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3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都好吃嘴太随和 惯出“欺”客苍蝇馆子?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0:3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 h7 q& Y) Q% V+ W7 V1 |

  原标题:成都苍蝇馆子 凭啥敢“欺”客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摄影报道

  这些苍蝇馆子多数属于家传小店,虽然数量不大,但成都的确有它们生存的土壤——老板不求挣大钱,食客不挑服务挑味道。

  一喊点菜就挨骂,吃二两面还要自己洗碗,给不给加汤看老板心情……俗话说,店大欺客,但有一小帮成都苍蝇馆子店小也“欺”客。更怪的是,好吃嘴们偏爱找虐,花钱找罪受却甘之如饴。消费心理专家解密成都苍蝇馆子“小店欺客密码”,老板不求挣大钱,食客不挑服务挑味道。

  “品牌力量”

  老板脾气大 食客吃得“泪花儿包起”

  在成都苍蝇馆子界,规矩最大的非“82信箱私房钟水饺”莫属。这个“藏”在建设路一居民楼内的水饺店,女老板唐婆婆一直“强势地维护着这些规矩的运行”。一旦有人“不守规矩”,必然招来“炮轰”。

  为了“安全”用餐,不少食客甚至在网上分享了“82信箱私房钟水饺”用餐攻略,大致包括:“坐下等,喊你点餐才点餐”“一次点够,不能再加”“等久了也不要催”“吃得泪花儿包起”等。

  不过记者实地体验发现,“雷区”其实比网友分享的多得多。当天,三位食客同行进店吃饺子,几乎一落座就开始“踩雷”。“老板点菜。”“点啥子菜哦,没的,只有饺子。”“还有没凉面喃?”“刚才给你说清楚了的嘛,只有饺子!”三人面面相觑不敢出声,直到唐婆婆让点餐。唐婆婆提醒:“一次点够哈,不够不得给你们加哦。”一位食客犹豫了一下,问:“好大一个嘛?”“有好大,天那么大!”唐婆婆再次“开炮”。

  水饺出锅时,另一位女食客提出:“一碗多放点糖……”“哎,少在那儿开腔哈。”话音未落,唐婆婆立即打断。店内瞬间鸦雀无声,气氛紧张。“白糖你自己放。”唐婆婆的老伴兰伯伯出言,气氛稍微缓和。但唐婆婆并未就此“放过”这位女食客:“我们兑好的酱料。你又要在那儿装神嘛。”此言一出,顿时引来哄堂大笑,只有唐婆婆依然严肃不改:“吃都还没吃过人家的,你就要在那儿喊加白糖了。人家钟水饺就这个味道。你要给我们乱改。”

  唐婆婆说,自己曾在钟水饺上过30年的班,50岁退休后,“想着手艺好,给你们品尝,才开了这家店”,前后加起来已经做了45年的水饺,“一直保持这个味道。”至于为什么要定那么多规矩,唐婆婆说,如果不是由他们按照食客到店顺序安排点餐、用餐,“有人插队,前面来的就要闹”;如果不一次点够,再加就浪费时间,后面来的会很久都吃不上,还“浪费能源”。

  “饥饿营销”

  买个锅盔也限购 加个汤要看心情

  琴台故径对面的“麦香锅盔”人气历来不俗。“每次路过这家锅盔店总是排着长队,每人每次限购6个,锅盔跟房子一样也玩限购了。”有网友感慨:“去十二桥买锅盔的时候千万不要发朋友圈,不然无数人会让你帮忙代购,反复排队到地老天荒……”

  “队最长的时候,排到了十二桥的中间。”老板王先生说,2013年10月开始在十二桥路卖改良版的彭州军屯锅盔,一开始并未打算限购,“没想到开张第一天就有很多人买,排队的人太多了,我们只好临时规定每人限购4个,后来锅添到了3口,就改成限购6个了。经常有顾客想多买,那就只有反复排队了。”

  除了限购的锅盔,川师北门外的“唐蹄花”吃饭也很“虐心”。他家的蹄花汤让一届又一届的川师学子垂涎欲滴,但“加不加汤看老板心情”的规矩,让大家恨得牙痒的同时,又忍不住想去碰运气。

