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络视频显示,上海潍坊二村居民走出家门,在小区局部内部造成人员聚集。对此,上海浦东新区市监局与潍坊新村街道办事处发布通报称,潍坊二村自3月23日起已被列为封控管理小区。但当日,为民生鲜超市、凡先食品经营部,擅自开门营业,导致人员集聚。目前,相关部门已对上述2家店铺立案调查,拟依法对其跨门营业、未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根据上海浦东新区的防疫规定,为了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将人员的流动性降到最低,封控管理期间人员足不出户。这意味着,居民不能走出家门,到户外活动;要拿快递和扔垃圾,由小区物业和志愿者上门协助。防控政策没有明文规定小区周边的生鲜超市必须关闭,但从视频中看,有许多居民聚集在店里买菜,这一场景显然与严格的防疫规定格格不入。在这一背景下,处理“擅自开门营业”的店家,并不意外。
但新闻出来后,不少网友为这两家生鲜店鸣不平。他们不是不理解防疫的重要性,但买不到菜的焦虑丝毫不亚于疫情本身。线下门店不能买,线上平台运力有限,不是所有人都能抢到菜。随着封控措施的进一步升级,很多地方也不能配送了。网购成了一个更高难度的挑战,何况还有一些不会线上操作的老人。 据网友透露,新闻中的潍坊二村,里面居住的大部分是老人,不会线上抢菜,即便会,快递也进不去小区。还有网友说,封控半个月来,这两家生鲜店保证了日常的蔬菜食品供应,而且店家非常良心,平价出售。如今这两家店因为擅自开店被通报调查,又因跨门营业、未明码标价等行为被处罚。后面这两家店若不能营业,小区里居民一时间少了一个买菜的地方,后面菜从何来,政府的供应能不能跟上,还是个问号。 有网友说,如果在家里吃喝不愁,谁愿意冒着违规和被感染的风险,出门买东西?如今,比起病毒,人们更害怕没有计划和保障的封控。所以,问题的症结不是在于居民不服从管理,公然外出;也不在于商家擅自营业,引发人群聚集,而在于买菜困难能否得到缓解。单一处罚商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造成一个双输的局面:一方面,封闭起来的居民买不到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物品充足的生鲜店,菜却销不出去,只能烂在店里。 对于封控小区居民来说,此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恐怕是菜在家门口不远处,自己却买不到。既然小区里的生鲜店能供应蔬菜和物资,比起关店,能否想个安全的办法,把这些物资送到居民手里?疫情形势现在还很严峻,无论从物资供应、配送还是管理能力上,社区很可能在超负荷运转,无法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务。这时,引入小区内外的商户力量,共同完成保供工作,就很有必要。
参照上海其他地方的经验,在封控管理初期,居民足不出户之余,确实有很多生鲜店随之停业。正当人们为买不到菜而发愁时,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组织下,周边的超市又开起来了。虽然不能线下购买,但居民可以线上下单。下单后,由志愿者进行前期的分拣包装,移交到指定区域,由另一批志愿者配送进小区内部,再由楼道内部的志愿者进行领取,这样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和肉类。通过这种办法,8000多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背后维持运转的,是基层政府的有效组织、多家超市的响应,成千上万名志愿者参与和市场化的运营方式。, H! ]1 D9 X8 b' d* a5 L; D' r
有的社区没有条件进行资源整合,采用线上下单-配送的方式,但他们会利用小区内部生鲜超市这一原本的资源优势,专门开辟进货的绿色通道,安排人员帮忙消杀,保证每天都有一货车的蔬菜肉类进来。同时对开门营业的超市进行严格限流,像做核酸检测一样,安排人员有序购买,避免人群聚集。小区居民告诉记者,自封控以来,他家菜品全部来自小区超市,没有在互联网平台上买过菜。 相比之下,将小区周边超市一关了之,是最简单的、也是后患最多的办法。代价是极大地增加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还落得一身埋怨。事实证明,要解决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单靠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逐户代购、配送,是难以为继的,必须要调动市场力量,最大程度动员志愿者加入,才能合理分配资源、解决配送人员短缺的问题。 5 y8 [$ r9 T" f5 e*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