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家川 吴茂林 盛夏时节,位于洲河之滨,橡子山上,与千年龙爪塔遥遥相望的金华学校校园内一群群孩子围绕在一棵黄葛树下尽情玩耍。大树粗壮结实,根系隆伏若群龙盘绕,枝繁叶茂疏密有致,像把巨伞为无数孩子遮风挡雨。学校前身是达棉子弟校,后企业改制,移交地方政府改名为金华学校, 集幼儿、小学、初中于一体,现有学生1000余人。近年来,金华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科技创新”办学理念,办学实力与日俱增,无数学子在此扬帆启航。 爱心构筑成长家园 “金华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是进城务工子女,他们大多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是一个人在这边读书,因此关爱留守学生成了学校工作重心。”谈及留守儿童,校长曾飞眼里饱含温情。 每学期开学时,班主任老师都会根据班上留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结对帮扶。吴茂林老师班上的亚军就是一名特别的留守学生。他刚转到班上时,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引起了吴老师的注意,经过了解,他属于进城务工子女,父母离异,后来其父亲又外出务工,留下他独自生活学习。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他变得更加沉默、内向。为了让他得到更多的关爱,吴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单独辅导,动员他积极参加“科创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等,亚军有了一些变化,逐渐开朗起来,但是让他改变最大的还是那次家访。 那天早自习上课,亚军的座位一直空着,谁也没见过亚军到校,吴老师见状急忙打电话询问,可是电话一直关机。吴老师心急如焚地赶到亚军的住处,使劲敲着紧锁的大门,过了半天,亚军才慢慢起来开门。吴老师见他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才知道原来他发高烧了。吴老师立马背上亚军去医院,排队、挂号、就诊、垫付医药费,回家后为他熬粥,亚军喝着吴老师递来的热粥,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以前生病,爸爸也是这样照顾我,半年了,我都没见到过他,我想他了!”吴老师搂过亚军抱在怀里,安慰道:“老师这就给你父亲打电话,让你们视频里见一面。”回到学校后,吴老师深受启发,在留守之家利用网络建立亲情视频,定期安排留守学生和家长视频通话,让留守的孩子不再孤单。吴老师无微不致地关心最终使亚军变得阳光、自信。该校像吴老师这样关心学生的好老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共同构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园。 书画点燃艺术激情 学校不仅关爱留守儿童,而且大力发展书画教育,“师徒结对” “儿童书画兴趣小组”“手抄报月赛” “书画大赛”……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体师生对艺术的热爱,点燃追求艺术的激情。 提及女儿书画教育的培养,张小霞同学的父亲谈道:“我女儿自幼喜欢书法,曾为她买过很多字贴,也送她进过书法培训班,但效果不好。来到金华学校后,得知学校有书法兴趣爱好小组,执教的谭伟老师是全国书法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大奖,我女儿就踊跃地报了名。”在书法训练中,张小霞说:“我很喜欢谭老师的课,他利用多媒体教学快速而准确地让我们掌握书法要点,我们回家后认真练习,书法取得很大进步。”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在达州市首届书画大展赛中,张小霞的作品获得了达州市书法作品一等奖。提起孩子取得的成绩,张小霞同学的父亲就对金华学校赞不绝口。 科创放飞学生梦想 金华学校荣誉室里陈列着许多科技创新教育的奖状:微电影作品《“藏”书记》获全国一等奖,纪录片《探秘龙爪塔》《称签签PK数签签》《你还在吃醋吗?》获全国三等奖,《妙手回春》《麻花的启示》获省一等奖。 据校长曾飞介绍,该校十分重视科创教育,积极营造科创浓厚氛围,通过建章立制,激发师生创作动力,并在科创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教育成为该校的一张名片。 以科技教育为契机,狠抓特色教育,大力发展素质教育,金华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金华人像黄葛树一样,奋力拼搏,顽强向上,铸就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无数金华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省、市、区级殊荣达十余项。校园里,那颗黄葛树在金华精神的滋养下,越长越茂盛,越来越挺拔,它将继续见证学校美好的未来。
! e# O+ ]2 c8 ]0 b3 S+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