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留下脚印才能更好地创造奇迹

[复制链接]

7896

主题

8433

稿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2 20:57: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留下脚印才能更好地创造奇迹
——论中华文化艺术精髓的传承意义
   再读曾仕强大师的著作,感觉世间万象慢慢从扑朔迷离的境界逐渐变得通透起来。曾老临走前再次告诫众生不要忘记中华传统文化,不要把当今西方的伪科学当成神灵,《易经》才是带领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走向更好境界的一个法宝。
当代杰出艺术家俞桂中老师作品
   自春秋以来,中国学术总于易学一体,由伏羲氏画卦,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而儒门之外。从易学发展史上看,先秦易学发展到形成了儒家易及术家易两支。其後秦始皇焚书,易以卜筮之书独存,然易学至此盛极而衰。两支易学的这一总趋势,到先秦以下乃由隐而显:透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儒门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占断灾异之学,术数易的趋势明朗化。
当代杰出艺术家俞桂中老师作品
   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它起始于筮占但高于筮占。《易经》中记录了很多上古的古代历史事件,因此易经本于实践。《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最系统、最厚重的典籍,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文文化的基础。
当代杰出艺术家俞桂中老师作品。
   易学分为儒家易、筮术易,易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成易理易学、象数易学、数理易学、纳音易学几大类。三易在先秦有专门的经师。
当代杰出艺术家俞桂中老师作品
   其实,易学家们各执一端,有违《易经》本旨,有违易宗。《童子问易》认为易学的易宗是:乾坤一元,阴阳相倚,终始兴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数理比翼。
当代杰出艺术家俞桂中老师作品
   易学源远流长。上古时人们为了了解宇宙自然,采用龟卜、占筮等方法想鬼神卜问,在因无知而求有知的过程中不断向卜筮输入有知因素,经漫长岁月的积累,《连山》、《归藏》、《周易》分别在夏、商、周三代集结成书(成书时间有另说),为易学形成奠定基础。战国时期一些系统阐释《周易》经文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易传》,逐步成为一门学问,标志易学诞生,气候两千多年来,研究不绝。经历古易、汉易、魏晋易、唐易、宋易、清易、现代易等不同阶段。
当代杰出艺术家俞桂中老师作品
   中国人的处事哲学,思想观念的许多方面都受到易经理念的影响,所谓天人合一,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体现了易学处处提醒人类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原则,人类的摇篮作为目前唯一能够生活的母星——地球,怎么能够任由人类乱砍乱伐,污染环境,战争核爆!
当代杰出艺术家俞桂中老师作品
   也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许地球霸主的人类可以垄断地球的一切,这浮躁世人不自量力、随心所欲、夜郎自大的梦游,在近两年却被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天灾人祸不断的警钟叫醒了,原来人类真的非常脆弱,不能再执迷不悟去做傻事了!
   俞桂中老师荣获首尔国际艺术奖金奖的作品《秋水》获韩国文化艺术协会会长姜信雄先生的高度赞赏。
   中华文化中的易学思想不仅造就了古代中华民族的辉煌,更是现代全人类走出困境的金钥匙。
   易学仍然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根始终牢牢的在广袤无垠的华夏大地深处韬光养晦!
俞桂中老师荣获欧洲杰出艺术家大奖
   在绘画艺术创作上当代杰出艺术家俞桂中老师也是始终坚持传统创作手法小写意彩墨留白,几十年如一日佳作频频,受到各界人士赞赏与喜爱,就如古老的易学一样,简朴的阴阳五行,道出世间万象的真谛,为结缘者趋吉避凶。
   (撰稿:刘珺:中国翰林书画院秘书长、物华天宝艺术推广中心负责人)
$ l, @. F8 a3 d) x  u7 b: U$ X! C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1-12 09:54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