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西高原迎来雨季,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也如同阴云笼罩在户外圈:24岁西安户外爱好者房某某(网名“松客”)徒步贡嘎大环线,至今已失联60天。
) p, m! K3 W; F* T
" ] ] F6 D* @2 q* A5 t) V9 ^9月9日记者从甘孜当地警方及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总队获悉,经过多人多轮搜救,搜救队已完成34万平方米搜索区域,目前搜救工作尚在进行。
6 z$ Q6 u$ x# I$ h8 ^
. ~+ ^6 s( l5 @0 F8 G+ Z之前,曾找到一些疑似“松客”的物品,但一直未发现其踪迹。
7月10日,“松客”出发前录制的视频截图% {! |8 v( u$ w. W' y& q
2 x: }$ f/ \ P6 _“松客”在户外圈小有名气,他曾因仅用25天完成从华山到鳌山鳌头的徒步穿越,被称为“华鳌穿越第一人”,也曾因违规攀登四姑娘山被终身禁入,但他并未停下探险的脚步。今年7月10日,他出发徒步贡嘎大环线,两天后失联。( f d- B' \- h3 k
* R6 C9 t3 L3 t( y- V那么,“松客”失联区域到底在哪里呢?具有一定户外经验的他为何会失联?记者从中国探险协会和四川省山地救援队获悉,“松客”失联区域推断在两河口营地至日乌切营地之间,包含小贡嘎。失联原因可大致归纳为:季节选择不当、装备补给不足、独自前行、技术能力不足。2 R `! S0 F. r0 ]. `
! R# i* O- O1 z' z* n
贡嘎大环线被誉为“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吸引了众多探险爱好者,但近年徒步意外事件也频发。“松客”失联事件,再次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敲响警钟。2 a) H4 f$ ?7 T2 O1 S% d
- ^' v' l( O! I6 b# P搜救进展:多轮搜救未发现其踪迹,搜救报告推断出失联区域- @7 L3 D* G8 h; x$ ~2 U
4 q% K+ r3 V( Q! J( o
7月10日,“松客”宣布即日起至7月29日(共计20天)独自徒步贡嘎大环线(共计360余公里),包括途中攀登:小贡嘎(5928米)、勒多曼因(6112米)、金银山(6410米)、中山峰(6886米)、那玛峰(5588米)五座山峰。
" @0 @* e+ G0 @9 x) V4 h; D! y6 y( D: r
他的这一充满挑战的计划,立即吸引众多户外爱好者关注。7月10日中午12时,“松客”从折多塘雅叶高速施工工地进入野人沟,随后无信号。家属7月12日无法与其联系后在网上求助,直至7月21日仍无法联系上他,遂前往康定市报案。记者获取一份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总队对“松客”的搜救报告,还原了“松客”徒步的多个时间节点:+ \8 T8 @7 b; K* W
4 p) H5 q4 n. `: w; F
7月10日12:00,他从折多塘雅叶高速施工工地出发开始穿越贡嘎大环线。GPS定位最后位置在野人沟;) Z' u. h+ g% s, _" K$ O, u* }* N( Y. q
7 W% g. f0 i/ |( j- y. q
7月11日,营地老板证实,“松客”7月10日到达两河口营地并在此住宿,7月11日早上8时许离开前往小贡嘎;
3 n$ r3 S* v4 L3 L9 U B
8 d, \7 a1 t: t3 d! v4 N: ^' w# I, e. G7月20日,按计划,“松客”应翻过日乌切垭口且恢复手机信号,但他一直无消息。
“松客”最后定位位置$ L! @) r% V; F
- K! k% J( @& d. a/ M& | U5 ]: K k3 z
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总队分析:“松客”7月10日从野人沟进入贡嘎环线后,即进入无信号状态,其行程情况无法得知。整个路线从该位置起直至玉龙西村都无信号,中间包含其计划的小贡嘎和勒多曼因两座雪山。最后见到“松客”的时间是7月11日上午8时许,位置在两河口营地,该消息由两河口营地老板确认。日乌切营地为线路必经营地,但营地人员确认7月12日后至今未见“松客”通过。
