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优化调整频率明显加快,大学本科专业的撤销和新增已成常态。
, c6 K, n4 u0 F; `: { u. j今年以来,国内有多所高校陆续发布公示拟对本科专业进行调整。其中,四川大学拟撤销31个专业,兰州大学拟撤销3个专业,湘潭大学拟撤销7个专业……陕西高校也不例外。; g# j1 ?3 [9 }
3 U; D0 W2 ^% y$ b& L1 s
最新一个是西北大学。8月23日,西北大学正式发文,拟申请撤销本科专业多达7个,拟申请备案专业有4个,另外还打算将城乡规划专业的修业年限调整为4年。西北大学汉语言专业,并非汉语言文学专业
/ o7 A8 ~: L! X& \7 C: e
8 L c* K; |+ v8月23日,西北大学发布《关于2024年度西北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调整的公示》,拟申请撤销汉语言、金融工程、财政学、管理科学、图书馆学、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共7个本科专业,拟申请将城乡规划专业的修业年限调整为4年。同时,还拟申请备案4个专业,分别是:人工智能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字经济专业。2 E9 [2 R5 b8 H
. o7 ?8 t I1 R% R7 O) D$ u% x
根据西北大学官网介绍,西北大学设有87个本科专业,其中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次拟撤销7个专业,动作不可谓不大,尤其是汉语言专业的撤销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8月27日,百理君了解到,西北大学汉语言专业并非汉语言文学专业,通常所说的中文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个专业正常存在。学校出于专业招录情况、就业情况、学校资源配置情况,综合考虑,拟定这样调整,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
& B8 m7 h. e4 V5 e! h) S: Q& V$ W, \! ?7 ?, y y; a9 w. U
西北大学并不是今年第一个拟调整本科专业的陕西高校。
7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关于对2024年拟新增与撤销专业的公示》,拟增设生态修复学、生物信息学、土地科学与技术、智能建造、数字经济等5个本科专业及法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撤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3个专业,预申报运动训练专业。
8月19日,西安邮电大学官网发布《关于2024年调整本科专业情况的公示》,拟增设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撤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同时还特别明确智能视听工程为调整专业名称。
8月23日,西安财经大学官网发布《关于我校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拟增设本科专业和拟撤销专业的公示》,拟增设数据科学、 足球运动两个专业,撤销农林经济管理。
: u, G( H: u) [" r0 M0 C5 m
) K% I! ^8 |6 ^. I2 N: E4 e @/ A7 M! m通过公开消息可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陕西高校,也在开展专业设置调整工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今年3月份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度新增专业、撤销专业、专业调整及2025年新增专业预备案申报的通知》中列出了相关的各种具体要求,十分细致——
& t Y! `7 t" f! E
) r" e7 B+ S6 ?( h+ }, o: c3 z+ m. L对于申报专业,强调必须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专业,确保新专业质量达到设置要求。对于达不到《标准》基本要求的专业,原则上不予备案。对于生师比过高或专业数量超过5个的学院在没有调整优化计划的前提下不予增设新专业。% w$ n& j, j+ N8 o
3 u3 L: ?$ B$ S1 U6 X与此同时,新增专业还须具备7项基本条件:
1 a8 m% t$ n, g; H
' W+ ^. N' F% ?, D3 O+ z/ i1.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规划;' S T9 T ]" h* ?6 B
6 V" Q6 r- e* J' O
2.已纳入学校专业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有保障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3 c' G7 `( O; P9 W$ E5 {3 U; V1 p
