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0.8]近年来,一种新型护理方式——“网约护士”悄然兴起,患者通过手机预约,即可得到专业护士上门提供的打针、抽血、换尿管、换胃管等护理服务,让行动不便的患者无需再为往返医院而奔波。- b& O3 U/ W/ \6 k9 m
[size=0.8]事实上,早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就率先在北京、上海等六个省市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工作。自2021年1月起,该服务模式被推广至全国范围。截至2024年5月,全国已有3000余个医疗机构提供了7类60余项网约护理项目。
; p9 \" ?: ^: P) K' _' p[size=0.8]“网约护士”这一创新服务模式凭借其便捷性和专业性,受到了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的青睐,成为解决家庭护理难题的有效途径。那么,“网约护士”发展现状如何?未来能否成为就医新趋势?
& |" B. p# z& |5 u% y[size=0.8]便捷下单 解决看病不便难题
+ K" W U" s- v N[size=0.8]在经历了脑出血之后,袁爷爷留下了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后遗症,需要经常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但每次的出行却让老伴钟奶奶头疼不已。
& ^/ X5 j9 I: {; e9 I4 \- z: {[size=0.8]“我俩都是80多岁的人了,老头子行动不方便,我也扶不动他。每次去医院都得让孩子们请假回来,两三个人一起使劲才能把他抬上车。下车后也需要有人抬他,防止他重心不稳从车里滑到地上。”钟奶奶回忆,有时早上8点起床收拾,10点还没能进医院,一来一回得大半天。
. W7 r) p4 h0 E& a3 C: z4 g4 m. V2 v8 V[size=0.8]袁爷爷的女儿袁女士向记者表示,出门一趟老人遭罪,子女也费心费力,“自从使用网约护士服务后,我只需要提前几天下单,就有专业护士上门进行一对一做康复训练,非常方便。”
. J) T6 b1 ]* _+ g! u7 I[size=0.8]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2021年提供的数据,我国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约有4500万人,而持证的养老护理员只有50万人。而部分80岁以上的“老老人”健康状况更是复杂,护理需求具有复杂性和个性化特征。$ o+ e: g' N, d6 S0 J k$ N3 X; K
[size=0.8]这也意味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除了老年群体外,术后康复人群、重症卧床患者、孕产妇等行动不便且需要定期进行医疗护理的人群,也是目标用户群体。
[size=0.6]“互联网+护理”服务现场。图源:健康山东 : H- Y( K9 r6 B# b$ T
[size=0.8]“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得了流感,尤其是医院这样的人群密集场所,更有可能被传染上疾病。”叶先生的妻子刚生下小孩,他说,宝宝出院时测量黄疸数值偏高,为了孩子和妻子的不被传染流感,他还是选择网约护士上门为孩子测量黄疸,“护士上门时会带背着机器,穿着鞋套,按照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同时还会和产妇及家属及时沟通交流,缓解紧张情绪。”
( a9 ^# q( B5 Z+ h[size=0.8]记者查看了多家提供网约护士上门服务的APP,发现这些APP所开展的护理服务项涵盖门打针、采血、陪诊、伤口换药、压疮褥疮护理、母婴护理等,能够满足基本护理所需。
5 A9 w) ~% r* J[size=0.8]“网约护士”悄然流行 可日赚2000元
( U+ X' |! p0 ~6 m9 j[size=0.8]2016年,当时在北京某公立医院就职的小韩,在一款提供护士上门服务的APP上注册了账号。
' {% N; u6 y& h& E' K( Z[size=0.8]注册没多久,小韩就成功接下第一单。然而,订单的到来却让小韩心中充满了忐忑,“既对第一次在互联网平台接单感到惊喜,又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
2 G5 x7 {; x) a3 E* B[size=0.8]身边做过兼职网约护士的朋友告诉小韩,“网约护士”就是去客户指定的地点,根据医嘱提供医药护理服务。即便如此,这种心情一直延续到出门前。在地铁上,小韩给自己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 F& z" _9 S, }* A$ [
[size=0.8]按照约定时间,小韩到了客户家里,客户的热情与周到打消了她的担忧。“一踏入房间,客户便主动出示医嘱,详细介绍病人的情况,并积极配合我,协助病人翻身、注射药物。”小韩回忆道,服务结束后,客户不仅连声道谢,还贴心地为她准备了水果。
