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34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检测公司困在“新冠后遗症”里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稿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91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19:35: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新冠疫情带来巨大增量市场空间,带动原本默默无名的体外诊断行业(IVD)。
但行业好景不长。新冠感染检测红利潮水退去后,无论是提供新冠核酸检测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还是生产抗原检测试剂的体外诊断厂商,他们2023年的营收与净利润较疫情大流行间均出现了巨大的下滑。
几乎每一家曾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大赚特赚的公司,如今都要面对着财报上惨淡的数字,以及跌跌不休的股价,仿佛都进入了“新冠后遗症”的状态。
当然,有些厂商因此获得切入新领域与追赶的机会,有厂商则借此越发巩固已建立的护城河,但也有厂商则或再也找不到过去三年的光辉。
消失的业绩、消失的员工
新冠感染检测就像是一笔“意外之财”,把整个体外诊断行业的赚钱能力拉到了这个行业从未有过的超常水平。
达安基因、圣湘生物等都是在过去三年依靠提供新冠核酸检测试剂享受过“躺着”赚钱的企业。绝大部分掌握分子诊断技术的厂商都在过去三年从不同维度参与了新冠感染核酸检测业务并从中获利。
分子诊断主要的测序技术为PCR(聚合酶链式反应)、NGS(高通量测序)、FISH(荧光原位杂交)。其中,PCR技术是目前分子诊断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新冠核酸检测正是PCR在分子诊断技术中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应用,像达安基因、圣湘生物这类提供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中游厂商意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但如今,他们的业绩自然也就大幅度下滑。
圣湘生物公告其2023年实现营收10.07亿,同比下降84.39%,实现净利润3.64亿元,同比下降81.22%;达安基因公告其2023年实现营收11.81亿,同比下降90.20%,实现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98.07%。
当年开足马力加班加点产线也停滞,不再需要这么多生产工作人员,裁员也被提上日程。与2022年相比,2023年,圣湘生物裁员561人,员工缩减至2006人。与2022年相比,2023年,达安基因裁员1612人,员工缩减至2006人。
与此不同的是,迪安诊断和金域医学这类第三方实验室,则通过提供采集和检测样本的服务获得了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机会,但在需求消失后,迪安诊断和金域医学的新冠采集和检测样本的服务业务的业绩下滑更为明显。
迪安诊断公告其2023年实现营收134.08亿,同比下降33.89%,实现净利润3.07亿元,同比下降78.56%;金域医学公告其2023年实现营收85.4亿,同比下降44.82%,实现净利润6.43亿元,同比下降76.64%。
第三方实验室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依靠规模相应形成优势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当年,紧急的全民核酸检测需求,让迪安诊断和金域医学临时扩招了不少员工。而如今,这部分需求又全部消失殆尽,迪安诊断和金域医学也开启了裁员的动作。
与2022年相比,2023年,迪安诊断裁员2285人,员工缩减至10843人。与2022年相比,2023年,金域医学子公司裁员2825人,员工缩减至11561人。其中,无论是迪安诊断,还是金域医学,被裁撤最多的便是销售人员与基层技术人员。
万孚生物、九安医疗等是在过去三年依靠提供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享受过“躺着”赚钱的企业。他们主营业务为即时检测(POCT)。
即时检测是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省去了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这是按场景划分的体外诊断细分领域。
新冠抗原检测的及时性让其在海外与我国新冠防疫政策后期阶段获得巨大市场空间。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由于缺乏如同国内的人口优势,无法推行新冠核酸检测,依靠能自行检测但准确率较低的新冠抗原试剂,成为区分新冠感染人群的选择。
而如今随着,全球性新冠防疫政策的调整,新冠抗原检测的需求也随之消散,它们虽然不至于到裁员的地步,但也再找不到往日的“光辉”。
万孚生物公告其2023年实现营收27.65亿,同比下降51.33%,实现净利润4.88亿,同比下降59.26%;九安医疗公告其2023年实现营收32.31亿,同比下降87.72%,实现净利润12.52亿,同比下降92.12%。
收不到的尾款
无法继续的新冠检测和新冠抗原业务,让医学检测公司们的应收账款风险彻底暴露。
