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 李由)近年来,水能资源世界第一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水电装机最多的国家。如何正确处理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的相关人员。5 Z, B1 h3 l/ X# ^% |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清洁可再生的水电能源需求越来越大,三峡集团作为中国水电行业龙头企业,在全球已投产的70万千瓦以上大型水轮发电机组中,三峡集团拥有58台,占全球总量的60%。在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生态环境保护、水电移民等问题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o# t" ~4 v+ q8 c6 h 水电开发与生态建设同时推进! _) ^+ Z+ J# ^2 i- @ p2 w# s0 ]
三峡集团新闻发言人、新闻中心主任杨骏表示,水电是清洁、经济的绿色能源,是当今世界最大、最优的可再生能源。在北京召开的IHA世界水电大会上,从来自各国的业界专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优先发展水电已成为国际共识。
/ G2 j/ M5 b6 U' Y3 h" G “开发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会带来一定改变和影响,我们不否认和回避这一问题。因此,在三峡工程及三峡集团其他水电工程的论证、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各个阶段,我们都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高度重视建设过程的环境保护,高度重视运行过程中库区的水质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工作。可以说三峡工程建设是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骏说。* Y( e. r# }4 ], l2 b
三峡集团科技与环境保护部主任孙志禹告诉记者:“集团成立至今已累计投入60多亿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其中2014年环境保护投入9.76亿元,主要用于水生生物、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 ?7 S8 I: |$ V. c& e( d4 d 发“清洁电”同时兼顾生态保护) ^0 E8 b/ v/ }6 h7 [1 y& K$ a
在水电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鱼类。一方面,水库水位的交替变动,破坏了鱼类的原有活动规律,会对其繁殖带来影响。另一方面,栖息在江河下游的洄游鱼类,有的要洄游到中游或上游产卵,有的秋季在湖泊中进行觅食肥育后,秋末冬初从较浅的湖泊中游到江河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这样看来,大坝就成了它们洄游的不可逾越的屏障。& u: g+ k/ d$ \: M
孙志禹的办公室里就挂着一张长江珍稀鱼类图表,他告诉记者,为挽救长江流域被誉为“水中活化石”的中华鲟种群,三峡集团成立了中华鲟研究所,攻克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的科技难题,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工作,目前,已累计放流中华鲟57次,放流数量超过500万尾,近期,已有首批11尾植入了声呐信标的2015年度放流中华鲟通过了设在江苏江阴的自动监测站到达长江口。同时,三峡工程自运行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水库生态调度措施,在促进四大家鱼繁殖、枯水期补水、减少泥沙淤积和抵御咸潮入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s9 l# Z8 E Y9 C' R 据了解,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指标性物种。三峡集团在2014 年实现了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人工繁殖,其中长鳍吻鮈的人工繁殖为国内首次。- q4 n) N6 i' v4 N
资料显示,三峡集团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的影响开展了长期的监测、保护和科学研究,特别重视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根据专家测评,三峡库区及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与蓄水前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保持在Ⅱ、Ⅲ类水平;入库泥沙量明显下降,低于预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库未对周边区域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未超出论证的预测范围。7 n1 f& x5 @3 {2 e0 a
节能减排同时注重水土保持4 p; }( u: f: r R. I+ V z
记者采访了解到,2014年,三峡集团清洁能源发电量2012.2 亿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燃煤火电相比,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6425.71 万吨,二氧化硫197.04 万吨,氮氧化物54.89 万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45.00 万公顷,减少2.0排量汽车8927.02 万辆。8 D- }* Y @0 k# Z0 N3 z6 r
孙志禹告诉记者:“在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各砂石加工和混凝土生产系统配套建设废水处理系统,共建设5 处砂石生产废水处理系统、5 处混凝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同时在生活营区建设4 处污水处理厂,总污水处理能力达4020 立方米/ 天。2014 年, 溪洛渡水电站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主要排放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7 Q) n0 ]5 B1 v4 y. q$ s* y 同时,为改善和防治工程建设中施工区的水土流失,截至2014 年底,溪洛渡水电站累计完成水土保持投资84970 万元,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4.41%,林草植被恢复率96.12%。! _/ z2 _3 X/ v% O
《三峡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近年来,三峡集团还打造了绿色生态光伏电站,治理光伏电站所占土地的环境、恢复植被、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在甘肃金昌大寨滩光伏电站的空余之地栽种沙棘苗木,用清洗光伏组件后的废水直接灌溉,首期种植沙棘苗木6 个品种共3 万余株,占地约500 亩。截至2014 年4 月底,沙棘栽种工程已完毕,株苗的成活率达到了85% 以上,植被得以恢复。* j8 ^' D% r- d, Z/ c# a" C% _9 f) _
孙志禹还透露,2014年,三峡集团成立了“三峡环境基金”,计划三年投入3亿元用于环境生态保护相关项目,并有望于今年投入落实。
! K: Y/ j3 f) ]1 M' t& u" i1 l- m6 O# d
[责任编辑: 郝多 ]
8 a+ J% A" E0 [: \, `6 |3 a* ~+ m, g9 L4 H6 S' {( H3 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