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承父业”固然有历史因素,但更要反思的是,不能让历史问题延续到未来。
▲小男孩称自己的梦想是当银行行长继承家产引发舆论关注。图/社交平台视频截图 4月7日,针对近日大家关注的小学生填词造句视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视频中的学生确实是该行员工的孩子,其父亲是某县支行行长,母亲是某市分行机关部门副主管,孩子的爷爷、外公曾是农发行员工,均已退休多年。孩子父母目前的工作岗位符合监管要求和农发行任职回避制度规定。2 ?7 \; P, p- w
* J8 q. Q9 f9 R! [0 R
此番官方回应,正面解答了公众关心的疑问,值得肯定。比如,确认孩子父母和祖辈均属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特意强调了孩子父母工作岗位并不违规,并解释了该家庭在农发行工作人员数量多的原因,主要是“历史变迁和员工联姻形成的”。* }) W# M9 e( H+ ~
7 l( c9 ^3 y3 k 据发言人所言,这家“子承父业”的局面固然有历史因素,但更要反思的是,不能让历史问题延续到未来。
" `, n3 g) x/ k% S& ^" @2 I' w/ {! B- H$ u( ?
孩子一个课堂造句引发了舆论场轩然大波,甚至连带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进入公众视野。表面上看,舆论焦点是男孩“继承家产”的童言无忌,背后则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阶层固化,这在劳动力市场上则表现为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的职业代际流动固化问题,从而挤占了普通人的工作机会乃至上升通道。' a2 M0 a3 j4 P0 ~6 ]( H
6 Q% I+ v! n- o: t0 [8 F& @' S
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更事关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在就业形势颇具挑战的当下,无疑更容易触动公众敏感神经。因此,即便涉事人员没有违规,也要警惕市场化较低的行业,可能存在的近亲繁殖等现象。而终结这种现象,唯有依靠刚性的制度以维护就业公平。
, n. M+ t5 _* z& g( U' i5 C
6 R1 y" o2 `; K+ i 比如,2019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银行保险机构的管理层成员等关键人员本人与其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和近姻亲等亲属不得在同一单位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管理层成员的职务或有直接上下级管理关系的职务。此次回应,发言人也介绍,2019年农发行总行出台了严格的禁止准入规定,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等各类形式招聘,应聘人必须承诺在农发行没有组织人事部门规定的近亲属,否则一律不予录用。除行内恋爱结婚外,不允许有新的亲属关系增量发生。
z- {4 i3 L2 C, |, B- E, E7 B8 d
1 E! n$ J8 e2 h& m 但无论是禁止性规定,还是回避制度,都属于制度层面的约束,在实际操作中,也不乏规避手段——亲属互换、交叉安排等。因此,这些纸面规定如何真正落到实处,才是关键。
" s) [" R' I; |6 p& a7 ]' b
6 U/ \% _6 O. n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很多行业都注意到了此类问题,也都出台了相应的制度规定。此前“多地烟草局规定三代血亲不得应聘”的消息曾引发广泛关注。类似这样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堵住了一些人凭借权力荫泽子孙的路径,防止新的亲属关系增量发生。: p' n$ I3 c9 C! l9 Q
3 t6 u0 o, m3 D& i8 X7 j 把当行长说成“继承家产”,对于孩子而言,不易苛责。但由此引发的国企用人回避制度的探讨,则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
% E6 f! l! u5 O) `* ?2 w& Q0 y
) T1 a" h6 g' T7 `6 P! q6 K%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