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伊始,位于成都科学城的中科院成都分院迁建项目正加快建设,建成后,中科院7个科研院所将整体迁入成都科学城。 顺应成都“双中心”城市格局,这是中科院成都分院的一次重大抉择。 成都正建构“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其中,“双核共兴”,就是要同时建强“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核心区”两大极核,不断拓展和提升城市发展的承载空间与动力来源。 □本报记者 张明海 打破2300年的单中心格局 2016年5月,中央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至此,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之后,第6个国家中心城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求成都站上城市发展的更高层级,但当前成都也面临一些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成都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单中心、放射状、圈层状”城市结构,呈现出单中心高度聚集、次中心发育不足、“摊大饼式”发展等问题。“如果超出了城市单核发展的极限,日后将面临难以更改的困难,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将更加严峻。”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表示,成都要打破“摊大饼式”“走廊式”发展模式,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战略转型。 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成都未来城市格局蓝图已定:将形成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双核共兴”、都市组团和卫星城“独立成市”,“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 2017年,成都将把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建设充分结合,在疏解中心城区传统产业功能,加快中心城区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优化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成都科学城、天府商务区、西区产业园等重点区域建设,加快地铁中心站等节点枢纽和天府环线等交通干线建设,开工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奥体中心等10个重大项目。 塑造“双核共兴”新格局 2016年8月10日,成都市规划局首次披露了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一大重要工程——“成都中心”的规划方案。根据规划,成都将在天府广场后子门片区打造一个上千亩的,集文化中心、城市遗址、中央公园和产业高地为一体的国际一流新地标。 作为成都“双核”之一,成都中心城区功能正不断被优化和加强。2016年,成都完成城中村改造4650户,实现“北改”投资720亿元。 而被寄予希望的新极核——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2016年答卷同样也令人振奋:根据初步统计,2016年,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70亿元、增长16%。 “目前成都科学城建设初具雏形。”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负责人介绍,2016年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功引进吉利新能源汽车整车、京东“亚洲一号”等重大项目43个,总投资约630亿元,为加快打造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构建有力项目支撑。 作为成都“新核”,成都科学城2017年的目标也非常明确: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17年成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成都科学城将引进培育新型孵化转化载体10家以上,加快建设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学项目,积极推动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等10个技术创新项目入驻,引进国家工程实验室2家以上。
) X; V$ P3 g& b* ]( B$ r8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