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萧山区的叶女士刚生完宝宝,没几天就接到摄影公司的推销电话,对方声称可免费给新生儿拍照,提供上门服务。
}5 F; h0 H' Z G" E: d) W 来家里拍照后,摄影公司人员突然提出,之前答应的3张免费照片,不包含底片和精修,如果想要还要另外收费。
- _) o" P& k3 d& u. k0 t& v7 z# D7 K. ~" Z& P
考虑到对方已拍了照片,自己也确实需要,叶女士只好支付了套餐5000多元。
/ q }' T& [& s- R. o( K
$ s( j8 K+ K8 ]; y- ~% r) B7 d 不过,叶女士很纳闷,“他怎么知道我刚生了小孩?刚好在我需要的时候打电话过来。”6 N7 l" e" Y2 w% E( c) [5 [8 [0 l, C
! @1 H; n8 y' r- n/ U v5 P& z 橙柿互动了解到,近日这个案子宣判了。3 {3 L- ~) I7 ~% ~, M. S! g
; y9 m* {4 H$ X0 {$ }0 _ 被告李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涉案的两家摄影机构也被追责。# W& }1 S; R# z& I
/ e, b0 W7 K" s$ z4 ]* S* h
随后,杭州萧山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起诉李某以及两商家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 s2 W2 `0 ]; c9 J5 k+ k( E
' {) @' ^6 V) b9 F 法院当庭判令,三被告向公众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29万余元。
“免费上门给宝宝拍照”、“早教班免费试听”……很多新生儿父母都接到过各种关于新生儿相关的推销电话。
; {5 F& {" w; _% b# R1 I$ \
! f. N* d0 ~( q$ d 对方不仅能在孩子的各个生长阶段“按需推销”,还能准确说出孩子和父母的信息。而这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非法买卖、使用新生儿个人信息的产业链。
& F- ~" L# M% ]' @1 D& k1 u
5 ?! w' s _% `- f* k 2022年5月,杭州警方接到案件线索,萧山区有摄影机构涉嫌购买、使用新生儿个人信息。
$ J. C0 P& ^" `; @8 ^- ~4 Y4 ~; ^- N' w0 f6 o( K& ^
警方对此进行了立案侦查,很快就抓获了非法出售新生儿信息的李某,以及购买新生儿信息的两家摄影机构负责人。
$ [# n+ S8 \7 Z7 A# K5 @& `. {+ s: w' V2 P: {. I6 u) l
这其中就包括给叶女士孩子提供拍照服务的摄影公司,该案被移送至萧山检察院审查起诉。( q) _ F- F$ R |' G: f5 B
0 E, F& H* h6 K% a% P( S: v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李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
5 q0 @ K- S) B! d' H$ Y: e; \) f8 G5 D" ]7 j5 M' ^
随后,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再次提起公益诉讼,起诉李某以及两商家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f% Y9 S8 X- O! } M
& [3 j/ F) w* w o g* J 公益诉讼起诉人在履职中发现, 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2月,李某通过非法渠道陆续购入多地新生儿个人信息3万余条,涉及地区包括山东、浙江、安徽等多地。
! C% ?; m- ~2 q5 V+ h' M$ _' `2 I6 w# B$ ]
包括新生儿出生日期、性别、父母姓名及联系方式等。
+ D- v3 p( u) i( I" z4 o
' r$ w; |: q7 S6 P! Y* D 某摄影公司、某创意公司为拓展婴童摄影业务,先后向李某购买交易并使用上述信息,李某从中非法获利29万余元。
! `, j1 X8 M! Q$ I: Y) h8 |' ~- X" W3 b/ s! e4 ~
4月16日上午,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 H3 X5 g* y: ^; R3 ~
- L2 E$ d& ?8 J
庭审过程中,三名被告明确表示已认识到自身错误,向社会公众致歉,并自愿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a4 e) o/ W6 Y% v. ?, I. Z
5 n& g& w9 ?* s- M2 h 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的新生儿个人信息包含出生日期、性别、父母姓名及联系方式等,足以识别到特定的新生儿及其父母,属于《民法典》所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 S a0 |+ U- \6 y2 y3 F
( [( K' j5 }$ p1 _+ f+ R; Q! ~; q 三名被告以牟利为目的,在未取得个人同意的情况下,非法买卖、使用特定人群的相关个人信息。
5 [" B. {/ k O! f( G4 |' t* K, O" C B* k
这不仅有损相关主体的公民个人信息权益,扰乱新生儿及其父母的生活安宁,还侵害了公共信息安全领域的社会公共利益,三名被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Y4 @% V$ t) L& g4 t/ \( @9 o
* b% v0 h" m: W; e* K6 h 法院当庭判令,三被告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29万余元。上述公益损害赔偿金用于个人信息保护或者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公益事项。办理案件的法官认为,大数据时代让信息获取更便捷、生活方式更能、商业决策更科学,如何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议题之一。. R+ U% H1 H8 B+ r8 T5 X
( k ]7 t+ G8 T. W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 I% { n; `# X# q+ ~& H
+ E& {* M, i5 R. K+ T9 D8 u 本案涉及的公民个人信息,主要被用于面向新生儿父母的定向商业推销。
1 l, x8 k/ _+ w5 g! f0 Y: c
; l+ ~3 Q8 C) E' Y( X1 f# M 这不仅侵犯了新生儿父母私人生活安宁不被他人非法侵扰,以及自由选择商业机构的权利,还会侵扰产后妈妈安静休养的现实需要,极易引发家长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和焦虑,破坏公共信息安全。
a8 x- q# ?& \$ a/ ]1 V7 K
% d: j' F# b X/ o/ ]& @ 法官还警示,涉案个人信息的交易,还可能催生、引发专门针对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人身权利侵扰等多种关联违法犯罪活动,给家庭财产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1 a! n8 ?: g- q4 ^2 |: B( j9 c2 f$ p3 B2 U4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