6 f. k; a7 ]5 [# C' y0 k& M$ D3.有相关专业或专业群为依托;; G/ A0 a/ q+ `* x5 \
4 v7 E3 \; z) u: F. t( p7 u4 I5 U. U4.有旺盛的社会需求(拟设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情况);
4 N* M' B' J; l$ m: ?, L1 M( t* x- j/ y+ F0 q- ?& I% j- S
5.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_8 i5 P- H6 a
9 F$ t) A8 n0 N E3 O
6.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
9 O+ v7 B r1 L" ~1 s% [9 M0 u; M! Z
7.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4 p+ x/ ]3 H0 b; s
0 J, s0 W! a) D8 U; ]
对于跨院(系)设置的新专业,相关院(系)必须协商落实上述办学条件。; j: s. G$ R0 e4 N6 b0 U
- G/ `" Y. ~2 A: {* F, M' u. n同时还强调,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优先设置契合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对接当前急需的新兴产业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就业形势好,文理、理工等交叉融合的新专业。; _# {+ n* O( t
% [% i: L% u- P# x对于新增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则强调依托学校现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本科专业申报,重点支持增设国家急需的电子信息、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生物与医药等相关领域的专业。
5 @1 V j& Q8 @8 Q+ W4 V
( B1 L) m/ f+ h% X/ |3 c1 \" h0 ^对于撤销专业,要求是:连续5年不招生的现设专业,原则上应按撤销专业申报,新增本科专业的同时加快淘汰老旧专业、“同质化”专业,各单位应主动撤销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定位的专业。
7 p x+ r# {+ _0 y n( |6 ]0 j1 T% V$ [3 s0 ?4 G
此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还将从严控制艺术类专业设置,申请增设艺术类专业的,应符合办学定位,并已列入正式发布的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关于做好2024年度本科专业申报及预备案工作通知》,对于申报新增专业基本条件的要求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本一致,但撤销或停招专业,则分为三种情形:- q$ `0 o# u9 s) Z% k/ I+ a
) C7 w+ k! n, E) i/ q* n
一是,学校将现设本科专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师资条件、学科支撑等质量成效,作为撤销或停招专业的重要依据,并按照《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要求,适时撤销布点超过全省本科高校数50%且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低于本专业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 _3 J Y2 \# O+ t& X$ b& g, p
8 C, u. m8 k6 ~! \( j
二是,2023年度已纳入学校《2023年-2025年专业设置调整实施计划》,经校长办公会审议批准2024年度撤销专业,本年度学校将直接撤销。4 R8 c- a" e2 _/ i) v
1 T7 N0 E- `8 X) ?
三是,学校应主动申请撤销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就业率过低的专业;主动申请撤销或停招学科支撑力弱、专业办学质量不高、不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连续5年及以上未招生专业,学校直接按撤销专业申报。3 v: N- D7 j$ X& X7 c( [& M
. G8 s& U+ ~( t0 h- \7 l$ {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高校发布的公示里出现了预申报专业。这是因为从2023年起教育部正式施行新增专业预备案制度。即,计划申报新增专业,须提前一年进行预备案,提交增设专业理由和基础等材料,第二年方可正式申报。为什么这样做?未来发展如何?
