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的村庄,热闹,也安静。老人、农妇、蹒跚学步的孩子,喧语满村;还有懒洋洋的狗儿趴在午后的阳光下打盹,偶尔支愣着尖耳朵,装模做样地朝四下张望,各家的房前屋后种着一些果树,桃李杏梨,花团锦簇,是风扰了狗的梦。 ! X" }: M/ _8 r' d
& |. z8 J* x8 \$ I) N( p 这是陈年旧事了。现在村人早已搬走,没了人息,只剩下一些花木和野草葳蕤而生。哦,还有两棵杏树,被遗弃在村庄的废墟里。 7 _* t5 Z1 e9 Y# W% D3 T5 q; J* U
; u" x) P+ I, f" h8 Y+ ?1 q, c 那天信步废墟,一抬头,竟是两树轻粉,火亮的粉焰在阳光下劈啪啪地绽开。不远的废墟旁搭着一个简陋的棚,一位大爷须发花白,正俯身在一块石碑上凿字,清脆的声音惊了两树花事。旁边放着许多凿好的石碑,他是这个村庄最后的留守者了。
+ g/ y6 |" c! E2 |9 g5 B2 H3 p4 A/ r; ?6 v9 S4 ^" F5 P
我问大爷这是什么树?杏树。大爷呵呵一笑。
' y5 d# s" E3 w' x/ q5 a8 q0 ~2 g. t, Q/ l- L$ O
我愣了愣,也一笑,原来这时节当是杏花的了。桃梨是娇艳的,要酝酿了再酝酿才肯出场,只有杏花,愿在晴一场雨一场的早春肆意绽放。 8 m0 z+ J8 ?$ L3 j7 C( `4 {4 N
* q" C/ r& R6 J8 k8 |' T1 p$ Y
随后的两天我时时想起它们,想象春日的旷野有这样两棵树,灼灼其华,明白着春的行踪。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它们,关于杏花的字句太多,我首先想到的是“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却又觉得太轻浮,这样的意境是一份在心底压得低低的惊喜,岂是这一句的张扬。
. o. m% N8 V, L1 d2 ?0 T0 G0 N* g( Y5 {3 k7 F
放翁也写过杏花。一场料峭春雨,绵绵密密,偶尔扫在纸窗上,便扰了诗人的梦,空醒着,伴着更漏想旧事,数檐底的水滴,算算时日,杏花快开了吧,客居京城,他已想不起家乡杏花的颜色了,他只记得世情冷暖。 $ P# O- \8 ]8 o2 U, R9 x
% y3 Q9 f* R2 X/ Z% p8 M, w" C 可这两树杏花无关他们,它们是开在寂寥里呀。我将书翻来翻去,也找不到恰当的句子,索性合书去看花。
( Y" b5 C1 u6 y$ i& r7 Z* y
: h, |' f# Q* k 万没想到它们凋零得这么快!我奔跑过去,一路上落满了粉色花瓣,远远近近的,随着风飘飘荡荡,划着孤独的弧线落下,跌进草丛深处,最终融入足下的泥土。我站在树下仰望,粉色的火焰没了,只剩下深红的花萼以及细长的花蕊,孤伶伶,凄切切。我呆在那里,很久,很久。 / |8 q ~) F: W, [- |% }
9 _: R8 R% B2 j& r; q& t 记得书上说有一种蝉,要在黑暗的泥土里睡上十六年才能有一夏的喧嚣。曾经我想,命运待它是否太刻薄了些?细算起来,一年三百多天,杏花也不过绽放了三五日,其命运比蝉还薄,可它们依然这样执着着自己的花事。 ! h& @% Q/ Y; }' V. }
2 Z( Y( f# s. l/ ~' b. ]- f9 s
凿碑的大爷还在,他竟还认得我,笑吟吟地过来招呼,嘱咐我过些日子再来,说那时这树上就挂满黄澄澄的杏儿了。是啊,我想再不用枉费词汇去形容它,杏就是杏,它知道何时开一树的花,何时捧满怀的果。 7 |5 t4 I6 b+ l. X6 K! K2 L( q
u' Q+ g* l- I7 |. H+ l
原来,我们总是习惯患得患失地追寻时间,而草木们却一直清寂地固守着空间,一粒种子,给它一块土壤,它便能自足地生长,执着自己的方向,且从不迟疑,而我们人类呢,很多时候,人类缺少的正是杏花开落的那份豁达处世的风骨。(草央)
5 `6 \7 M( _4 L; j9 r2 |4 G
% Y- k- `( d+ ~' A' o4 P8 N$ x
O1 U8 {! {% k& M, n
3 ]) h( T( p) r' Q- P& Y
& Y- `1 m p- Y# y% o i$ e a* O, d6 P( E& Z
7 n. ~9 k% `: ?/ s*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