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江里的鱼儿是越来越多了!”3月1日上午,李庆余驾驶一艘小船从长江口驶向赤水河,开始了一天的水生生物监测工作。 李庆余是泸州市合江县的一名退捕渔民,2019年退捕上岸后受聘为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科研协助工作。 同一天,《长江保护法》实施满一年。《长江保护法》规定,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重要栖息地应当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和其他保护措施。此外,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洄游产生阻隔的涉水工程应当结合实际采取建设过鱼设施、河湖连通、生态调度、灌江纳苗、基因保存、增殖放流、人工繁育等多种措施,充分满足水生生物的生态需求。 一年来,《长江保护法》的条文不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为给鱼类等水生生物创造良好的繁衍生息环境,四川把整治河道非法采砂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就在今年1月,四川省又组织4个督查组,赴全省8个市(州)排查发现违规采砂问题188个,已整改销号问题181个。 小水电分类整改也是落实《长江保护法》,保护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的重大举措。截至2021年底,四川5131座小水电清理整改任务基本完成,其中退出类1384座,已退出1223座;3184座需泄放生态流量电站,全覆盖安装了监控设备;8800多公里减脱水河段得到恢复…… 除了法律条文的落实,从2021年开始实施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也跟《长江保护法》一同发力,为水生生物特别是各种鱼类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我有发言权!”李庆余举例说,过去在长江和赤水河打鱼,冬季一般是鱼获较少的季节,有时候一网只能捕获三五斤,而如今他在从事科研监测时发现,一网下去就能捕获20多斤各类鱼获,其中长江鲟、胭脂鱼等国家重点保护鱼类的数量明显增加。 《长江保护法》要求组织开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并将结果作为评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总体状况的重要依据。据四川省水产局资源与环境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正在开展全省禁捕效果评估,组织科研力量对禁捕后资源恢复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预计不久后会对外公布科学评估结果。 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成果如何巩固? 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势在必行。截至今年1月底,全省已成立194个各类渔政执法机构,配备各类执法船艇250艘、执法车75辆、无人机138架、视频监控探头647个。此外,四川还要求有禁捕任务的县(市、区)设置渔政协助巡护岗位,截至1月底,全省已成立了146支、3009人的护渔队伍,全省整体渔政执法能力、护渔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 i% s$ \+ G8 t5 u, F9 L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