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内呼吁了多年的“存贷比考核取消”已渐行渐近。日前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其中最受瞩目的修改是删去现行法第39条“存贷比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变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市场兴起的环境下,银行揽储压力空前沉重,理财产品等吸储方式颇受银行重用。而存贷比监管指标的退位,将预示着季末、年末的理财产品收益高峰有所减弱。 所谓存贷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存贷比最高75%,意味着银行如果吸纳了1亿元存款,最多只能贷出去7500万元,对于银行来说,存贷比越高越好,可供放贷的资金越多,盈利能力也会越强。存贷比指标由监管变为监测,不仅可以缓解银行揽存压力、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及三农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更会对百姓投资理财产生影响。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279.21, -0.3400, -0.12%)指出,存贷比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产生一定的消极导向。“以存定贷”的存贷比监管,使商业银行经营中过分重视存款考核,为满足监管要求违规“拉存款”,月末、季末存款“冲时点”等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商业银行将资产移到表外,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筹资成本,形成新的风险隐患。 过去每到月末、季末及年末考核时点,银行通常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或是发行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来达到揽储目的,存贷比取消之后将缓解银行冲时点压力,存款利率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趋于稳定,波动性降低。银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殷燕敏认为,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银行在季末、年末等时间节点上对资金的需求压力将减小,银行利用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揽储的行为将得到明显抑制。 事实上,今年以来,由于经济下滑、压力不减,央行[微博]频频通过降准、降息、逆回购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已明显下滑。来自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这一数字较今年1月的5.14%下降了0.54个百分点,降幅达到10%。而上周预期最高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18款,市场占比为2.33%,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从1月的7.04%明显下降。作为银行揽储的急先锋,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在上半年也明显降低,今年上半年,一个月以内的人民币(6.3865, 0.0000, 0.00%)理财产品发行量只占总发行量的2.21%,同比下降59.33%,环比下降54.2% 。 专家表示,在各期限产品中,短期产品是银行冲时点的主力军。因此,存贷比考核取消以后,这部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受到的冲击最大,而中长期理财产品仍是银行看重的稳定资金来源,投资者应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文 张彬/制表
3 W6 R/ X i! I: W( p0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