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地披露地方行政编制精减比例,从2%到5%不等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稿子

1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1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7 10:1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又一地明确按照3%比例对行政编制进行精减。9 r( t2 c1 ?3 I1 c

' h; K* K1 b( x8 T+ b  6月5日,四川内江市政府网站发布市委编办署名文章称,内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构改革有关精神,扎实有序推进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为内江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该市严格按照《内江市机构改革方案》,结合部门职责任务和履职情况,按照3%比例对市级行政编制进行核算精减;同步强化人员编制优化配置,对职责相对较轻、编制资源较多的部门额外精减;精减收回行政编制全部纳入编制“周转池”统筹使用。
7 I$ l$ V" L: y. K5 a! O
4 P* |- j7 q  O% x8 r9 O' Y  另外,内江市聚焦社会工作、发展改革等重点领域,统筹编制资源,加大保障力度。组建市委社会工作部,作为市委工作机关,统一领导市信访局;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强化社会工作力量保障。修订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三定”规定,重点围绕“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目标,推动“页岩气+”“钒钛+”“甜味+”“装备+”优势产业高端发展。推进议事协调机构精简优化,按照限额要求及政策口径,对市本级议事协调机构逐个分析研判,形成《内江市议事协调机构优化调整方案(草案)》。
" u$ h" e; t! L* W; w/ s6 m  d
8 G4 S  j5 f/ i0 x) d# {9 v  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结合实际研究确定。县、乡两级不作精减要求。
% H& V* [( s3 c% Q
/ k! ~: T# t  k7 l- D: ~" S* h; h  之后,部分地区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比例已获披露。
3 I, _8 q+ a0 n3 [- f' C4 h- t) H
* d7 k. D6 g" x% f! ^  例如,人民网山西频道今年2月关于本轮山西省机构改革的报道称,此次改革,总的厅局级机构不增加,同时还将逐步缩减省、市两级的公务员行政编制,省级将减少3%编制,市一级至少减少2%编制,腾出来的编制将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和基层人员力量。此外,省直机构领导班子人数也将有一定比例的减少,一般不会超过4人,和之前的动辄八九人相比,减幅巨大。
4 V; U5 p8 i: N. X8 S: Q
! c: G' {0 ^5 q7 y* Z  今年4月,河南省委编办网站发布消息称,按照上级关于精减机关编制的要求,漯河市委编委研究出台《市直机关行政编制精减和核定专项方案》,一方面对市直机关行政编制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统一按3%的比例精减,共精减54名。另一方面,结合各部门职能划转情况和职能加强情况,统筹优化编制资源配置,重新核定各部门行政编制,有效解决了新组建部门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部门的用编需求。目前市直各部门精减的编制数和重新核定的编制数已发文明确到位。
; {1 ~+ R" C' I& R9 l9 V7 K8 ?- D- O/ K7 o: B! a4 D
  漯河还对市直各部门领导职数重新进行核定,按照平均每个部门一正三副计算领导职数总量,在领导职数总量内统筹调配,对承担任务重、编制规模大的部门多核1名,对编制规模较小、职责任务相对单一的部门少核1名,总体上增减平衡,确保总量不突破。另外在今年5月,甘肃甘南州机构编制网刊文披露,近年来,甘南州各级特别是乡镇街道事多编少、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供需矛盾更加凸显。机构编制部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定位,加大机构编制资源统筹调剂力度,着力在管住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上下功夫、求实效。合理“减”。根据《甘肃省行政编制精减方案》,按照5%的精减比例,扎实推进行政编制精减工作。坚持事业第一、有减有增,对职能弱化、编制冗余、工作量不饱和的部门,当减则减,及时收回相应编制,用于保障重点领域、重点工作。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有限的编制资源精准投放到事关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民生福祉的重点部位、强基固本的薄弱环节。科学“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编委《关于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转变“编制部门所有”、编制资源“一核定终身”的意识,解决“无编可用”和“有编不用”并存的困局,把长期不用的空编统筹起来,精准投放到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创安创稳的“主阵地”、生态环保的“关切点”和基层治理的“第一线”,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 N1 o$ U5 q& l  T  P. V2 b6 s/ ^" j" o( Z& @2 t4 M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27 03:14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