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3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带手机进校被老师强迫摔毁?视频引网友热议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稿子

2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31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1:17: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12月1日,云南红河,鸣鹫镇中学3名学生带手机进校被老师强逼摔毁的视频引起网民热议。当晚,蒙自市教育体育局发布通报,网传视频属实,涉事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因方法不当引发社会关注。该教师进行停课调查,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安抚。 网友意见纷纷:

“没收可以,但是砸有点过了吧?”“事出必有因,支持老师”延伸阅读:

学校禁带手机,家长拍案而起?学生在校能否使用手机,对此家长和老师往往会持有不同的态度。近日,在濮阳市某职业中专一间教室内,就因为是否上交手机的问题,一位家长与老师吵得不可开交。现场视频显示,一位家长在和老师争执并喊“谁打我孩子试试”。随后,一名女生不知被谁推倒,教室内一片混乱。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按照涉事家长的说法,被推倒的是她的女儿,今年16岁,在这所学校学习平面设计。因为是插班生,当天是女儿第一次到这个班级上课。当天上午,老师提出上交手机的要求,她女儿解释,家中老人病危,需要随时和家里联系,拒绝上交。老师认为这是在找理由,不让孩子进教室。得知消息后,涉事家长在当天下午将女儿送到班级,随后发生了视频中的一幕。

时下,很多学校都明确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出发点无疑是为了维护课堂秩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作为一项校规,禁止学生携带手机本身并无什么不妥,因此,绝大多数家长都对此表示支持。毕竟,在校生一般没有什么紧急事务需要与外界联系,即使偶有需要,学校里那么多老师,谁都不会不把手机借给孩子。此次事件虽因手机而起,根源却在于对校规的漠视甚至蔑视,如果每个学生都视校规如无物,学校如何开展日常管理?“家中老人病危,需要随时和家里联系”的理由听起来很正当,但考虑到在校生的身份,这样的辩解不免让人哑然失笑。即使家中老人病危,不是还有家长吗?用得着学生随时和家里联系吗?更何况,如果真的需要和家里联系,大可以借用老师的手机来进行。实际上,这番话隐藏着的潜台词更令老师难以接受——“需要随时和家里联系”的另一面是,如果真的有事与家里联系之后,这名学生很可能挂断电话扬长而去。

这样荒唐的理由,如果只是孩子随口一说也就罢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家长不仅确认了孩子的说法,甚至还为此到学校找上门去兴师问罪。校园里,老师叫家长司空见惯,“学生叫家长”则让人莫名惊诧,因为这多半都是发生了什么学生本人无法处理的纠纷或矛盾。至此,事件性质已完全发生了改变,这不再只是学校内部管理问题,而是上升为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事态的发展也正是如此,家长过多介入学校管理,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甚至还导致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当挑战校规校纪不是学生“一个人在战斗”的时候,老师情何以堪,又该如何应对?“谁打我孩子试试”,当这位家长满含战斗激情抛出这句话的时候,不知是否曾想到,这里是学校教室,不仅自己的孩子就在身边,旁边还有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因为孩子违反校规,家长就主动上门兴师问罪,这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暗示?又会给其他学生造成怎样的实际影响?当然,这个家长更不会想到,就在自己撂出这句“狠话”不久,自己的孩子就被人推倒在地。虽然不清楚是谁先动手,推倒别人始终是不对的,不过,这又何尝不是矛盾不断激化升级之后的结果呢?

对于此次事件,不仅学校管理者应该有所反思,涉事家长更有必要躬身自省。作为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判断,无论如何,都不该为孩子树立“坏榜样”。如果只是为了方便孩子联系,这个家长本可以有更多稳妥的解决方案;如果只是为了“出一口气”,这位家长不仅输了,而且输得很彻底。

8 K6 y' |8 N. f! f) d7 e4 `9 v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4-25 05:39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