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苍戚氏宗亲第一次捐资助学发放仪式在二龙镇康垭口红军大院举行
传播网讯 8月11日星期日上午8点半,由四川阆中“戚氏三兄妹”烈士后代、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阆苍戚氏家族宗亲会会长戚翔宇主办倡导的“ 阆苍戚氏宗亲关爱行动第一次捐资助学发放仪式”在二龙镇康垭口“红军村”戚氏三兄妹烈士故居红军大院正式举行。 + z- x' c0 K, p: l2 h* @) o
来自阆中及周边的戚氏宗亲贤达 、爱心企业商家代表纷纷响应从四面八方赶至戚氏三兄妹烈士故居及碑林陵园深切缅怀和参加活动。中华文化促进会家族委员会委员、中华新阆传媒社社长、中华志愿者协会四川志愿组织代表、华闻新阆网全媒体中心主任杨金均应邀参与此次活动并给予交流指导意见和建议。
/ T2 E# Y' U+ A. ~在捐资助学仪式前,红军烈士后人戚氏宗亲会会长戚翔宇主持并讲话,代表家族向宗亲宗长兄弟姐妹爱心人士以及社会贤达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会上,向族亲中刚刚通过刻苦努力取得优异成绩考上大学的新生晚辈表示祝贺和殷切期望并在红军烈士雕塑前,冒着烈日向戚家6位大学新生讲述了《 风雨戚家院 》真实故事。 仪式上,首先,全体与会人士在庄严的国歌声中肃立奏唱国歌。
+ \3 A! W, ^ I1 N- R& }随后,戚翔宇会长与会戚氏各理事代表一起带领家族受助学生代表来到孝廉堂,戚会长现场阐释了孝廉堂的意义并带领即将步入大学新生敬香。 6 \6 Z9 L. T4 e7 n% z4 A
捐资助学活动在戚氏宗亲会的大力倡导下,通过戚氏族人的共同努力,对戚氏考上大学的学子进行助学帮助。此次活动目的是传承戚氏尊老爱幼,弘扬诗书传家的家族文化。一定会在阆苍戚氏族人中产生社会正能量,一定能够得到族人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赞扬,我内心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 q2 ~: ^3 N3 J# x8 @捐助发放仪式活动会前,戚翔宇会长带领与会宗亲和嘉宾代表一起来到戚氏三兄妹和安志敏将军烈士碑林进行了缅怀默哀仪式,来到红军洞以及72红军烈士名录墙和红军亭处动容地讲述了红军村走出72位红军的革命英雄事迹。 2 H N" q& L6 J" Z7 F/ T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火焰在戚家院子徐徐燃烧,戚氏兄妹在这里点燃革命火种,他们创办夜校,组建地下党组织,建立农民武装,开展“三抗斗争”。红色康垭口走出了72位红军将士,6位副省级以上干部,两位中共七大代表,3位开国将军。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戚氏三兄妹在“阆苍南”“通南巴”和成都地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戚应源历任阆中地下党负责人、巴中中心县委负责人、阆苍南边区委员会书记、红四方军总政治部秘书、川陕省委常委秘书长等职。戚应森历任阆南县委秘书、川陕省革命法庭庭长、副主席等职。戚应雪历任红四方面军新剧团团长、川陕省邮政局局长等职。他们为川陕苏区的建立和红四方面军的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戚应源考入公立四川大学。他积极参与川大进步组织“读书会”,认真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籍,积极参加党的地下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戚应源派吴瑞林等人前往通江泥溪场迎接红军,率领骨干打开城门。通江解放后,戚应源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川陕省委秘书,出席川陕省第一次党团代表大会和工农兵代表大会。随后,奉命回阆侦察敌情。他与地下党员迅速摸清二龙、老观一带和城区的敌军布防情况,及时将情报送到红军总部。1933年2月,他到阆南中心县委工作,戚应源亲赴老观布置起义事宜。 1933年9月8日,戚应源担任“阆苍南”边区委员会书记,“宣达战役”后,戚应源奉命担任运输队临时党委书记,不畏艰险将缴获数百万斤设备物资,带领一万多名民工昼夜兼程,安全送达目的地。 1934年初,戚应源担任川陕省委秘书长,负责省委机关报《共产党》的编审工作。他随同省委书记周光坦深入基层收集情况,为省委的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他配合省委积极推进土地革命,参与谋划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开展禁烟运动和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等一系列重要工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呕心沥血,忘我工作。 戚氏三兄妹英年早逝,但他们的贡献光昭日月,与天地同在,经戚应源培养的吴瑞林、安志敏、安东等人成为共和国开国将军,吴瑞林中将历任海南省军区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常务副司令员、第九届中央委员。安志敏少将在开国大典上驾机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安东少将担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协助聂荣臻元帅工作,他们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戚应源三兄妹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1981年3月被阆中县人民政府追任为革命烈士。2002年,戚应源被国家民政部编入《中华著名烈士》专卷。2024年戚应源入列《四川省中共党史人物传》。2015年戚氏三兄妹故居列为阆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戚家院子被誉为红军院子。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这种精神,戚家院子等革命遗址打造为四川省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杨 均)
L7 A/ i' h) d
/ F3 z: }+ |6 [; L- M&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