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6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侯虹斌:共享自行车照出的妖孽,全都是低素质的吗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稿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4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5:12: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我住在大学里面,大学生骑自行车的需求特别大,所以,在经常看到在自行车密集的区域会有不少整整齐齐的小红车、小蓝车、小黄车;他们都是各式各样的共享自行车,来自摩拜、ofo、小鸣、小蓝等等公司。, y3 N9 g# O' Q0 N! u( M! m

6 O, u" Y  f- F( p! ^  但近来,这样的漂亮、齐整、有标识性的自行车就越来越少能见到了。偶尔,又会在离宿舍较远的小树林边、人迹罕至的实验楼背后、偏远的厕所旁边,发现里面居然藏着几辆小黄车或小红车。
0 a0 T- k* l7 r! b/ }/ s+ ^+ r# r, L4 z
  那时我就在想了,这种共享自行车,要破坏芯片、据为己有,太容易了;技术上怎么监测并实时制止?车子就放在路边,就算我弄坏它,只要不抓现行谁又能奈我何?道德成本也是成本,造成的损耗怎么分摊?利润又如此之薄,它怎么赢利?
/ v. N1 t, a6 J! p" M8 v& w; _6 G2 w; M. ?/ `  C8 U, W
  许多社会新闻也在辅证着我的这些忧虑。今天,我看了一篇刷屏的《共享单车,真是一面很好的国民照妖镜》,里面实拍了对共享自行车花样繁多的破坏与毁损;我不由得一声长叹:“我向来不惮于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中国人”,但是,仍然赶不上这些人的想象力:谁能想到,还有人把针插在共享自行车的坐椅上?
1 D8 D$ |* [7 I* b8 K( g
/ f% }: v$ T& E8 B& I  s% ?; w, }6 v  ▍一7 T: |  M1 c* y3 K3 c; K/ n

) E, x4 w1 q" q& O  也许是现在的投资环境太美妙了,共享自行车的创业公司仍然处于蜜月期当中。2017年才过了不到两个月,摩拜就宣布了2.15亿美元融资,接着又有报道称ofo正在准备新一轮1.5亿美元投资,估值达到了10亿美元。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公司仍有大量的钱可以烧。
& N1 i* {) A, ?; Q* m  x, y+ F$ l  e7 D
  但如何能盈利,并不容乐观。而其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作为公共自行车的损坏、偷盗与故意破坏等问题。
. {# w" O/ c* Y( F, @. K7 e7 O5 N
* X, f! a7 |5 f/ w; K* m1 P  公用物品,必然有损耗。之前,我想象的是,共享自行车有一部分是无可避免的常规损坏,例如,日晒雨淋,折旧,偶尔的小型事故。一部分是对人性的合理恶估,包括极低比率的偷盗或损毁。就像开架超市一样,这可预估的,可以预先打入成本估算当中。
* j. Q0 ?( ~# u7 f; o. C  e: l1 {( o. C( `) t; K. i; \* `& C4 H' @1 Y
  可现实却非如此。结合之前媒体的种种报道,才明白这个社会的恶毒含量远远高于可预测值。比如说,把共享自行车扛回家或锁进楼道里,把共享车放进汽车后尾箱开到另一城市使用,把它加两把锁收归自己独享,把它粉刷了另一种颜色、加上儿童坐椅专用。
! M* `3 h" R+ o9 u6 Q/ ]# E2 N! a- r2 `* ?, [8 Z" p
  又比如,把共享自行车砸烂的,拆掉车头、坐椅、脚踏的,把轮子卸掉的,把车子扔在河里的,把车子挂树上的,把几十上百辆共享车堆在废墟里无法使用的。
# r0 w. t9 H; K" M9 }9 p6 H
7 r8 h- U; n9 i  还有人把坐椅上插上针,谁用就坑谁;有的大爷大妈们直接把共享车用绳子围起来,每次使用就交一块钱给他们……至于把二维码刮掉,把芯片损坏,把号牌拆了,简直就不值一提了。( E2 {/ ]$ J4 ?6 {