) E5 Y; _9 S4 }4 E& i5 y8 j R( x }3 i: o
全国高校纷纷调整专业,为什么这样做?未来发展如何?围绕一系列问题,8月27日,百理君采访了多位专家。
$ L/ Z$ s" C- Z7 x/ m8 X3 b
9 n) b: D- a3 O% `3 \8 W% u& v*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5 _6 \0 m0 n5 A- o+ Z' J3 k) k' g& O% b+ E5 }, }. n- `( e
去年开始高校进入了“学科专业密集调整期”5 Z) p/ p6 o! J
/ J' y7 [9 p3 V( t/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到,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可以说,近年来高校新增、撤销专业“动作大”是必然的。但社会舆论不应以新增、撤销专业的数量来评价优化学科专业的成效,而要关注高校新增、撤销专业,是否进行严密的论证,是否符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不要追求速度,而要强调质量和特色。
l* ]$ Q6 k4 K! y/ V" V q9 n. n0 R# T8 |# x6 w. Q# Y" Y
熊丙奇分析,从去年开始,我国高校进入了“学科专业密集调整期”。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当年本科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专业布点3389个,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新增布点1673个,撤销布点1670个,另外,共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这是具体落实此前的本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改革,加大优化调整力度。
2 K8 I9 S; }- j) J c$ `1 j9 c# E9 g' w8 k2 M* Z8 m
熊丙奇提醒,在具体调整专业设置时,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高校新增专业,大多为舆论关注的“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专业”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是否有条件把这一专业办好,还需进一步深究。如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498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9所高校成功备案或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是顺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高校不顾办学定位、办学条件,一哄而上举办这些热门专业,就会出现在有的学校,这些专业办学质量缺乏保障,以及由于同一类专业招生规模大,社会需求跟不上而出现“热门变冷门”的问题。概而言之,各高校应该利用此次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的契机,推进学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专业设置的专业机制建设。
: }0 c- |/ o0 r# T, S: |* n% u' y% Y, F8 d
▍陕西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林梅:) M8 G% ^3 f, a$ t$ h! A* f3 C
* Q$ X! F4 `. E6 b9 t) t未来方向为跨学科融合,要妥善安置所撤销专业的教师0 \0 R ^5 t- e1 O, _$ {
$ D8 f# b/ L) V) f陕西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林梅说,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导致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调整,一些传统专业不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与智能技术、数据分析相关的专业以及环境科学、运动科学等领域的专业则顺应时代趋势和市场需求,为适应这种变化,高校顺势而为,优化专业结构,集中有限的资源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提高教育质量,避免资源浪费。, w8 O/ X& [6 K+ ~5 s6 r3 G
% p" @' n R1 I# @$ O/ g
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朝着跨学科融合的方向迈进,这代表着各个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将逐渐变得模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变得更加深入。此外,高校学科整合将朝着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教育将与产业和研究紧密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K+ z+ T0 b" ~0 S4 Y, j* c1 y! c+ x
. d% p3 ?( b+ ^/ g5 S林梅表示,对于被撤掉专业的老师,高校应采取一系列妥善的安置措施,以确保既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又兼顾教职工的个人职业发展。高校应鼓励并支持这些教师根据个人兴趣、专业背景及学校需求,转岗至其他岗位,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相近学科的授课、实验室管理、教学辅助等岗位。对于部分希望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教师,高校应积极推荐他们到相关企业、研究机构或教育机构工作,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 b+ x: @ S2 ~8 K* A
5 s0 q; P, H% h, H" e: F" X: q林梅提醒,在进行专业调整时,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联系,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确保新增专业真正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方向,避免盲目跟风或资源错配。同时,对于拟撤销的专业,也应进行充分的评估,确保其不再具备发展潜力或市场需求,以避免浪费教育资源。7 i+ q& R; z. h* E+ `+ S5 e3 o
5 g) ~# o7 V( ?4 g. L7 `5 t▍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专家孙光峰: T: E8 [( }) W5 v+ e2 f6 U
+ L. P) z9 q+ o9 ~+ X专业为王,出生率下降,高校正在未雨绸缪* A( e& i3 H& H/ f3 E5 ?& J
3 K% h; M1 ~5 e7 x( s- A f( o7 n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专家、华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孙光峰分析指出,高校里,有的专业就业情况不乐观,因此就会有招录不满的情况,专业口碑就会受到影响,家长现在很看重专业的就业情况,再者目前教育部对高校就业率的监管也是很重视的,所以高校对专业做出动态调整,同时申报新的专业。4 i# `; m U J3 a
* O& u+ m; E1 p
孙光峰分析,高校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出调整,是与时俱进的表现,现在是“专业为王”的时代,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在下降,多年后会影响到高校的招录,高校这样做也是未雨绸缪,保留优势学科,立足长期发展。此外,关于专业撤销后教师的去向问题,孙广峰表示,可以调整至适合任教的专业或行政等岗位,总之,不能为了老师不失业而让学生失业。
# O' N5 t4 W% E& a+ L' [# S5 F7 ~! z/ H1 a- k4 I; {) X% P8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