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中国网(北京) / w, e5 \3 I. X- l. k" N4 t# n
中国网6月8日讯 “纪律审查要改变以往贪大求全的模式,注重综合效果。过去查办案件工作有种倾向,总想着务求完美、“吃干榨尽”,直接把人送上法庭”。中纪委网站6月8日刊文《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之三创新监督审查方式》,谈创新监督审查方式。. P, j! t$ G6 U& R* z2 ^7 J
文章称,纪律审查要突出党纪特点,依据党章党规党纪进行。要讲成本和效益,不能不计代价、纪法不分。
7 @. G1 D" h* H; e文章还称,纪检机关不是党内的公检法。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时间,快查快结、快进快出,把违反纪律的主要问题查清后,涉嫌犯罪可以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继续依法查处。# E! E5 ?- R I! ^7 {; V! d/ j3 v8 J
文章全文如下:
2 l- [6 Z0 N! v! z. f# ]5 B$ q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之三
* O2 e# J2 W5 _8 r' ^1 f创新监督审查方式. M) c( l3 `1 R2 P2 U
形势发展了,任务变化了,工作方式方法就要跟着转变。纪律审查工作要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聚焦纪律,就必须深化“三转”,不断探索创新有效、管用的监督审查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防止一阵风。
: u- B0 S+ h! ~" K8 b线索处置是纪律审查的源头和基础,要加强对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的规范管理。对于问题线索,首先要清理,然后分类处置,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对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进行了几轮“大起底”,做到了动态清理、分类规范、梳理清晰、处置得当,取得良好效果。任何一个线索的处置都是政治,必须体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任务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今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要按照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了结五类标准,定期清理线索,确定审查重点。要不断夯实这项工作,全面掌握所联系地区、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情况,深入分析研判“树木和森林”状况,区别不同情况提出处置意见。* h! o5 z; J- H7 o# g! W
纪律审查要改变以往贪大求全的模式,注重综合效果。过去查办案件工作有种倾向,总想着务求完美、“吃干榨尽”,直接把人送上法庭;非得把违纪和违法的所有问题都查清楚,结果是旷日持久、一拖再拖,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风险隐患。纪律审查要突出党纪特点,依据党章党规党纪进行。要讲成本和效益,不能不计代价、纪法不分。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求我们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加大力度就要转变方式。纪检机关不是党内的公检法。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时间,快查快结、快进快出,把违反纪律的主要问题查清后,涉嫌犯罪可以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继续依法查处;针对一些能够作出党纪政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的问题,也要及时办理,不能放任自流。近来中央对部分违纪者给予党纪处分和降级等组织处理,结果公布后,社会效果好、警示作用大,这也是当前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一种有效方式,今后要注意探索运用。
4 ?/ w6 ?4 M; o! T1 C7 ^6 F从严治党、严明纪律,监督执纪的方式就应该多样化、经常化。有的听到问题反映就要找本人核实,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的可通过谈话函询的方式,让有反映的领导干部把问题如实讲清楚,谈话内容要记录在案,形成完整的廉洁档案,如有隐瞒就是欺骗组织,查实之后要严肃处理;可以让领导干部把谈话函询的问题在民主生活会上讲一讲,这样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也就开实了、有针对性了,也是一种创新;有的人主动向组织交待了自己的问题,这应该鼓励,处理上也要有从轻的考虑。有的领导干部所管辖的区域和部门发生了许多严重问题,自己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既不向上级报告,也不作出检讨,对此就要进行问责,通过调离重要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等组织处理,使其吸取教训,继续干好能够胜任的工作。从纪律上严格起来,抓早抓小,既体现了惩、又体现了治,既是治标、又是治本。今后除了坚决对那些问题严重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立案调查,纪委还要更多地运用警示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开展执纪工作,实现监督执纪常态化、长效化,这样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做实了。
$ c, ]! S7 S) C! u, H( m不管是减少腐败存量还是遏制腐败增量,都要有多种方式来处置。万事开头难。纪检干部要切实转变思路、创新方式,只要方向对,认准了方向,就一步步向前推进,把党的纪律真正严起来。
5 p! u) o O8 R) z!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