原来是一个名不经传、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不夜城”。随着车子慢慢离远,鲍坞村的灯光成了星光点点,将这个村庄点缀成一个梦幻世界。 桐畈的美,定格在记者的心灵深处,还定格在历史上。 美丽到美好的升级 王青山,2011年到桐畈镇任书记。上任伊始,他就提出建设“美丽桐畈”,并在实践中不断思索如何从“美丽桐畈”到“美好生活”的升级。 桐畈镇选择从请扫垃圾入手。在农村呆过的人都有印象,农村脏、乱、差,是顽症。王青山认为,打扫垃圾,看似简单,要做好其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如果外面的垃圾打扫干净了,久而久之,心灵的垃圾、灰尘也会被打扫干净,届时人们的心灵干净了,家庭也就和谐了;家庭和谐了,村庄也就和谐了;村庄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社会和谐了,群众的生活也就美好了。 机制是关键。这种机制,既能让清洁人员有积极性,又能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桐畈镇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按照“镇村联动”的发展要求,制定“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绿化美化、垃圾处理、入户讲解”20字方针,大力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不断优化理事会管理环卫的村民自治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桐畈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清洁家园,人人有责 王青山介绍,其中清洁工程的核心思想就是引导群众参与,2014年初县委政府提出普及“自己动手、清洁家园”的理念,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协同、长效管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其中由下墩开始的垃圾打扫和分类处理“桐畈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功推广至全镇15个自然村,真正做到“垃圾不出村”。 垃圾打扫处理,是一场保卫战。保洁员扫干净了,村民又扔了。保洁员忍忍又扫干净了,村民习惯性地又扔了。如何破解死结,成了一道难题。 王青山认为,必须从思想上改变群众的观念,要让群众意识到建设美丽桐畈是全镇人民的事情,环境优美了,大家居住才能更舒心。王青山说,在引导群众参与的过程中,镇村干部站在群众的利益立场上分析,没有空洞的说教,直接抓准问题的核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位镇干部曾这样和群众互动:“大家召集一起开议事会,一开始觉得垃圾分类和垃圾打扫很难做。我就问群众:像废纸、矿泉水瓶等能卖废品的东西分拣出来,等待上门收购,可以赚点小钱,你们能做到吗?大家都说能做到。我又说,土建剩下的砖头、瓷砖、水泥沙石等材料不会污染环境,就集中倾倒在指定位置,变为公共资源,以后谁需要就去取用,这一点能做到吗?大家都说能做到。我又说,菜头菜叶、瓜皮果壳这些都是有机肥、可倒在田地种庄稼、肥果树。大家回应,这倒是个理。还有废电池、农药瓶、油漆桶这些是有毒有害物质,容易污染田地、水源,比如,一节5号电池流入田中,这块田地就会因为重金属超标而永久失去耕作功能。群众说,危害这么大!以后真要注意......” 有一次,镇里一个大户人家把酒席垃圾全部倒到河边,后面被保洁员发现了,保洁员气不过,将所有垃圾装上垃圾车,直接倒在这大户人家门口,大户人家很生气,叫来警察要求处理保洁员。警察不敢动,因为保洁员是镇书记的“朋友”。王青山知道后,觉得这是一次教育群众不乱扔乱倒垃圾的生动教材,他不作声,让“对峙”的时间拖得长一些,提升保洁员的威望,扩大保洁影响面。后来,这个大户人家真诚地向保洁员赔礼道歉,保洁员才把垃圾运走。慢慢地,群众建设美丽桐畈的共识变成了习惯性的行动。 桐畈镇下墩村一名河道清洁工 桐畈镇大洲村普通清洁工人李金虎 和清洁员交朋友,是王青山一项工作。保持长久干净,清洁员是关键。李金虎今年40出头,人很朴实,做事勤勤恳恳。问起他如何做保洁工作?他说,镇书记很关心保洁员,作为保洁员,让路干净整洁是他份内的事。今年春节,家家都放鞭炮,按照习俗,当天是不能扫的,第二天正月初二,他就回到岗位清扫垃圾,将村庄大路小路扫得干干净净。许多人见了都很感动,他总笑着说,“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像李金虎这样能守住本分的保洁员,桐畈镇还有很多。 打扫垃圾,不仅让乡村更干净了,而且也把群众心里的灰尘和垃圾一起扫掉了,群众的心更灵了。“两年未回家了,我们的村子真的变漂亮了,完全由过去蓬头垢脸的丑八怪摇身变成城市美人胚子,真的好美!好干净!