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 3个湿地公园 新增 10万㎡城市绿地 升级 26个赏花基地 去年6月起,成都人频频在网上发布、分享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图片,并给图中的蓝天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成都蓝。曾受雾霾困扰的成都,正成为蓝天白云、碧水环绕、满城绿树繁花的宜居家园。 今年,“成都蓝”、喝上更干净的水将成为新常态。日前出台的“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度计划”确立了今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在22.49%;单位GDP能耗继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PM10和PM2.5年均浓度达到省、市政府年度目标要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7%,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51%…… 为实现这个目标,成都梳理出了40项具体任务,为了支撑这些任务和目标的完成,还大手笔计划投资700.54亿元。这笔投资该如何分配、具体任务如何?昨日,成都市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 A 优化空间格局 今年将完成五大主体功能分区的划定和报批,明确都市生态涵养区、都市生态管控区准入事项,明确都市功能优化区、都市功能拓展区、都市现代农业区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 成都今年划定五大主体功能区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成都市发改委看来,优化全域空间开发格局将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按照计划,今年成都将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分区发展战略,根据“重点开发区域”的总体定位,完成五大主体功能分区的划定和报批,全面实施《成都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 “成都的总体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 为统筹谋划经济、人口、城镇和生态布局,目前成都已经完成了《优化全域成都主体功能分区研究》,将全市初步划分为都市功能优化区、都市功能拓展区、都市现代农业区、都市生态涵养区及都市生态管控区等五大主体功能分区。”据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完成五大主体功能分区的划定和报批,明确都市生态涵养区、都市生态管控区准入事项,明确都市功能优化区、都市功能拓展区、都市现代农业区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 新创建幸福美丽新村150个以上 以后,区域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布局必须符合功能分区定位,通过发挥主体功能区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全市开发内容调整、开发方式转变、开发秩序规范、开发效率提高。“到2020年,确保禁止开发区域面积不少于15.65万公顷,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0.98万公顷。” 同时,成都市发改委透露,待市国土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后,成都还将编制完成《成都市生态保护总体规划(2014~2030)》,划定市域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市域生态格局,保障市域生态安全。 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新农村建设要求,今年成都将新启动创建幸福美丽新村150个以上,坚持“建、改、保”相结合,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 B 改善生态环境 成都梳理了一批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的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700.54亿元,其中,生态环境治理占“大头”,达475.52亿元,包括五库建设、六片森林建设、3个湿地公园等 今年将新增1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 今年,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化培育、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成都梳理了一批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的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700.54亿元,其中,生态环境治理占“大头”,达475.52亿元。这么大的投入,资金如何筹集?具体怎么花? “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重点引导、培育社会资本以PPP模式投入我市生态文明项目建设。”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积极争取中央、省各级政策资金支持,成都将坚持多角度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根据计划,今年成都将加快推进青龙湖水库等五库建设,继续实施六片森林建设,基本形成环城绿道主干线。建成中和等3个湿地公园,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0万平方米。而在梳理出的生态环境治理重点项目中,首当其冲的是“环城生态区建设工程”。该项目将涉及环生态区“六库八区”工程、重要绿地和绿道建设,以及“城市森林”建设、田园风光保护提升、特色园区建设、环城生态区提升改造等项目。 面对日益紧缺的水资源难题,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今年将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可研报告正待通过水利部审查、国家发改委的审批。”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李家岩水库坝址位于四川省崇州市怀远镇青峰岭社区境内,以城乡供水为主,为成都市供水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水库总库容17141万立方米,预计2020年建成。 增花添彩 提档升级26个赏花基地 今年,水、大气、土壤等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同时加快总量减排向环境质量改善与总量控制双管控的方向转变。制定并落实年度减排方案,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强化紫坪铺水库水源保护,实施沙河刘家碾和自来水七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及磨儿潭应急水源安全防护工程。 除此以外,今年成都还将实施金马河、锦江、湔江、清水河、沱江和中心城区水环境整体提升工程,深入推进黑臭河道治理和中心城区下河排水口整治,2016年6月完成的第三、四、五、八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改造,将对原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5万立方米/天,同步实现出水水质标准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护提升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生态屏障及生态保护方面,将实施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启动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申报建设。据悉,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拟规划形成“一带、两区、一基地”的空间结构,包括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规划建设面积约为1616平方公里。 实施城市“增花添彩”工程,加快26个赏花基地提档升级将让市民最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果。同时,成都还将实施“四改六治理”工程,完成120条中小街道“黑化”改造,深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旧院落和市场改造,开展城乡薄弱区域“脏乱差”治理攻坚行动。 C 调结构降能耗 今年,围绕着产业结构优化,成都计划投资110.67亿元,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开工;为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成都也将投入44.2亿元,其中与市民切身相关的项目也有不少 规划建设一批超2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产业结构调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切入点。今年,成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加快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一批20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园区。同时,有序推进青白江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完成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与此同时,还将在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方面发力。“今年,将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文化名城和会展名城建设,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推进32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成都市发改委介绍,同时将高效推进粮经产业新村、产村相融精品园区和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启动100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计划,制定并落实重点区(市)县煤炭减量和替代方案,确保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较2015年下降。 围绕着产业结构优化,成都计划投资110.67亿元,并梳理出了不少的重点项目,目前部分已经开工或者即将开工建设。 中环至一绕公交线网新增优化超20条 资源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为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成都市也将投入44.2亿元,其中与市民切身相关的项目也有不少。 根据计划,今年成都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严格落实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绿色标准,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人们出行更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将更加体现低碳、绿色。今年,IT大道、新津有轨电车示范线建设“提速”的同时,都江堰有轨电车项目也将计划年内启动建设。根据成都地铁此前透露的消息,都江堰有轨电车项目计划8月启动建设,2018年底开通,线路全长11公里,设14个车站,连接都江堰旅游片区、万达城片区以及中心城区,与成灌铁路共同构建都江堰市公共交通的网络体系。 同时,成都还将加强公交与地铁的有效接驳,加密中环至一绕公交线网,在此区域增加开行和优化延伸公交线路20条以上,增加区域内公交线路长度100公里以上,提升低碳出行能力。 今年,成都还将完成国家餐厨垃圾试点建设任务,形成中心城区500吨的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成万兴环保发电厂、成都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扩建工程。提升和完善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煤矸石、矿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D 建制度提能力 今年,成都在重点推动建立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制度的同时,还将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动机制;此外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化水平,推出“互联网+”绿色生态行动 多城协作 探索跨区域生态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生态环境治理也不是靠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今年,成都在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推动建立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制度的同时,还将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动机制。目前,成都市已从建立内外协作关系入手,与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等城市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在环境规划、环境应急、监察执法、农村环保等方面的区域合作进行了探索实践。 同时,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开展差异化政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研究,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措施,构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形成了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职追责”的完整责任链条,目的是用最严格的责任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 提升信息化 动态监测环境承载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今年,成都将加快推进能源、水、大气和水土流失、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循环经济等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在成都市发改委的介绍中,一个关于“互联网+”绿色生态行动计划颇受人关注。 这项行动将包含哪些内容?“主要包括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逐步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也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搭建城市废弃物回收平台,加强防灾减灾监测系统建设。” 另外,今年成都还将梳理和上报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名单,积极开展重点用能企业的碳排放报告与第三方核查,继续组织编制全市2015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同时,强化对浪费能源资源、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执法监察和专项督察;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环境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建设。
. D# l3 F3 Z: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