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晚报
: t* c. I0 y- @0 a3 y i) Q: Z7 M
1 ~3 C; B& V! X; I) y4 C U! n
{; q9 E( j, H6 p# W
, |6 u! \& \" w$ W" ~! ]4 Q+ f% f9 K7 ~# M5 [" E
数说成都野生鸟儿 445种 成都地区有记录的鸟类总数 60种 近10年成都新发现鸟类 61.29% 在全省鸟类资源占比 30.9% 在全国鸟类资源占比 近5年8种鸟 被首次记录 红颈瓣蹼鹬 2011年在锦江南瓜滩 黑喉歌鸲 2012年在川大望江校区 褐头鸫 2013年在府河五丁桥附近 小太平鸟 2013年在玉林小区附近 黑尾鸥 2013年在东湖公园 红胸秋沙鸭 2013年在青龙湖 鹗 2014年在龙泉山 白腹姬鹟 2014年在四川大学 去年年底,水域面积约4500亩的天府新区兴隆湖开始试蓄水后,春节前,湖面上忽然飞来数百只野鸭子,几天之后,野鸭子越来越多。今年年初,成都观鸟会6次前往兴隆湖进行鸟类监测,他们提供的一份报告称,兴隆湖雁鸭类水鸟单次统计的最大数量为3500只以上,已经成为成都平原目前最大的水鸟越冬地。 成都鸟类记录增加可能有三大原因:一是城市重视生态建设,如六湖八湿地、兴隆湖等新的湿地的出现,为候鸟迁徙提供了栖息地;二是观鸟爱好者增加,观察到新鸟的机会也在增加;三是鸟类扩散或受极端天气影响。” 市民:兴隆湖今冬飞来成千上万只水鸟 兴隆湖于去年年底开始蓄水以来,67岁的兴隆镇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牟素华经常和老年朋友们去兴隆湖边跳舞、散步。就在春节前,牟素华忽然发现,兴隆湖里来了许多野鸭子。“刚开始有几百只,几天之内越来越多,我估计有几千只到上万只,它们都停留在湖心里,距离湖岸很远。每天都有很多人到湖边去观赏这些野鸭子。” 当地居民黄义方也告诉记者,冬天兴隆湖里的野鸭子多到“湖里都栖满了”,现在虽还有不少,但一些野鸭子已经飞走了。黄义方说,当地人都很喜欢也很爱护这些野生鸟类。 4月6日,成都晚报记者在兴隆湖看到,湖中心还有五六群水鸟,共数百只,湖边浅水区有数只白鹭,在一些区域,偶尔可见到水鸟捕鱼。 观鸟爱好者:专程到兴隆湖一只一只数水鸟 今年3月8日,资深观鸟爱好者尹大锡和妻子一起,专程前往兴隆湖观鸟。“之前我听说这里的水鸟有三千多只,我不信,实地一看,感觉不会少于三千。我在隆昌参加过鸟类调查,对鸟的数目还是有经验的。”尹大锡说,做鸟类数目统计,就是一只一只地数野鸟的数目,数的时候手上拿个计数器,数一只按一下,肯定会有误差,但能取得大概的数目。 “这些水鸟距离湖边很远,通过望远镜,我看到了五六种野鸭子,其中白骨顶居多,还有翘鼻麻鸭、绿头鸭、赤麻鸭等。”尹大锡说。 鸟类专家:湖中有全球仅存500只的青头潜鸭 成都观鸟会会长沈尤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成都观鸟会对兴隆湖进行了6次水鸟调查,调查者们利用单筒望远镜和赛诺特双筒望远镜对整个兴隆湖湖域进行仔细观察,每次调查都要持续一整天。共记录到野生鸟类52种,其中有美丽的红嘴鸥、在成都平原难得一见的花脸鸭,甚至全球仅存500只的极濒危鸟类青头潜鸭,此外还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胸秋沙鸭、黑颈??、凤头??、小??等。共记录野鸭子18种,雁鸭类水鸟单次统计的最大数量为3500只以上。报告称,正在建设中的兴隆湖已经成为成都平原最大水鸟越冬地。 兴隆湖附近还有一些更大的湿地,兴隆湖为何能够成为成都平原最大的水鸟越冬地?沈尤表示,由于黑龙滩、龙泉湖等湿地游船较多,人为干扰因素较大,越冬水鸟反而很少。目前除了兴隆湖之外,成都平原比较大的水鸟越冬地还有龙泉驿区的青龙湖、广汉市的鸭子河、德阳市的旌湖等,但根据调查数据,这三个湿地越冬水鸟的单次统计最大值为2000只左右,远远比不上兴隆湖。 