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社区建设是想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但是,这一目标注定不可能在传统农村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改变、产业结构没有升级的前提下实现。 1月24日,新京报报道了河南省一度强力推广的农村“万人社区”建设,许多如今变成“烂尾”工程。报道援引新华社的数据,河南省有1366个新型农村社区停建,直接损失600多亿元。 河南地方政府一度把“万人社区”建设,视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但事实上,这个工程从开始实施,它所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已在2012年7月被国土资源部明文禁止。 可以说,这个“政绩思维”主导下的工程,首先涉及大量政府违法行政问题,其决策过程也主要为“人治思维”主导,漠视农民的权利和意愿。 河南农村“万人社区”如今面对的尴尬,其实不独河南一地存在,暴露的问题,也决非单一的“违法行政”及非理性决策。“万人社区”遭遇的困境,为我们反思社区建设的主导理念提供了恰当的契机。 近年来,政府一直把城乡社区建设视为社会治理重要方式。应该说,这是中国进入“后单位”时代解决很多社会问题的正确路径,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热情高涨。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把“社区”简单化理解为“共同居住区”,尤其在乡村社区建设中超越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阶段,强行复制城市化的集中居住方式,村民怨声载道。 但社区不是简单的共同居住,究其本质,它强调的是特定区域中人与人之间彼此交流、相互友爱、相互认同、相互协作的紧密关系。因此,强行把人集中起来,决不会形成社区。 社区建设,要服从社区居民的根本需要,尊重社区居民的生活意愿。说白了,城乡社区建设,要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居民自治”,而不能用行政主导的方式把一种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强加给居民。这种强加,往严重了说,就是对村民诸多权利的侵犯。
' `1 o) p5 O2 [) C% g, O6 H' B0 ?0 b' _4 H
2 l/ x, `* u# K' R
河南农村的万人社区建设,政府想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但是,这一目标,注定不可能在传统农村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改变、产业结构没有升级的前提下实现,这一点,农民自己看得最清楚。 一些地方官员,对“社区”的理解有偏差。一方面,他们的权利意识淡薄,在工作中,缺乏对农民自主权利和话语的重视;另一方面,在当下信息社会,农民的声音被“沉默”着。“万人社区”就在这样尴尬语境下“如火如荼”起来。 尊重农民意愿,中国农民会自主创造出最适合中国农村的社区建设模式。而这,也是一种权利本位的回归。总之,别再简单粗暴地折腾农民了。 + u0 p4 m; p6 y! w& s: T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