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因为对孩子的情感依赖、对家庭的责任感或是不愿意让父母担心等原因,而迟迟不愿离开施暴者,甚至一次次地原谅对方。 , U2 }$ d" E, B3 T, u7 ?6 C这样的受害者往往心存侥幸,希望对方能够改变,却往往在不断的失望中承受更多的痛苦。直到某一天,当他们无法再忍受时,才会考虑寻求家庭的支持和帮助。4 e0 u1 Y% e8 c- M
) S( c k; O9 L
在江苏省,有一个例子。一名女子在结婚不久后,就遭受了多次家庭暴力。她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最终选择了离婚,并回到了娘家。她的母亲看到女儿沉默不语的样子,心中无比痛心。 / n' U! y6 A4 j. b, i3 `' ~, g3 O. Y" e1 k9 H
这名女子和她的前夫是自由恋爱,她曾经深爱着对方,即使父母反对,也要坚持嫁给前夫。她的父母在婚礼上送她出嫁,满怀期待地看着她开始新的生活。
两人离婚的时候,前夫牢牢抓住孩子监护权,女子辛苦一年多,最后啥都没得到,只有一颗伤痕累累的心。% d, K @0 V' k
8 q' b5 ?2 z: `- ^( N! `
离婚后回到娘家,女子的情绪就有点不正常了,沉默寡言,跟以前活泼开朗的女儿完全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就带着她到医院去检查。7 W4 Z1 a- u, c5 b! I G7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