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3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方理财迎变局:部分公司浮动收益产品达七成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5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随着信托、资管产品频频发生兑付危机,第三方理财行业逐渐从传统固定收益类产品向浮动收益类产品转型。目前,国内某知名第三方理财公司浮动收益率产品的发行量已经占到总产品的70%以上。”北京一家第三方理财公司CEO李森向近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近年来,依托信托行业的蓬勃发展,不少以销售信托产品为主的第三方理财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随着政策及环境生变,第三方理财公司也不得不抛弃固定收益类产品,转而另寻他法。
) S% C, z) E. q# \/ ?  固定收益产品销售趋减
% `- t3 |' E# w) d/ f6 f" L9 O, @  近年来,公募基金经理跑步“奔私”,第三方理财公司则成为基金经理这一现象的幕后推手,为业内大量优秀基金经理成立阳光私募输血。
# h7 _0 h4 g5 S: k1 C+ e' w  L  记者打开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理财公司诺亚财富官网,其中在线产品一栏,预期收益率大多标注有“浮动”二字。如某某基金,投资门槛100万元,预期收益率浮动,产品投向于二级市场,投资期限永续。7款在线产品中,5款产品属于无固定收益的浮动收益产品,仅两款为年化收益在7.2%~8%的类固定收益产品。
5 r4 Z. E$ V" [' i. j! Q/ n  国内另一家大型第三方理财公司恒天财富的官网也有类似现象,放在醒目位置的产品信息,不再是年化收益率10%的固定预期收益,取而代之的是“浮动”二字,甚至浮动收益类产品占据了整版推介信息栏。' T0 X2 K% L: V9 y2 ?2 M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信息显示,恒天财富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已登记备案私募基金产品多达136款。其中,以恒天自主管理投资的FOF“鼎龙”系列基金产品总规模已经突破100亿元。+ `+ e# n) g  U! C- m$ I, K
  北京盈泰财富云CEO杨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曾依托于传统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起家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如今正在“去信托化”、“去资管化”。随着A股牛市的到来,赚钱效应已经充分显现,稳定且收益较高的阳光私募产品逐渐成为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主流产品。“第三方理财市场转型速度惊人,产品种类已经完成转换,固定收益类比重下降明显。一方面,由于A股牛市带来的市场机遇,浮动收入类产品销量上升;另一方面,主动收缩固定收益率产品,而且前方产品生产商数量骤减也是主要的原因。”李森向记者表示。% X* j8 ^) z7 S" I
  随着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低迷,依托于房地产等支柱型产业发展的信托行业也受到不小影响,多家信托公司从去年底开始收缩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发行。
3 s4 I6 Q5 w" V4 K' F  此外,银监会发布史上最严监管政策99号文(即《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及相关实施细则,再次重申禁止非金融机构推介金融产品,信托公司欲通过第三方理财公司代销难度加大,也成为第三方理财公司逐渐减少销售固定收益率产品的主因。
; V1 [4 {8 A7 u; Y! N2 k  业内:营销思维需及时改变- _) e2 q/ B; s/ |/ A2 k, h

4 V- z8 N7 p7 W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此前,因信托产品有高额的销售费用,依靠渠道销售返现,成为大多数第三方理财公司赖以生存的法宝。
" j7 P  v6 D0 M  众所周知,阳光私募产品不但销售费用较低,还需要客户缴纳1%左右的认购费用,传统上依靠渠道返现销售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出现销售难题。“传统上销售100万元的信托产品,提成在1.5%左右,我们会将80%左右的佣金返现给渠道,自己获取小部分收益。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销售主要是拼价格,只要价格合理,渠道经理很乐于销售产品。”一家第三方理财的销售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也给传统渠道销售的带来压力,多数中小型第三方理财公司并不专业,无法正确引导客户进行投资。”杨勇向记者表示。“随着产品种类改变,营销的思维也得改变。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中小型第三方理财公司,倒闭的不在少数。第三方理财公司要想真正存活下来,还是必须依靠自销能力,建立自身品牌优势。”李森向记者分析认为。
" u# g+ j1 m. K: P
, V0 X1 [- ]9 P9 J
新浪微博 QQ空间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3 10:03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