# | C! v d7 \) f1 u
/ X4 h4 D2 ^ t+ h( _! h$ }报告表示,由此可推断“松客”失联区域在两河口营地至日乌切营地之间,包含小贡嘎。
1 J4 w# j e6 ~) r2 |4 Y a" N
g9 A; L- S1 {# P“松客”家人报案后,四川省内相关救援力量进山搜救。从7月24日到7月31日,四姑娘山山脊户外公司、四川省山地救援队等开展了长达一周的搜救。
- y9 f% @& `1 S( H: N" U8 Q* _0 e! p/ f" g8 Z, N
报告称,本次搜索包含了可能性最大的区域,除房某某(即“松客”)下载轨迹外的路线,另外几条至C1(营地)的路线均已搜索完毕,搜索区域共涉及34万平方米。在搜索区域内,未发现其任何痕迹,包括遗留物品、露营痕迹等。
2 n1 G2 T% x3 ]9 T! c
. P% W1 z9 w4 J, Z中国探险协会表示,面对恶劣的天气条件、复杂的地理环境,搜救工作进展缓慢,9月初,又一批搜救人员找到一些疑似失联驴友“松客”的物品,截至9月2日未发现“松客”的踪迹。伴随时间的过去,形势不乐观。& I* S# F/ r _* r, [
/ M! K/ }' k3 p% ?9 S
9月9日记者多次联系“松客”家人及朋友,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应。
搜救途中失联原因分析:可能季节选择不当,装备、补给等不足
3 I- U- c, e0 g4 D% @- A) f5 a p$ S) n4 E! g
“松客”失联事件很快成为户外圈关注焦点,具有一定探险能力的他,为何会失联?
1 y. ?2 G- h& N2 B( _# V) ^6 {5 E- n8 _) r7 h* N8 K
上述报告曾提及“松客”失联前后的当地天气情况:自7月11日起至15日,小贡嘎地区遭遇连续降雨,致使河道水量急剧攀升,达到迄今为止的峰值水平。
0 s' w4 |8 T# T' ~& ` f3 }1 U7 }2 t+ t( @% K7 w2 ^ U1 G
中国探险协会有人员曾参与搜救,在分析此失联事件时,被圈内称为“守队”的中国探险协会会员、探险家涂克力强调:“在无人区域徒步,最好还是结伴而行。就贡嘎大环线而言,对经验丰富的徒步者来讲,难度不是很大,但若要独自挑战5座技术型雪山,显然超出了‘松客’的能力范围。”
5 w2 O/ W+ ?0 R4 ^; z; ^/ K5 G% S' P- L+ M; O
所谓技术型雪山,通俗地说,是指那些需要一定技术水平和装备才能安全攀登的雪山。拥有十年领队经验的户外俱乐部主理人张春荣指出,“徒步此类技术型山峰,不仅需有同伴相互照应,还需配备专业装备,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当前季节,贡嘎地区多雨、滑坡、塌方及落石风险大增,这可能是‘松客’面对的最大挑战。”
蓝色为贡嘎大环线线路,红色为小贡嘎攀登线路。该线路为房某某从两步路APP上获取的线路,其大概率会参考该线路行进
: N! M* f E8 W8 W7 N: n4 e$ {, w3 g" o: k3 g2 A
另外,“松客”此次不仅是徒步贡嘎大环线,还将连续攀登中山峰、勒多曼因、小贡嘎等多座雪山。张春荣表示,贡嘎徒步与攀登小贡嘎是截然不同的挑战,需要徒步者对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与评估,“因为它属于技术型山峰,难度比较大”。5 l: k: @" E- o$ K9 O5 A
+ V/ ^' }8 N9 X3 w$ ]* J( Z8 W中国探险协会资深探险领队薛皓进一步分析了“松客”失联的可能原因:季节选择不当,装备、补给不足,独自前行和技术能力不足。; N% n! a- X* w+ P' `' j5 Q
- g, f/ @* ~1 K0 D薛皓表示,在没有新的通报出来前,只能从专业和经验来分析。他认为,贡嘎山雨季为7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旱季为11月到次年5月至6月。徒步最佳时间为旱季和雨季的交替期。贡嘎地区天气变化无常,“松客”可能在徒步过程中遭遇极端天气,导致失温行程中断,进而失去联系。3 M" l; J- U5 z+ X+ V' `1 V9 @
+ F# R( E" B4 r A! v
徒步贡嘎需携带足够的装备和物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果“松客”装备不足或选择不当,可能增加失联风险。
" a: f$ l. h& w1 ?9 Z( U3 d ^9 v. I+ {. ~& B& ]