8 p. n7 E4 z; W* E1 b) R8 m. z
  我不得不认为,共享自行车在中国的推广,非常不合时宜。之所以超市、书店可以开架,是因为其选购商品全程处于监控之下,还有一个出入门的警铃,商品的单件价值也相对不高;一旦偷东西,罪责十分鲜明。因此风险可控。而自行车,整个城市天高任鸟飞,高使用率才能分摊自行车的成本;一旦严格管理,限定使用区域,共享自行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了防止这些道德风险,需要极高的管理水平,精确的控制;而一旦投入精力去精准管理了,这个成本就太高了。
; |' v6 Q+ x+ I$ u1 r$ k4 \5 U( O+ c' U" D3 |
  在没有设计出有效管理的技术手段之前,这种共享带给社会的收益会远远小于其投入。6 R' m" N- ^4 d, t" G4 e
, O+ P: Q+ J- @  H! E! z# }
  它所照出的这些妖孽,很多已经脱离了“没公德”的范畴了,一部分人相当于盗窃,另一部分人则是属于破坏公共财物。只不过金额大小问题而已。但在“共享”这面旗帜下,违法成本极低。共享共享,我也有份享用啊;我拿走了一辆自行车而己,难道你还能把我抓起来?隔壁的张三这样干,李四也这样干,他们都没事,你凭什么说我?) P- t7 ?) o( S; H1 _5 u7 u. R% w

7 d2 J& c8 z: `% f+ Z  这种没有监管,全靠每个人自觉的“共享经济”,不啻于把小鱼干摆在猫的面前,却禁止它吃。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一千七百万人,只需十万分之一的人“素质低”,那么,共享就会失败。
( W& L; @4 A# g+ {) M( p% f  M
5 q) w& A& K0 A6 x9 R+ `  不要考验人性。凡是考验人性的产品,很快都会笑不出来了。4 J0 c1 `" l' `
9 I7 p' u3 a, J: ^
  ▍二
) h4 I" q+ y0 w0 _" q" E& G1 n+ A9 c0 c
  这二十多年来,素质低、没有公德心这种负面评价,就如中国人的附骨之蛆一样,一时半会儿很难摆脱。破坏共享自行车这样的公共财物如此,插队、随地吐痰、闯红灯、乱穿马路、乱涂乱画、随地大小便、欺凌服务人员等等,也如此;现在有了网络,由这些不守小道德引起的小纠纷,更是经常演变成“素质大讨论”,最后变成嘲讽的大合唱。
  [. a0 A/ V+ p6 R, O
3 M8 U  l8 c& ?2 X7 b1 z  中国人的“素质”当然不是这二三十年来才突然变差的。只不过以前在封闭与极端贫穷的时候,这些细枝末节不值得去计较;如今富裕了,公共空间多了,有了对比,方才觉得格外地刺目。
1 k5 e6 }/ B: _2 h8 s& U- a  |' e  U( X+ P7 F* V5 I6 ]
  其实我很怕用“素质论”这样的词。这意味着,这赋予了一些人拥有裁决权,它有权力把人遴选为“高素质的”与“低素质的”;同时,可以分配给“低素质者”更少的权利,因为他不配享有。这里就会变成这个裁决权在谁手里,他如何分配权利问题了。6 D- Q7 F; o" b. L* w6 C
) O5 `) V. f- o; S9 I5 i" Q9 N
  但实际上,大量的所谓“低素质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鼓励与怂恿的结果,是无规则、无是非、无法律的结果;他们是社会培养出来的。扭转这些人的“素质”,甚至不需要长期的教育,只要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结结实实地让破坏公共道德的人付了代价,他们的逆毛马上会顺过来,服服帖帖了。9 j% p& R  L) _9 q
5 O" B! T; n5 k! A
  几乎我们日常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没有公德心的“缺德事”,肇始者理直气壮,无不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一,“很多人都这么做”,集体当中没有是非;二,做的人基本上不受惩罚,无需付出代价。
2 E8 x) {7 ?3 c( E" u. I+ b  e7 X& ], E7 C8 q: |/ }
