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电在运、在建规模巨大,多座高坝大库密集投运,加之未来水电开发主要位于西部高海拔、高寒、高烈度地震区域,工程建设条件更加复杂。如何应对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的安全风险,保证项目和流域健康发展,成为全行业一大考验。 在日前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风险管理专委会与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水电可持续发展暨安全与应急管理论坛峰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介绍,目前我国水电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评价标准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整个行业认真思考。同时,考虑到巨大的在建、在运规模,他认为,水电行业应该转变思路,把主要任务从“大开发”转移到管理好、运行好现有水电站上来。 地质灾害风险巨大 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菊根介绍,当前水电总体发展形势良好,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将核准开工常规水电6000万千瓦,抽水蓄能核准开工4000-6000万千瓦,总量将达到1.2亿千瓦左右,新增投产8000万千瓦。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袁建新表示,在此期间,我国新增投产水电集中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怒江、澜沧江和黄河等西南部地区。“西南地区具有地形高陡、地貌复杂、活动断裂广布、地震高强频发、地表剥蚀强烈等宏观地质特征,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在这样一个水能资源富集区进行水电开发,潜藏着巨大的地质风险和地质灾害威胁。” 例如,该地区发生过多次大型滑坡,其中,1967年6月8日四川雅砻江流域发生山体滑坡,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库容约6.8亿立方米,雅砻江断流9天,溃坝后最大流量达5.7万立方米/秒,坝下游洪水位陡涨到50.4米;2000年4月9日,西藏雅鲁藏布江支流易贡藏布河发生滑坡型泥石流,滑坡体堵塞易贡藏布河主河道长达7公里,坝体高60至100米,体积约3亿立方米,堵江62天,泄水后下游河水水位暴涨40至50米,最大流量达到12.4万立方米/秒,是雅鲁藏布江年平均流量的28倍。 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兼地质部主任杨建介绍,这些滑坡堵江时间在9至62天,堵江期间给工程人员留下了一定的应急反应时间。“但如果流域发生类似易贡等大型滑坡造成的堵江溃缺,能否做到打开各种泄洪闸门、紧急降低水位、疏散和撤离人员,目前来讲,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史立山表示,事实上,在水电工程安全性和应急机制方面,我国还未经受太大的考验。但从现有工程设计来讲,仍存在三个不足。首先,不止一个大型水电工程出现设计数据与运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原先设计是拉应力的地方出现了压应力。“这种情况的出现,意味着大坝是更安全了,还是趋向于安全性降低?对此,行业还没有很好解释。同时,这是否也说明水电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评价标准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史立山说,“第二,大型水电工程普遍没有放空技术。目前行业在高坝出现问题后,怎么放空、放到什么程度等方面,还没有相关标准。第三,水电工程的长期运行问题,即50年、100年之后,水电工程怎么办?也就是说,目前水电工程的理论是不闭合的,‘管前不管后’。” 另据记者了解,在水电建设期间和蓄水后边坡与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行业同样缺失有效的标准和规范,同时也出现了地质灾害得不到有效治理的问题。 “目前能源局也曝光了一些项目出现的问题,这不是为了惩罚,而是让行业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共同提高行业的发展水平。”据史立山介绍,在这方面,国家能源局正在开展流域综合建设工作,即对流域内水文泥沙、生态环境、工程安全、水库移民、工程效益等建立综合的评价标准和理论体系,以积累相关数据,做到科学管理。 “事实上,水电行业也进入了新常态。大开发已不是行业主要任务,把已有的水电管理好、运行好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史立山表示,“总体上,目前水电装机已超过3亿千瓦,在建规模在6000万千瓦左右,总装机达到4亿千瓦应该不成问题,个人认为,规模已经不小,行业应该转变思路,加强管理,提高整个行业水平,更多地思考行业未来发展问题。”
0 ~$ W7 p4 ^8 ?; G7 o" M;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