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友祥称,自己此前经营其他港口时,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密集的执法检查。他很疑惑,如果自己经营的港口存在问题,执法部门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告知?为何非要频繁地到现场进行执法检查?他还举例告诉2023年9月,港口曾出租场地给一家生产预制件的企业。对方投入了近400万元平整土地并搭建设备。今年3月,芜湖市生态环境局突然责令必须全部拆除,给对方企业和港口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他不理解的是:“生态环境局也是每个月都来港口检查,如果不让建,为什么最开始不叫停施工?”5 Y. z/ l. U$ P: m& g: c
4 k& N5 F9 s" e/ Q+ p港口合作方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他是荻港镇当地人,港口频繁被执法就检查不排除与徐某有关。 . m ?! [, T+ m3 G6 b7 s - R% {0 J8 m" k, V) I) j. F6 @执法三大队称检查频次“一视同仁”但未提供证据4月10日上午来到芜湖市交通运输局,并拨通了此前曾到荻港船厂码头进行过执法检查的苏传宝副局长的电话,苏副局长告诉记者,他并不分管此项工作,而且也不认识徐某。随后,记者与芜湖市交通执法支队三大队的陈可副大队长取得联系。陈大队长告诉指尖客户端记者,市执法支队会下发执法检查的年度计划,然后大队对辖区内所有的港口企业按计划检查,一视同仁。检查频次每一家都差不多,不会相差太多。指尖客户端记者提出想看一下三大队对其他港口企业检查的执法记录,陈大队长表示需要向支队请示,支队同意后,会提供给记者。但截至发稿前,指尖客户端记者并未收到陈大队长的反馈信息。$ d8 ~ F6 e) o# e
+ a4 b$ @; P9 F. s% { y/ I- L/ Q
在芜湖市生态环境局,记者与负责荻港船厂码头执法检查的朱俊副局长取得了联系。朱副局长因为当时不在办公室,他让记者把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供给了该局的工作人员,之后会给记者回复。朱副局长称,他认识徐某,是当地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但是他表示不会因为徐某而特意针对荻港船厂码头,至于为何频繁检查中未叫停码头在建项目,而建成后却强令拆除等问题,截止记者发稿前,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并无回应。( o4 Y4 ?5 m0 Y$ v& d* \' l*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