) \6 W. Q2 a/ R' c. b+ |[size=0.8]这次接单经历,让小韩深刻感受到了“被需要”和“被理解”的温暖,也让她毅然开始了兼职“网约护士”的生活。那段日子里,小韩每天早早出门,乘坐地铁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为患者换药、清理创口。下班后,她通常也会再接几单,经常需要辗转多趟地铁,直至晚上八九点才回到家。2 @( O; ]. [3 F2 H& j/ A) w
[size=0.8]“我遇到过一个得了罕见病的孩子,他的父母每周都会下单。孩子的抵抗力非常弱,白细胞的数量几乎为零,没法外出,我和他接触的过程中,会和他进行沟通交流,逐渐成了他的好朋友。”在兼职网约护士小周看来,对于不少独居在家的老年患者或者无法出门的罕见病患者,定期上门的护士不仅提供了必要的护理服务,更像是一剂温暖的“安慰剂”,为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慰藉。
[size=0.8]“网约护士” 行业兴起后,有护士四年完成近3000单,每单成交金额200-300元,护士到手约70%,高峰期月近2万。在采访过程中,小韩、小周均表示,在大城市,兼职网约护士完全有可能在一个月内,利用空闲时间接到60单左右,若是全职网约护士,一天能有1500元甚至2000元的收入。
- g I- ]" [' ?. I8 T8 i[size=0.8]“网约护士”如何叫好又叫座?
) [# {9 C' r5 b[size=0.8]从全国来看,在2024年5月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各省份均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共计30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7类60余项群众常用急需的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服务项目。
[size=0.6]提供护士生门服务APP截图。
" V2 s7 ~+ ?! X8 X( v4 l[size=0.8]但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我国部分地方“网约护士”的开展情况仍略显缓慢。“知道的人少、用的人少、参与的护士也少”是普遍现象。面临的痛点和堵点,既有需求方反映成本比医院高,吐槽“用不起”,也存在供给端要求必须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才能“入场”,高门槛导致平台护士“不够用”。此外,收费标准不统一、如何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护士和患者人身安全等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 N8 z: F4 y2 a1 Z; A
[size=0.8]那么该如何更好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业态的发展呢?
+ T0 ?2 t' g1 ~; n/ c1 C( @1 F[size=0.8]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认为,“网约护士”作为医疗服务领域的新兴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不过,在实际运行中,“网约护士”服务确实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 R- @5 t' ~$ N, j0 D1 J[size=0.8]林先平建议,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法律规范,明确医患双方权责,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完善护士执业的相关行业标准、风险规避制度、医疗事故权责的法律依据等。优化、规范服务流程、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平台医疗服务价格必须在工商管理、卫生管理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制定,这样才能解决各平台价格差异问题。将网约护理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服务的普及率。”
! x- v! E% @1 T# G; m) a7 V/ _ D z[size=0.8]除此之外,林先平表示,可以建立“网约护士”平台与医院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合作机制。“平台负责人员管理、服务联系、人员派出、医疗服务项目操作等,与医院进行合作,负责平台人员培训、突发情况处理、药品审核、医疗活动开展前的风险评估等。”
4 @! e8 l: F% }3 v2 h! Q[size=0.8]林先平进一步强调,“网约护士”平台要开通“监管窗口”,与卫生管理部门相关平台进行对接。卫生管理部门通过监管数据(如患者投诉数、满意度情况等),定期对各平台开展审核督导,进行服务质量排名。
* T! p: k! Q; w; g+ y$ W" ?+ i& }$ }5 d6 ?' Q' i1 V- c( r3 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