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意过吗?有一些单薄的身影,蜷缩在昏暗的角落,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翻找垃圾堆里的食物,躲避着驱逐的棍棒,和不堪入耳的辱骂,即便某天死在街头,也无人问询。 它们,就是生活在繁华城市“背面”的流浪动物。
5000万,这是目前中国流浪猫狗的总数量; 2%,这是据2016年《人民日报》统计,全球数以亿计的流浪动物中被领养的比例; 1-2年,这是流浪狗的平均寿命,仅为家养犬的八分之一。 近年,中国家庭养宠数量快速攀升,与之一同出现的,是日益庞大的流浪动物群体,这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进入救助机构、收容所并被领养,而更多的,则是在没有庇护所、没有食物来源的生存环境下,承受未经绝育带来的繁殖风险,和未接种疫苗带来的病菌侵袭。
被当作“玩具”和“工具”的一生人们总是逃不过对新鲜感的追求,养宠也一样。有人一时兴起,买下猫狗,然后热情退却,将其遗弃。在有些人看来,“玩腻了就丢掉”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没有生命的玩具,也同样适用于有着鲜活生命的个体。 有些流浪猫狗的命运甚至比“玩具”更凄惨,准确来讲,它们更像是“工具”:看家护院、生物实验、品种繁殖……当利用价值被榨干,它们仍会被抛弃,在流浪中自生自灭。 然而,恶意似乎并未就此罢休。在看似平常的街角,有无数个“噩梦”在等待它们。 今年4月,一只流浪猫全身粘满胶水,跑到宠物店门前求助。
5月,一名男子在篮球场用打火机将流浪狗活活烧死,还将尸体挂在球网上。
8月,一只流浪猫被人和四只幼崽绑在一起,脖子勒得死死的。
9月,一学校保安将还在喂奶的狗妈妈活活打死,而当时小狗还在旁边吸奶。
救助过流浪动物的人都说,它们的眼睛里满是畏缩和胆怯,身体和心理曾遭受太多折磨。它们每天只想着一件事:活下去,在恐惧和慌张中,等待一个未知的明天。
为了更好地帮助流浪动物,搜狐新闻·追光计划携手北京领养日共同发起了【流浪中点站】系列策划,呼吁社会对流浪动物给予更多帮助,传递“人人都是救助人”、“领养代替买卖”等理念。 在苛责和误解中坚持“遇见它的时候是在狗肉车上,它一只眼睛已经溃烂了,另一只眼球也已掉出来,在眼眶外”,回忆起和京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流浪动物救助人丁冬说。 从2010年起,丁冬开始救助流浪动物,至今已有10多年。京京就是她和伙伴们从狗肉车上救下来的一只小京巴,在救助人们的细心照料下,现在的京京虽看不见,但性格十分温顺亲人。不同于领养人能将小动物接回家,让其流浪生活抵达“终点”,对于流浪猫狗来说,遇到救助人更像是一个“中点”:它们开始有被领养回家的希望了。救助人并不能将遇到的猫狗全部留下,毕竟要养活这么多动物也是笔不小的开销,但与经济压力相比,舆论压力带给他们的困扰更大: “你不就是专职做这个的吗?” “我这只猫不想养了,你带走吧!” “是不是有部门给你们开工资啊?” …… 实际上,救助人并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他们自费为流浪动物做免疫、驱虫、绝育,再花精力和时间联系领养家庭,这一切的出发点,只是因为爱。 耿瑾是一名保险从业者,她与流浪猫阿丑的相遇完全是出于偶然,“原来喂养它的门卫大哥要离职了,我就接过来,阿丑有6个孩子,总不能不管。”
于是,耿瑾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才给小猫们找到合适的领养家庭。“领养不是没有要求,也得经过筛选,这些猫狗都流浪过,有的曾受到伤害,给它们找到靠谱的家庭我才放心。” 因为受过伤害所以更珍惜爱不同于流浪时的胆怯和畏惧,进入领养家庭后,流浪猫狗的眼神中满是信任和幸福,可能因为曾被伤害过,它们对领养人更加忠诚和依赖,这是一场双向的治愈。 据北京领养日活动负责人介绍,每届领养日都会有很多意向领养人来到现场寻找与自己“有缘”的动物,因此每到这一天,救助人也会精心为动物们“打扮”一下,让其以最佳状态迎接与领养人的初次见面。
10月29日,在北京远洋未来广场一层东厅举办的第75届领养日活动现场,18只猫猫和20只狗狗等待领养人将它们带回家,大小朋友们都被可爱的“毛孩子”们迷得挪不开脚,领养申请表填表处也人来人往,有些比较受欢迎的甚至会收到多张领养申请表,救助人在综合考量领养家庭的经济条件、住房条件、养宠经验等方面因素后,经家访,才会决定是否将猫狗送出。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本次活动中,
·追光计划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参与义买和提交过领养申请表的朋友们均可以在互动后领取专属礼品,这既是对大家爱心的回馈,也是对“领养代替买卖”理念的进一步传播。我们希望这一理念能够扎根于每一个人心底,即便一篇文章的能量有限,我们也不愿放弃每一次微小的努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有更多人成为流浪动物的救助人和守护者,延续这份“双向奔赴”的爱。 城市建筑的高度不是衡量文明的唯一标准,对待流浪猫狗这样弱势群体的态度,也同样能成为体现城市文明的尺度。 毕竟,流浪动物在法律上处于弱势,它们能依赖的就只有人类了。
8 c; ]! O: ]3 q%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