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廊坊的李先生从2011年到2020年间曾经8次无偿献血。就在近日,李先生患病就诊于河北霸州市第二医院,需手术治疗。起初,霸州市第二医院先后两次向廊坊市中心血站为李先生申请到了用血,并顺利输注。但到了他第三次需要继续输血时,却又被告之,由于近期没有献血记录,无法优先用血。4 }8 {, z3 I* L5 h, j8 j
) q9 q/ k4 O( r; Q" l 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在无偿献血与优先用血之间,承诺者的信用如何维护?近日,河北廊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报称,无偿献血证终身有效,不存在过期说法,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p& h+ G/ r( e0 w
7 g- ]: a* z" r1 g: J4 h7 ~
近日,霸州市第二医院患者李先生先后八次无偿献血,但在手术时无法优先用血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廊坊市卫生健康委成立调查组开展核实调查,并通报调查情况:
$ B% Y$ F) k4 L0 Q
4 c# X2 o5 R+ r- v! h: c4 D 经过调查核实,廊坊市中心血站和霸州市第二医院对此事均负有责任,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对献血者优先用血政策掌握不准、解答有误,与患者沟通时方法不得当、缺乏关爱等问题。; ~6 ]- ], y& N) V( w2 `/ k! g
# Y4 \" l4 |% p5 b; M3 e 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廊坊市中心血站分管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供血科科长给予政务警告处分。对霸州市第二医院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给予政务警告处分,对输血科主任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主管医生给予政务警告处分。
/ e1 Q. j, ?/ K- G1 W: t, A( Y
( Y3 [# \( t$ ^$ ] 李先生用血受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N$ P0 e) e1 g: o% |
5 {) @8 H# G/ p2 G 河北廊坊市的李先生8次无偿献血,却在手术需要时无法优先用血,用血受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后,李先生、医院方和血液中心都各执一词。
0 [* w0 x) }7 y8 m* @
3 ?% M7 Y) D; T 从2011年至2020年间,李先生共献血8次,最后一次献血是在2020年10月15日,献血量400ml。8月15日晚,李先生突发疾病,就诊于霸州市第二医院,需手术治疗。8月16、17日,霸州市第二医院向廊坊市中心血站申请用血,先后两次共计给患者输注红细胞800毫升。但因血色素过低,李先生仍未达到手术要求,需要继续输血,却被医院告知用血需要有最近的献血记录,目前如果想用,最好是让家人或者朋友先去献血。
李先生的遭遇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此前,霸州市第二医院相关人员向相关媒体表示,是廊坊市中心血站拒绝了调血请求,医院也没有办法,而血站则称没有近期献血才可以用血或优先用血的规定,是医院没有提交申请,如果提交申请就会给医院调过去。两家机构各执一词,事实究竟如何?
2 M S5 l7 S) U1 G( K) O- w1 l* D$ }- }! j6 Q7 \2 T# a
记者分别采访了李先生的主管医生、医院血库主任及医院相关负责人后发现,在申请了两次共计800毫升用血后,医院确实没有再向中心血站提出追加调血的需求,主管医生告诉李先生的“只有近期献血记录的献血者才可以优先用血”的说法,也并非是为李先生调血时血站的答复。
那么廊坊市中心血站在李先生调血的18日,是否真的库存紧张呢?记者来到廊坊市中心血站供血科发现,这里并没有李先生的申请调血单,当天中心血站的血液库存量和平时基本持平。
廊坊市中心血站供血科科长:李先生需要的B型血其实还好,18日正常用血日都给医疗机构配发B型血的。
" w, m+ B4 J# h4 r3 ~% n u8 n( U% y; o8 q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在无偿献血者优先用血这项政策上,医疗机构与采供血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协调不顺畅的问题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 王鸿捷:我觉得主要是体现在医疗机构和采血机构沟通上的不顺畅。任何一项政策在具体落地的时候,最主要是细化整个的流程或完善操作的细节,使整个机制能够有效地运作起来。李先生是一个献血者,而且是一个献过多次血的献血者,如何做到更细致的工作,在血液资源不是那么充裕的情况下,怎么协调去解决。* F+ J+ I+ ^& X! H3 b C
) ]: b- h5 m5 Y$ ]; A" @4 W9 u
无偿献血证有效期多长?持证者有何优待?