  “确实如此。”该店老板娘说,蹄花店开了20多年,其实她也知道大家对“有时加汤有时不加汤”颇有意见,但她也很无奈,一般每天炖两锅猪蹄,每锅六七十根,“我们加的都是原汤,如果吃的人多,先把汤加完了,后面的咋卖?不可能配白开水嘛。”

  “另类卖点”

  米线加碗要收钱 吃面还要自己洗碗

  一环路西三段的“盐边羊肉米线”是这个怪圈子的“新贵”。上周,这家仅约10平方米大小的苍蝇馆子,却因为“加碗0.5元”的规矩出了大名。有不满加碗收费的食客,将此事发上微博,引来了网友热议和媒体关注。

  此后该店的生意不淡反旺,不少食客慕名而来。虽然知道加碗收费引发了争议,老板依然对加空碗的食客,收了5角钱,解释道:“都晓得羊肉汤碗是很难洗的。”老板表示,一人一碗一双筷能满足基本需求,初衷是提醒大家不要浪费。

  因为不想洗碗而制定“另类”规矩的小店还不止这家。四圣祠南街有一家连招牌都没有的面馆,老板老王脾气更怪,直接用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竹筷招呼食客,“一碗面就赚一块多钱,我凭啥子洗碗?难得洗。”有时对面茶铺的茶客来点外卖,老王也会先打招呼,“自己端哈。”对方答应了,老王才给煮。

  “有些生客,不看菜单,来就东问西问,啰嗦半天点不出来的,我不得卖给他。”老王说,在他的小店吃面的人基本上都是熟人,只卖杂酱和牛肉两种臊子,“不论大人小孩,来了都不用开腔,每个人吃啥子口味,吃得‘火巴’还是吃得硬,吃几两,我都晓得。”

  老王的面馆多数时候就他一个人经营,从清晨卖到下午一两点,平均能卖一百五十碗左右。案板上,叠了十来个小碗、十来个大碗。小碗是老王准备供食客喝面汤的,大碗是经常光顾又不想用一次性饭盒的食客寄放在此的。不论大碗小碗,谁用谁洗。

  不过老王也有温情一面,清晨赶着上学的小学生多,老王会先给他们煮,其他食客也没有意见。每当快到8点20分,老王还会提醒他们“要迟到了。”中午吃面的多是上班族和出租车师傅;寄放了碗的食客,自己把碗递到炉灶边,老王一边煮面一边和大家摆龙门阵,气氛就像社区茶馆。老王说他并不追求销售量,“没人吃面的时候,我正好看报纸。”

  专家解密

  成都好吃嘴很随和 惯出“欺”客小馆子

  一喊点菜就挨骂,吃面还要自己洗碗,加不加汤看老板心情……这些都是乍听起来“欺人太甚”的规矩,但在成都,制定这些规矩的“怪脾气”老板和他们的小店,却无一不拥有一批忠实粉丝。

  川大商学院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系副教授黄璐长期从事营销战略、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研究。在她看来,这些苍蝇馆子多数属于家传小店,虽然数量不大,但成都的确有它们生存的土壤。首先是经营者一方没有太大的经营压力,也不追求规模,销售量能满足小店基本生存需求即可。这样一来,老板们就可以采用相对传统的方式进行经营,同时享受成都人的闲适生活,因而表现得比较自我、比较自在。成都好吃嘴性格随和,不挑剔馆子的档次,“开宝马的和‘甩火腿’的一起坐在路边吃苍蝇馆子”并不鲜见;也不太挑剔馆子的服务态度,只要合口味,去的人就趋之若鹜。

  比如,很多去82信箱私房钟水饺找“骂”的食客,并不觉得唐婆婆的大脾气有“杀伤力”。唐婆婆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食客被“念”几句反而觉得好玩儿,甚至一再去挑战。又比如,去老王面馆吃饭,彼此之间都是熟人,大家摆摆龙门阵,恰好符合一些人的社会交往需求,洗洗碗不算什么。

$ D* @5 i# L. R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17 01:59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