从视频来看,“松客”所携带的装备不能充分满足其环贡嘎徒步和攀登雪峰的需求。. o( q2 J$ | a( u( v
$ h4 C4 x2 [1 K
另外,进行户外探险时,至少应有2名以上队友结伴同行,以便在紧急情况下相互援助。“松客”选择独自前行,也加大了风险。从“松客”过往的视频资料分析,他虽已积累一定的徒步旅行、基础攀登经验,但面对技术型山峰,其现有技能储备尚不足以应对。
, F4 }& u. T) i% L! V$ S5 K+ x' }. D B3 X
探险专家:徒步贡嘎充满挑战需要做好多方面准备
E* L$ z* g/ x5 M, J" v/ H( ^( ^) t5 r% l. F: c# _: }
近年,徒步贡嘎发生的意外事件频频发生。2018年,徒步穿越贡嘎失联的广州籍驴友不幸遇难;2024年,一名户外爱好者在贡嘎徒步时遇到一名遇难驴友和一名被困驴友,后来警方组织人员将遇难者运下山……
# |& H5 w2 L: z. g. E
8 ~% J" K* T' }# n( A6 R; H$ h记者了解到,贡嘎大环线是一条位于四川甘孜康定市甲根坝乡的徒步路线,被誉为“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以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极致的徒步体验,吸引着众多探险爱好者,但也充满巨大的挑战。
贡嘎山脉
" P7 @+ N* j) U3 }
) m+ }! b, L' ^1 x: E6 d, [中国探险协会曾发文表示,巨大挑战来自于在徒步过程中,需翻越日乌且垭口、玉龙西垭口、子梅垭口等多个高海拔垭口,空气稀薄,极易引发高原反应,如头痛、恶心、呼吸困难,甚至因感冒等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情形,对徒步者的身体素质、适应能力、探险能力有极高要求。+ W! p) M: ]& z- e, o! c) g/ Z$ H/ t
- E% P& q+ X3 n此外,贡嘎地区天气变幻莫测,暴风雪、冰雹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与危险性。贡嘎地区地形复杂多变,冰川、峭壁、河流等遍布,无一不在考验探险者的户外经验与技能。攀岩、渡河、冰川行走……每一项技能都具有挑战性。
0 Z% A) P1 A! m7 N
. O9 U$ I6 {3 a' @“松客”失联事件,再次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敲响安全警钟。那么,徒步贡嘎大环线需做好哪些准备?
4 x x( q' M9 a$ @$ N
( p+ Q$ a8 m, ` p9 l, q: C中国探险协会会员、探险家涂克力认为,户外风险无处不在,量力而行是基本原则。他给出四点建议:要选择一个好的团队,由经验丰富的驴友或专业探险领队带队,团队各项准备要充分,队员间能紧密协作。要选择适合季节和良好天气周期,9月至10月比较适合贡嘎徒步。要提前做好体能锻炼和技能准备。合理评判自己的高原适应能力,做好下撤预案。他还强调:“提前申请和备案是对规则的尊重,也是安全的保障。驴友在无信号区域徒步,应提前确定后方联络人,并定期向联络人通报行程进展。”* T; }$ F$ }; W7 _' r- ?- @
* D: L) P/ Q. Z( h* t( o3 Q4 s当然,户外探险地不止是贡嘎大环线。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其中山地事故216起,占事故总数的50.8%,较2022年增长14.2%;造成156人死亡,26人失踪。在细分项目中,登山和徒步相关事故数量位居前二,分别为156起和83起。# _8 E) g: d" U. a+ u% P! F
8 O* E; |. e% Q- \% M中国探险协会表示,户外探险不仅是装备与胆量的较量,更是对规则、自然、自我认知的深刻体现。因此,每次探险都应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制定周详的计划与应急救援预案,并向相关部门报备,再由专业领队带领,携带充足装备与物资,使用先进的通讯和技术装备,让每一次探险都能平安归来。
! @7 X, j& L9 \$ M/ Y E. t
: q- k) k% c& |; t* z#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