应收账款的风险在于,若欠款方因各类缘由致使财务窘困,难以按时足额偿债,便会令上市公司产生坏账,即所欠款项或有可能收不回来了。
不过,根据不同公司的业务差异,尾款的压力在这个行业中表现的并不一致。如以个人自费市场为主的抗原检测企业,大都逃过一劫,核酸检测相关的企业则不然。
达安基因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他们面对的是处于下游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回款风险处于中等。
2019年末,达安基因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才只有7.14亿元。而在2020年至2022年,达安基因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5.06亿、22.79亿和40.84亿,同比增长110.82%、51.35%和79.19%。该增幅远超过其同期营收。2020年至2022年,达安基因的营收分别为53.41亿、76.64亿和120.46亿,同比增长386.35%、43.49%和57.17%。
到了2023年,达安基因的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20.63亿,同比下降49.50%,占总资产27.55%。这除了有达安基因加大收款力度的影响外,更大的原因是其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6.51亿。其中,单项计提坏账准备9695万元,组合计提坏账准备5.54亿元。
圣湘生物情况略好于达安基因。2019年末,圣湘生物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才只有1.88亿元。而在2020年至2022年,圣湘生物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分别为5.46亿、 8.08亿和12.98亿,同比增长190.18%、47.8%和60.74%。该增幅远超过其同期营收。2020年至2022年,圣湘生物的营收分别为47.63亿、45.15亿和64.5亿,同比增长1203.53%、-5.22%和42.88%。
到了2023年,圣湘生物的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6.92亿,同比下降46.67%,占总资产8.19%。这除了有圣湘生物加大收款力度的影响外,也有的部分原因是其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8306.04万元。其中,单项计提坏账准备1691.44万元,组合计提坏账准备6614.6万元。
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则是给民众做核酸采样与检测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中应收账款风险暴露最典型的两个例子。他们直面高议价能力的医疗机构,回款风险更高,且更难追回。
2019年末,迪安诊断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33.51亿。而在2020年至2022年,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为46.03亿元、63.9亿元、100.64亿元,同比增长37.34%、38.84%和57.5%。该增幅远超过其同期营收。2020年至2022年,迪安诊断的营收分别为 106.49亿、130.83亿和202.82亿,同比增长25.98%、22.85%和55.03%。
到了2023年,迪安诊断的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81.82亿同比下降18.71%,占总资产45.61%。其中,迪安诊断在2023年计提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近4亿元,其中包括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71亿元。
金域医学也是如此。2019年末,金域医学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15.2亿。而在2020年至2022年,金域医学的应收账款为26.94亿元、46.65亿元、70.25亿元,同比增长77.22%、73.15%和50.58%。该增幅远超过其同期营收。2020年至2022年,金域医学的营收分别为 82.44亿、119.43亿和154.76亿,同比增长65.45%、44.88%和29.58%。
到了2023年,金域医学的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53.35亿,同比下降24.05%,占总资产45.33%。其中,金域医学在2023年计提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8.85亿元。
未来在何方?
现在,这些曾参与新冠抗原和新冠核酸检测的体外诊断厂商都在2023年尝试摆脱过去三年“躺着”就能赚钱的惯性,回归业务常态。
随着国内IVD企业数量的持续增加,我国体外诊断产品行业已进入竞争性发展期,并进入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便利化的大诊断时代,逐渐形成以各个诊断技术平台为基础、以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制造优势为特征的垄断竞争结构的市场发展趋势。
其中已有三个明确的未来趋势:免疫诊断是龙头,分子诊断成为成长最快的市场,即时检测、实验室自建试剂方法(LDTs)等领域成为新的发展亮点。
