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红火,不少股民趁着牛市解了套、赚了钱。60多岁的王阿姨听说老邻居炒股赚钱了,自己也动了心,竟然要把房子抵押出去炒股。经社区和金融工作人员费心劝解,老人才打消了这个冲动的念头。 如果老年人有一定的积蓄,可适当投资基金或股票,但投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总资产的20%。 老人参与股市,要摆正心态,赚赔都不要放在心上。同时,要注意身体状况。有疾病的老人,尽量远离股市。 眼热邻居炒股赚钱 老太几天睡不好觉 家住沙河口区马栏街道兰青社区的于阿姨,半年来一直跟着外甥炒股,赶上了这波牛市,于阿姨20万元的本金,一个多月赚了将近四万五。这下可给她乐坏了,遇到熟悉的邻居,她就忍不住地“宣传宣传”。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阿姨和于阿姨是老邻居,比于阿姨大几岁。听说于阿姨没费劲,一个多月就能挣那么多钱,王阿姨坐不住了,甚至好几天没睡好觉。 4月末的一天,王阿姨敲开了于阿姨家的门。进门后王阿姨就直抒心意,也想跟着老姊妹一起炒股赚钱。王阿姨说,自从老伴去世后,自己的身体也越发不如以前。现在自己年纪大了,怕以后得了病需要花钱,而又不想拖累儿女。既然炒股能赚钱,她也想试试。 手头没有太多积蓄 想抵押房子去炒股 不过王阿姨手头没有太多的积蓄,她告诉于阿姨,她打算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去炒股。于阿姨一听吓坏了。她说她炒股的钱是自己手头的闲钱,这阵炒股也是因为股市形势好,自己的外甥给挑的股票,但不代表炒股就能赚钱。 于阿姨给王阿姨解释了股票的风险,告诉这位老姐姐,炒股不是绝对只赚不赔的,一旦赔了可能连房子都没了。但王阿姨还是很坚持,她说,她只要赚一点就不再炒了。可于阿姨还是不敢应承下来,一直在推辞。这下可把王阿姨惹火了,说于阿姨太自私,当了这么多年的老邻居,自己赚钱了都不把邻居带上,认为于阿姨不够意思,最后气愤地走了。 家人咋拦都拦不住 多方劝解打消念头 前天,于阿姨又从邻居那儿听说,王阿姨想要自己去抵押了房子再炒股,家里人拦都拦不住。这下于阿姨更慌了,无奈之下,于阿姨想起了社区,急忙联系兰青社区工作人员帮忙劝劝老姊妹。兰青社区的工作者了解情况后,联系了金融方面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王阿姨家里进行劝解。 金融方面的工作人员告诉王阿姨,股票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投资选择,把自己的钱全部投入股市风险极大,甚至可能把投资者推向绝境。能炒股的钱必须是闲钱,也就是说,不是急着用的钱,如果王阿姨将房子抵押了去炒股,则是非常不明智的。在大家的劝说下,王阿姨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冲动,打消了跟风炒股的念头。 现场炒股多数是老年人 有人随身带有笔、记录本、水杯,还有面包、香肠等午餐,不愿意折腾回家吃饭了,就在大厅里凑合一口。 目前老年人炒股是怎样的现状?记者昨天在多家证券公司探访看到,除了工作人员外,大厅里坐着站着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家住五一广场的周大爷今年67岁,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操盘近10年的老股民了。每天上午9点多,周大爷准时来到离家两三站地的证券营业部“上班”,随身带有笔、记录本、水杯,还有面包、香肠等午餐,不愿意折腾回家吃饭了,就在大厅里凑合一口。“从现场的情况看,老年人在股市里占据一定的比例。 ”位于西安路的一家证券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目前到证券公司大厅里炒股的人九成以上是老年人,年龄基本集中在五六十岁。“他们大部分都是入市多年的老股民,今年新开户的老年人相对少一些。 ”该负责人说,这些散户的老股民大部分拿着三五万闲钱炒股,个别大客户钱会多一些。 股市波动对老年股民刺激大 事例一股票缩水几万大病一场 赚钱高兴,赔钱心疼,记者采访了解到,尤其对于老年股民来说,股市波动带来的心跳刺激格外明显。 “我在2009年买了将近10万元的股票,后来一股脑地都被‘套牢’了。 ”家住辽师附近的吴阿姨说,几万元“缩水”没了,那段时间心里真是难受,身体也格外不舒服,因此得了一场大病,“好在这半年来都涨了回来。 ”吴阿姨说,经过了那次大的波动,她现在把大部分钱都取了回来,只留下两万元当着消遣炒一炒。 事例二关注股市没空参加活动 赵阿姨原本是兰青社区的活跃分子,但这半年来她很少到社区参加活动。她告诉社区工作人员,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11点前、下午3点前不要找她,因为她要关注股市,没时间参加活动。 事例三到股市必备一盒救心丸 “每天坐太久,缺乏运动,这是炒股不好的地方。 ”周大爷说他有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人常见病,医生曾要求他不能受太大刺激。但股市涨跌不定,周大爷说他到股市看股必备一盒速效救心丸。 “这么多年来有赚有赔,但还是没有做到处变不惊。 ”周大爷坦言,前些年股市的“滑铁卢”让他损失了三四万元,还是挺郁闷的。 