+ ~7 m0 l) v8 c% { A- U1 b/ a% j& F7 G) `8 s' |% z
事件当中,李先生的献血证是否过期这个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个在网上广泛流传的说法源自于李先生的手术在申请用血时,主管医生以“没有近期献血记录就无法优先用血”为由未给李先生申请用血。8 q& M7 J: Y! `* N* R& c/ R
' r0 o u: K+ S6 q% H
那么,我国对无偿献血行为有着怎样的规定?特别是对无偿献血证是否会过期有着怎样的规定呢?据了解,事实上我国无论从国家还是地方政策层面,献血证都是不存在有效期的,是终身有效的。" s Z5 D6 b- d' t; b
' S [) ~) c7 ~
据专家介绍,在全球范围内,对无偿献血者实施优待都是鼓励公众无偿献血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我国一直在持续推进和完善无偿献血者的鼓励和优待政策,无偿献血者拥有献血证之后,优先用血量是根据献血的次数以及献血量来决定的。
但各地制定的优先用血标准不尽相同。比如廊坊市中心血站2018年发布的相关规定就显示,建立优先用血分级保障机制,机制共分为六级,第一级为献血者本人临床用血时,可优先使用其3倍献血量血液或3倍血小板,但没有在年限方面设置任何条件。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 王鸿捷:因为整个医疗保障体系,血液作为一个医疗服务的支持性的资源,是靠献血者来维系的,没有献血者就没有这一套保障体系。所以给献血者一个好的体验,这不光是中国,是全球共同的保持无偿献血体系的基础原则,要给献血者一个优质的服务,让他们体会到一种荣誉感,保证他的权益受到很好的保护。
9 L6 ~9 ~+ }8 u/ ^ R7 |2 L5 p4 X3 w) {
据了解,我国自1998年施行《献血法》,其中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即免费用血);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也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相应费用。* [3 |( y! _) _( G9 {
9 D* d2 @% c1 a/ {; P 2012年我国出台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年进行了再次修订,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对临床用血的申请、审批、采集、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了更加详细和严格的规定,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华医学会输血医学分会委员 宫济武:2012年出台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针对医疗机构的用血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医院在制定各自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针对可能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比如说病情需要的、输血科解决不了,临床医生就要告诉输血科要做什么,而不是说医嘱都没见着,就把病人动员出院。/ `3 l1 a' h; G5 o. G+ ?7 e- J8 `
5 o2 g: }2 ^7 l& Y- G- E% Z8 v( d
六部门: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激励奖励工作
# [, K% J2 |2 N+ m {
+ b: ^5 F7 B) l6 O 就在2023年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等六部门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者激励奖励工作的通知》,通知重申:. n7 ^. t3 L6 J6 w1 ]
2 i# d* G" j2 N" u 继续推进无偿献血者及亲属出院时直接减免用血费用工作,实现用血医院全覆盖。$ a1 J2 r$ s7 [* V8 F
' E+ t: S$ j3 G( N5 i5 e& { 鼓励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优先用血。
$ S! b$ z/ f( w" t' X: X, M8 u$ z- I
在保障急危重症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用血前提下,非急诊患者同等医疗状况下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优先用血。
7 m, S0 R7 ^2 u$ e+ a6 o/ p1 i9 b; a! S p2 l$ Y: V7 f( c
文件特别提出,要制订完善落实献血者激励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确保献血者能够便利快捷地享受相关政策。近年来,为了鼓励无偿献血,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比如北京市,无偿献血者本人终身免费用血,献血后14天内享受意外保险保障。献血者本人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享有优先用血权益。为什么必须尊重对优先用血的承诺?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委理事邓利强解读:0 V9 m5 p% W! n" Q/ ~- }
4 \' k4 R. P$ j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 邓利强:全世界用血都是紧张的。我们国家为了促进大家无偿献血和积极献血,制定了献血法。法律规定鼓励大家无偿献血,同时对无偿献血及其亲属优先用血,目的就是鼓励大家去献血。: Q5 O3 j( O5 G6 l# ?$ Q/ h/ y' [( U
- x; B$ J. B" T0 G
各地方政府为了贯彻献血法的规定,很多也都在制定献血条例,而这个条例在制定的情形下是优于国家的优惠政策,不可能进行限缩。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医疗安全。
" J! h/ t$ i2 }/ H7 A2 {
: k9 V. i; K- \, F 在献血的政策掌握上,医疗机构有各方面的工作人员,可能在政策的掌握上没有那么熟悉。但是输血科、献血站以及卫生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对于国家这些法律法规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如果有人在这个问题上错误的表态,打击了献血者和家属的积极性,这个是和职责是完全不相符合的,应该进行严肃处理。
6 T* X! x2 Q8 f( C1 Z; Q& U
; @/ Y3 c$ Q C. G' |8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