在免疫诊断,特别是化学发光的行业格局尚未改变,但有厂商已因在过去三年赚到大量现金获得追赶和切入该细分领域的机会。例如,亚辉龙等二线化学发光体外诊断厂商和圣湘生物这类原本专注于分子诊断的外诊断厂商。
在此之前,迈瑞医疗、安图生物、万孚生物和新产业等是免疫诊断,特别是化学发光领域的国产龙头。据粤开证劵,2021年,在免疫诊断竞争格局,迈瑞医疗占比5%,安图生物占比4%,新产业占比3%,万孚生物占比2%;在化学发光竞争格局,迈瑞医疗占比7%,安图生物占比5%,新产业占比4%。
亚辉龙、圣湘生物等赶超者的机会正是,因新冠感染检测红利赚到巨额现金。这让他们有了烧钱研发和营销的底气。
例如,亚辉龙的货币资金从2019年末的1.31亿增至2022年末的12.51亿。三年时间,亚辉龙的货币资金数量翻了10倍。圣湘生物也是如此。圣湘生物的货币资金从2019年末的9916.57万增至2022年末的32.13亿。三年时间,圣湘生物的货币资金数量更是翻了30倍。
与之相反,该领域的龙头厂商之一新产业在过去三年几乎没有参与新冠感染检测业务。换句话,其一直仅专注在免疫诊断和化学发业务上,虽然错过了大风口,但也没有被打乱节奏。
2019年至2023年,新产业的营收从16.88亿元增长至39.3亿元,净利润从7.73亿元增长至16.54亿元。
与免疫诊断和化学发光较成熟的市场不同,国内分子诊断市场仍处于规模小、集中度低的阶段。据2021年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达安基因、华大基因、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等国产企业分别占国内分子诊断市场份额16%、14%、6%与7%。
如今,分子诊断行业回归到对常规的各型肝炎、艾滋病、禽流感、结核、性病等传染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跑马圈地常态。特别是,通过过去三年的积累,分子诊断厂商们有更充足的资金来做营销抢夺这还最具潜力且还处于成长期的市场。
其中,达安基因率先开启降价争夺市场的模式。早在2022年11月,达安基因多个检测试剂降价近七成。据于11月15日青海省药品采购中心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医用耗材试剂价格的通知》,以达安基因的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为例,该产品从价格1与价格2的810元与828元,更变下降至200元,下降幅度达75%。
分子诊断未来最大的想象空间在于伴随诊断和肿瘤早筛。虽然技术与监管均是整个细分行业中的企业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这仍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其中,金域医学在此于2023年取得不错势头。金域中心实验室肿瘤分子诊断项目收检样本量超14万例,其中肿瘤NGS检测项目超7万例。该数量是约是头部肿瘤NGS企业的2至3倍。
与前述免疫诊断与分子诊断不同,即时检测并非主流领域,约占12%的整体市场份额。此外,国内即时检测市场相对更为分散、无绝对龙头。
目前我国的即时检测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分别为血糖检测类、血气电解质类、心血管检测类、感染性疾病类、妊娠检测类和其他检测类(包括血常规等)。
即时检测的需求市场主要还是在各级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体检中心等。据安信证劵数据,医疗机构占据了约90%的份额。随着分级诊疗的迅速推广,基层医疗机构在检测领域承担了更多任务。即时检测具有操作便捷、无需大型检测仪器的特点,因此检测价格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性价比的需求。像万孚生物、东方生物等这类除了回归涉及三大主流诊断行业外,也将即时检测的需求瞄回医疗机构。
在此之前,血糖仪和血糖试纸等在家庭和个人使用领域发展较为成熟的产品,可以通过药店等零售终端直接到达消费者端。这是新冠抗原检测出现前面向C端消费者商业化最成功的即时检测品类。
不过,新冠抗原检测在C端的意外成功,让拥有即时诊断业务的体外诊断厂商意识到,即时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类或还有 更多应用场景值得被解锁。
例如,2023年下半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国内多地叠加流行又给即时检测在传染饼检测上带来的机遇。界面新闻在各大电商平台查询甲流、乙流和肺炎支原体试剂盒,发现销量十分可观。像万孚生物等虽未透露相关产品的销售情况,但均表示流感传播拉动公司的流感检测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
此外,国内即时检测需求以常规检测为主,血糖检测、心血管检测等基础产品已进入成熟期,不论是海外巨头还是中国成长企业都面临着充分的价格竞争。新冠抗原检测业务意外德成了国产体外诊断厂商打开海外市场的契机,更有利于突破更多海外新客户,加速国际化进程。
例如,九安医疗就表示,随着其iHealth额温计、试剂盒在美国畅销,已逐步形成品牌优势,在美国亚马逊电商平台销售情况良好,其中iHealth血压计多次占据亚马逊电子臂式血压计品类第一名。公司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并实现产品的更新迭代。
+ N" Q+ y* x$ `8 G2 E3 j% R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12-23 04:21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