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大家的生活都过得很美好。”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村庄和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刚刚从广州返乡的大洲林场村民赵瑞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动情的说道,语气中透着异样的兴奋与自豪。 去年迎接建党93周年,桐畈镇村民自编自导,像王家村表演的三句半《庆祝建党九十三周年》、《保洁员的故事》,桐畈老年大学舞蹈班的情景居《老来俏》、《逛新桐畈》、《婆婆也是妈》,双人唱《美丽的广丰我的家》,通过三句半、歌曲、舞蹈、民间小调等形式,真情地抒发了对党的感恩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切实感受。 人民是放在心上的 群众的期盼,是桐畈镇党委政府工作的方向。王青山在桐畈任职4年来,一直都是这样干的。他说,人民是放在心上的,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着想,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工作力量的源泉。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 桐畈镇高厅村,地处棠岭港河畔,水流湍急,以前因大暴雨年年遭水灾,严重时,80%以上的水渠被淤泥堵塞,70%的村民稻田被淹,60%村民房子进水受淹,有的甚至被毁,供应全村500多人口饮用水的30多口水井受污染。如何摆脱水灾的困扰,成了高厅村广大村民热切的期盼?2012年,桐畈镇党委政府对高厅村的所有水渠、河滩进行了疏通修整,对河坝进行了修固。2013年以来,高厅村至今未再遭遇水灾。 桐畈镇大洲村党支部标语 办事找熟人,是群众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影响了干群关系,破坏公平公正,容易滋生腐败现象,老百姓对此颇有怨言。桐畈镇积极策应区委倡导“广丰办事不用找熟人”的号召,着力破除陈规陋习,以思想先行,在全镇干部开展“为什么要找熟人办事”大讨论,化解找熟人办事心结。同时开展民情大走访,认真记录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回镇研究“民情日记”,对外公开办事流程,服务态度不好找书记,形成“亲民、便民、利民”的大气候。如今,桐畈人有句口头禅:现在去桐畈办事,熟人不用找,个个是熟人。 群众生活富足,桐畈镇党委政府一直记心头。建设美丽桐畈,还要以壮大镇域经济实力为保障。桐畈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不断发展“飞地经济”、“ 通道经济”、“ 河道经济”、“ 商贸经济”、“ 一镇一业经济” 以及“生态旅游经济” 等经济业态,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经济,涌现出“红薯村”、“ 葛根村”、“ 山羊村”、“ 山药村”、“ 马家柚村”、“ 斗笠村” 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同时坚持“以强带弱、以强促弱、以强激弱”的原则,让先进村和后进村“联姻”,科学配置巧结对,提高帮扶针对性。申报获批省、市、区各一个重点扶持贫困村,争取二渡关村与广州黄埔区夏园社区“友好共建”。开展结对争创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各村在发展农村经济中齐头并进,从而整体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增长。 2014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67042万元,增长16.7%;全镇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1020万元到2014年的5066万元,增长497%;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3808万元,增长3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850万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623万元,增长0.1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完成9800元,同比增长3920元。 桐畈镇,建设的脚步一刻也没停止,在广丰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工业立镇,项目强镇,开放活镇”的理念,正阔步向前。(来源:中国网 江西频道 记者刘华 张震寰 张晒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