  就像前两天,有清洁工刮花了别人的豪车还满地撒泼,说没钱,最后该赔几千的只赔了500元,还有网友批评这司机不仁慈,本不该拿赔偿。——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位撒泼的女性“素质低”,但这种“素质低”,是特定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不守交通规则、颠倒是非是有效的,还可以降低犯错成本。这一定律常年发挥作用,行人乱穿马路,“凑齐七个就一起闯红灯”,电动车、自行车随意穿插变道闯红灯,因为行人再不守交通规则汽车也不敢撞过来啊。而敢闯红灯的司机绝对没有那么多。真的因为开车者素质高吗?不,因为电子眼看得牢、罚得重,一旦出了事故更是罚到倾家荡产,把牢底坐穿。" E! q6 |/ ~, V8 k$ V9 n7 V
  N! M. I6 s% ^# F; s
  到了最后,那些在路边等绿灯、守规则的行人,看着一拔又一拔的闯红灯的人都过了马路了,免不了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错了。这样的情况只要发生多次,很自然就学会闯红灯了。8 f" _( o( E" c2 u$ o

# `1 X5 x, ?8 K- ^! p  社会公德这种事,是靠遵守出来的,是靠判别是非、处理公正培养出来的,而不是靠解散“低素质”人群、天降“高素质”人群得来的。
, y0 p+ R, h  h* H7 a6 B
* V! _7 x8 H" _7 i/ Z3 h; B  在不同的场景之下,高素质与低素质是有可能转换的。当然,最好的那一部分自律的人能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慎独;但不可否认,更多的人的行为是与周遭环境的反应是一致的。就像勒宠在《乌合之众》里说的一样,“在孤立的情况下,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人,但在一个群体当中,他是一个野蛮人,也是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 H5 h: `; J% u2 i+ U
  ~% C" {* F* y
  这种身份切换,与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与“法不责众”的心态密切相关。因为个人的行为权责非常明确;而集体中责任是分散的,不明确的,所以可以恣意地不负责。一旦群体中的人犯了错,会被分摊到群体中的所有人身上;所有人都有责任,也就等于所有人都没有责任。
" T) q2 ~! f& @5 \' A% T/ q0 D
/ u+ C5 N/ i; B! R2 i7 n! b, f& F  就如共享自行车的损毁,只要没抓现行,每一个个人的责任,被化解到成千上万个城市居民手中了。当他加入了没有责任感的群体,并预判自己不会受到惩罚时,便就完全地释放了自己野蛮与破坏性的本能。* [. X% L) t& A/ e
  v8 ]' l$ b: ^
  如果不给“法不责众”以机会,来一个罚一个,来一双罚一双,把每个人从“群体”当中剥离出来,每个人都必须独立地为自己行为负责,实际上,这些基于“闯红灯”而临时结成的“违规共同体”,便不攻自灭。) B' F% f% u5 j* i5 k" y
3 _  L$ E. h  Q! w
  并不是说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天然就“素质高”,人家只不过不喜欢集体生活与集体主义,也难享受到集体氛围带来的催眠一样的野性唤起而已。另一方面,人家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该罚就罚,毫不手软,大大地提高了干缺德事的风险。
) K6 q0 s; ~1 \7 V
3 R6 Z" j$ T  ]4 f4 m  _: L  共享经济这种事,不能指望全民忽然提高素质;只能建立起良好有效的追踪与惩罚机制,只要盗用与损毁的,都能得到严厉追究甚至法律制裁,那么,还用担心使用者素质不高吗?2 c6 F3 {/ j: t2 n. J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8-2 06:51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