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根据《湿地公约》定义,我国的湿地类型分为5类34型。于2009年至2013年开展的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表明,西藏自治区有4个湿地类17个湿地型。 调查显示,西藏现有各类湿地总面积为652.9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31%,居全国第二位。自然湿地652.4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99.92%;人工湿地0.5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0.08%,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湿地分布区,同时也是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和水能资源接续基地和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布穷介绍,西藏湿地分为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自然湿地中湖泊湿地面积最大,为303.52万公顷;其次沼泽湿地面积,为205.43万公顷;河流湿地面积,为143.45万公顷。 “从分布情况看,西藏的湿地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布穷说,在全区7个地(市)中,那曲地区湿地面积最大,为299.3万公顷;阿里地区湿地面积第二,为200.64万公顷,其他依次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拉萨市、林芝地区和昌都地区。 布穷还介绍,西藏自治区北部地区以湖泊湿地为主,中、南与西部地区自然河流、沼泽湿地比重较高,东部地区主要为自然河流湿地,局部有以草本沼泽为主的沼泽湿地分布,北部和西部沼泽湿地辽阔。 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生态系统,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惜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西藏湿地动物中有鸟类57种、鱼类71种、两栖动物45种、爬行动物55种、哺乳动物132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西藏湿地植物有591种,湿地植被有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植被群系超过81个。 走入天然的西藏湿地博物馆,如同赴一场湿地生物的嘉年华。 ��'��p�>
. d" m4 p1 N! g8 v 划定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兼顾当前和长远发展需要 记者:《决定》提出,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我省将如何划分并保障生态红线? 姜晓亭:生态红线由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构成。划定生态红线,就是从空间上明确保护区域。但红线圈定的区域并非越大越好,不能超越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应是兼顾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需要的最小空间。 我省今年启动生态红线划定试点,温江、蒲江、宝兴和松潘等4县(区),分别作为平原、丘陵、山区和高原地区代表,力争今年内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此外,考虑再选一个地级市开展生态红线划定试点。建议各地划定生态红线后,由地方政府颁布实施,赋予有关部门行政监督管理权,以提高生态红线权威性,确保红线不被逾越。 记者:《决定》提出,我省将取消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GDP考核。这些地区如何考评政绩? 姜晓亭:我省的4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15个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都将取消GDP考核。建议由省政府绩效办拟定这些地区的综合考评方案,省环保厅正研究其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包括对大气、水和土壤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指标的考核,力争上半年提出考核建议。国家已提出“将生态环境业绩纳入干部离任审计”的要求。 我省还有35个农产品主产县,省发展改革委已将其划入限制开发区,但是否取消GDP考核尚需研究。农产品主产县将强化生态环境指标考核,省环保厅正研究相关考核体系。 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易界定量化领域先行起步 记者:《决定》提出,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我省将在哪些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 姜晓亭:就我省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健康而言,影响较大的有水电开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矿山开采等领域。生态补偿制度在我省才开始探索,目前只在矿产、水环境质量、水电站开发中零星采取了一些补偿性办法,且补偿金额远不能满足生态修复需要。 我省生态补偿应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当前应选取对生态环境改善促进作用明显、生态损益方较易界定、损失相对易量化的领域开展试点,可考虑在河流水电开发、天然气资源开发、流域断面水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等领域先行起步。省环保厅正在开展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研究,补偿对象、方式和标准的确定很复杂,还涉及区域公平性问题,这也是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难点。 记者:《决定》提出,建立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我省环保部门如何促进自然资源使用权交易? 姜晓亭: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涉及国土、林业、水利、环保等多部门,环保部门主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改革。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后,有环境容量地区的企业排污指标不够可以购买,节约了排污量的企业可从排污权交易中获利,变“政府要企业减排”为“企业要减排”。目前省环保厅正在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 P4 @6 S5 C.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