广义的成都平原位于龙泉山脉、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之间,北至绵阳市江油市,南至乐山市五通桥区。兴隆湖位于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的过渡地带。 成都的白鹭 从候鸟变成留鸟 兴隆湖里发现了近年来才在成都被记录和关注的青头潜鸭,也不乏成都人特别喜爱的水鸟白鹭。记者近日了解到,成都的白鹭原来是夏候鸟,但是现在一些白鹭种群已经在成都的部分区域留了下来,在成都安了家。就像昆明的红嘴鸥,在1984年之前只是迁徙时路过昆明,在滇池等地停留几天,从1984年开始,红嘴鸥留在昆明越冬,至今已近30年。 65岁的资深观鸟爱好者冉华明,网名老猫,幼时就特别喜欢鸟,能辨认数十种鸟类。他说,当年他家住枣子巷,周围都是稻田,白鹭成群结队地呆在稻田里、小河沟里,到了冬天又成群结队地飞走了。“白鹭现在不去南方过冬了,一年四季在成都都可以看得到。”资深鸟友李明也告诉记者:“白鹭在一些地方是候鸟,但在成都是留鸟。” 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馆长、四川省动物学会秘书长冉江洪教授称,成都的大部分白鹭仍然是夏候鸟,但的确观测到在成都的局部地方,一部分白鹭种群留了下来,而且这些冬天还留下来的群体在全省范围内有扩大的趋势。“这可能和环境改善、气候改变都有一定的关系。” 白鹭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四川省为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及候鸟,分布在中国南方。部分鸟冬季到热带区越冬。 杜甫有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证明白鹭已经在成都存在了上千年。 怎样才算是成都的留鸟?冉江洪告诉记者,一个种群,祖祖辈辈在成都生活,才能被称为留鸟,如果一个种群的大部分都飞走了,只有几只留下来,就不算留鸟。现在在望江楼公园等区域已经发现了留在成都过冬的白鹭种群。 红颈瓣蹼鹬:一项成都鸟类新记录的诞生 43岁的李明是在成都首次记录红颈瓣蹼鹬的四个人之一,他向记者讲述了发现红颈瓣蹼鹬的过程。 那是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他和3个朋友相约去锦江南瓜滩观鸟。上午11点,他们抵达时,水面上漂着数十只大大小小的水鸟,他一眼就看见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附近,有几只陌生的鸟儿在水面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特征有点像在《动物世界》里看到过的瓣蹼鹬。其中一只陌生的水鸟与一只青脚鹬一起踱上浅水滩涂啄食,它颈项上淡红的印记隐约可辨。李明使劲儿把这只鸟的模样记在心里,回去查资料,没错,就是红颈瓣蹼鹬!后来同行者的照片经过专家证实,这是四川省第一次记录到红颈瓣蹼鹬。 城南华西坝:一个成都观鸟活动的发祥地 华西坝是观鸟活动在成都的发祥地,1919年,一位名叫俭恩·鲍德敦的美国女人远渡重洋来到成都,与原华西协和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戴谦和结婚。鲍德敦早晚总是带着一个望远镜在校园观鸟,她记录了她在华西坝周围见到过的103种鸟,留下了成都最早的关于鸟类的科学记录。 3月26日,著名摄影家吕玲珑走进四川大学华西校区拍鸟,钟楼下、荷花池畔,一只浑身蓝色的鸟飞进他的镜头,这只鸟名叫铜蓝鹟。据了解,铜蓝鹟一般在山区、丘陵地区活动,但在成都的浣花溪等处也偶有发现。
. u1 p3 ^1 S7 s, D8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