老年人炒股出于啥心态? 跟风型 “我一般都跟着明白人买。 ”62岁的赵阿姨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炒股,作为“菜鸟”,她的买卖基本上都是“跟风”。记者了解到,由于老年人信息相对闭塞,不少老年人对股票的相关金融知识不甚了解,信息面又相对窄,“跟风”买卖股票是操盘的主流方式。 图热闹型 “年轻人炒股为赚钱,专家炒的是门道,我炒股就是图个热闹。 ”一位阿姨说,她在证券大厅里认识了不少朋友,中午休市,他们就组团打滚子。 有疾病的老人尽量远离股市投资比例别超过总资产两成 对于老年人炒股,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又有一定的资金,老年人去炒炒股票,也未尝不可。 沙河口区医院医务科科长于彤政提醒炒股的老年人应注意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差的老年人应谨慎投资。一些老人如果坚持参与股市,则要摆正心态,赚赔都不要放在心上。 同时,要注意身体状况。“有疾病的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一定要当心,尽量远离股市。”他说,这些潜在疾病会受外界刺激影响,诱发脑出血、心脏病猝死等急症的出现,危及生命。老年人或是血压本来就高的人,炒股时最好每天量量血压,如果血压出现升高的现象,则要及时吃降压药,出门时也要随身携带一些救心丸之类的急救药。另外,长时间坐着不动和紧盯股票行情显示屏,也易引发下肢血栓和眼睛充血等疾病。 此外,要注意期望值不要太高。业内人士提醒,股市有风险,投资要慎之又慎,切不可把养老钱投入到股市中去。如果老年人有一定的积蓄,可适当投资基金或股票,但投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总资产的20%,不要被市场上卖房炒股、借钱炒股的极端行为误导。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齐芳芳 (报料人:王女士;线索费:50元) 是股市疯狂?还是老太疯狂? 对于一位老年人来说,退休之后的时间,能够紧跟市场经济大潮,开个账户炒炒股,这是一个金融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和普及程度的表现。想必,在发达国家,60岁炒股可能不是新闻,80岁、90岁的 “股神”可能也大有人在。但对于中国人来说,60岁以上的人炒股可能就是个新闻了。这是个国情不同的问题,类似于不同的国家对老年人的定义不尽相同一样,60岁,可能在某些国家人的眼里,还不算是老年人。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60岁以上人口被社会普遍公认有一些特征,或者说是被担心的问题:身体不好、与社会脱节、容易上当受骗……因为在很多新闻事件中,这样的老年人群体多占了主角,因此,老年人在中国一定程度上被看成是弱势群体。这种弱势有自然层面上的,也有社会层面上的。 因此,当“一无所知”的王阿姨想抵押房子去炒股时,邻居吓坏了、社区干部也吓坏了。害怕的根源是什么?说实在话,是怕王阿姨炒股把命搭进去。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目前的中国老年人来说,房子很大程度上等于身家性命——其实,也不只是老年人。但是,如果王阿姨一定要博弈一下股市,愿意来一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股市赌博呢?相信很多人会说:那么大岁数了,不值得疯狂。 在很多人眼里,“疯狂”的王阿姨是这一波牛市的真实写照。偌大个中国,像王阿姨一样冲动甚至已经行动的老年人们,估计以万计也是保守了。近日有新闻报道,某高校某班12个男生8个开户炒股,都赚了;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栏目中,一个“小有成绩”的大三股民引发了一段“年轻人应不应该炒股”的争论:初生牛犊不满前辈家长式的说教,而曾经历股市沉浮的老手们,则不忍眼看着年轻的一代过早沉迷于资本世界的“血雨腥风”…… 在一个无法冷静下来的股市面前谈冷静,其难度就好像从一个人手上强行拿走一捆捆现金一样,在效果上来讲,一定是悲观的。投资和投机其实只隔着一层窗户纸,在人人都知道不会永远涨下去的股市面前,还是会有人前赴后继地大胆搏杀,期待自己是赢家而不是祭品。这种全民炒股的模式在中国只能侧面说明我们的民间投资渠道的狭窄和普通百姓投资理念的盲目。从这个角度来看,该冷静的不只是大妈们。 其实,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讲,股市并没有直接参与社会劳动,只是资本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转移。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它更像是一场游戏,除了那些职业操盘者,投入其中的每个普通人都应该在心底有一种底线,不能让“游戏”代替劳动。就像网络上流行着的一个“炒股10年者的忠告”中所说的:股市到最后,拼的不是技巧、胆量,而是一个投资者的人生修为。 本报评论员王琳 0 J* o; w' U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