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K$ h& f L
1 R' y' R6 P# p- \- S
2 A0 B% g2 h( I; F7 ^% u( R 郑州师范学院爱情心理学的课堂上,任课教师刘国清在给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 ]* t& s' T8 L8 @& q6 V
& \; m3 ?3 Y6 ~9 ~3 j, J. l! i+ P& Z0 W
学生在展示课堂上的“作业”。 新京报讯 (记者林斐然 实习生王丹)双十一除了“买买买”,“单身狗”大学生在光棍节这一天还能做些什么?昨日下午,在郑州师范学院爱情心理学的课堂上,数十名学生展示了自己对拥有爱情以后的自画像。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郑州师范学院今年9月新开设了一门叫爱情心理学的选修课,在每周三下午面对本校学生开讲。在课堂上,学生除了能学会怎么谈恋爱,还能获得学分。一经开设即爆满。 光棍节展示爱情自画像 昨日下午,在郑州师范学院爱情心理学的课堂上,共有50多名学生用PPT的形式,展示了自己对拥有爱情以后的自画像。 一位上课的学生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在上节课期间,学生用彩笔,在白纸上描绘出自己对爱情憧憬的样子。“只要能表现心目中的爱情就行,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她说,有的同学画的是一座房子,有的画了太阳、小草和踏青的情侣,有的画了一幅卡通漫画,还附上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憧憬。 不少学生告诉新京报记者,选择这门课是因为“好奇,想听听到底能学到什么。”爱情心理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刘国清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长年在校内教授心理学课程。现在大学生恋爱率普遍上升,如果能将心理学包装到爱情故事里,通过课程来进行教育,对积极引导学生面对两性交往以及处理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为以后的婚姻做基础,并获得幸福的生活。” 学生随机配对模拟“表白”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课上除了有阶段性理论考核外,还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爱情故事,并在此后的课程里,有针对性地对择偶观进行探讨,另外还组织学生互相配对进行表白。 “有对象的可以说对另一半满意的地方,没有对象的也可以分享自己希望朋友有哪些内外在特质。”刘国清称,有一节课上,他让学生随机配对分组,互相用“我喜欢你”、“我爱你”进行表白,让对方拒绝,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表白的时候遇到的挫折。 刘国清介绍,“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很羞涩,现场也哄笑过,后来看到别人都说了就没那么尴尬了。” 他称,该课程主要围绕心理教学大纲。“考试百分制,偏理论,加平时的活动表现,综合计分。这门课程此后还将延伸到亲情、友情等情感关系的处理上。” ■ 揭秘 为男友加油请假获批准 在这门爱情课上,一位女生因为男朋友第一次参加篮球比赛,请假为他加油也能获得刘国清的批准。 这位为男友请假的女生,在第二节课分享感受:“昨天是男友第一次篮球比赛,篮球是他的爱好,我就想过去支持,一起分享快乐的时光,让我们的感情又进一步加深了。” 而大二学生王晓(化名)在听了刘国清的第一节课后就选择了向女生表白,对方十分感动但最后拒绝了。王晓说虽然有些遗憾,但自己并不后悔,因为能够勇敢地表达爱意,已经是一种成长。 刘国清称,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也会走出课堂,尝试让学生进行一些室外的教学课程。遇到学生觉得不适应的地方,他也会考虑给学生反馈和鼓励:“你这两次上课比前几次更可爱了,更有魅力了。”当他看到满脸甜蜜状的学生也会问学生,“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儿?” ■ 对话 讲课不是鼓励谈恋爱 有学生“懂爱”后分手 学生“不懂爱”或有负面后果 新京报:开设“恋爱课”初衷是什么? 刘国清:大学生恋爱率普遍上升,最担心的是学生在这方面无知,导致负面后果,希望能够公开探讨。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予以指导。我们老师也有权利申报选修课,就申报了,(学生)立刻爆满。 新京报:会不会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去恋爱? 刘国清:大学生主要还是学习,学业是根本,爱情来了可以好好把握,但是没有必要苦苦追求。爱情对大学生来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新京报:有学生上了你的课“脱单”成功吗? 刘国清:我看了报道才知道有学生因为我的课成功脱单,我还知道上课之后一个学生选择了分手,说发现以前不是爱情,是自己头脑发热,现在才知道什么是爱情。 吵架时曾对妻子下跪 新京报:心理学对你的婚姻有没有帮助? 刘国清:学过爱情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后,在了解对方基础上,我会更有耐心,并且给妻子一些小惊喜。刚结婚时妻子特别喜欢一款手表,我在她生日那天故意不准备礼物,她有点生气,我把准备好的表放在她床头,她早上醒来在枕头下发现非常惊喜。 新京报:两个人之间一直都没有吵架过吗? 刘国清:我在2006年领证,现在9年了,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吵架后妻子骗我要离家出走,我当时就跪下了,后来才发现她在骗我。我们有一个约定,如果对方莫名其妙发火导致对方委屈,就记在爱情账户上,对方下次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就可以抵消掉。 开讲性问题将征集学生意见 新京报:对“光棍节”怎么看? 刘国清:社会对爱情的重视和热议是社会的进步,爱情是美好的情感,说明我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光棍节让情侣更甜蜜,让无爱者更寂寞,也会有一些借此脱单。 新京报:接下来有考虑部分涉及性行为的教程吗? 刘国清:接下来将征求学生需不需要讲性问题。我初步设想是自己对男生进行辅导,女生让女老师进行辅导。 ■ 追访 专家:与其学生自学不如学校解惑 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除心理课程涉及爱情题材外,近年来,部分高校也都开辟了类似的爱情课程。2015年9月,有媒体报道天津大学将开设名为《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恋爱课程,开课单位为校团委,授课者为该校一个学生社团。而该科目为两个学分,交到对象者可酌情获满分。此外,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均有媒体报道开设“恋爱课程”。 新京报记者发现,多个开设“恋爱课”的大多是学校社团。据媒体2013年报道,华东师范大学开课老师原是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副教授洪亚非。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微博)认为,与国外一流的大学相比,国内的心理教育经常停留在面上,缺乏个性指导,而目前大学校园内学生恋爱的比例不断增加,这种背景下更应该增加一些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去认识怎样谈恋爱,以及恋爱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他认为,时下恋爱、学业两不误的大有人在,处理好恋爱关系,对学生个体成熟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反而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与引导,有的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酿成不良后果,这也对相关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和大学不能再抱残守缺,而应积极适应社会与学生群体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 熊丙奇说,一门新课程的开设,开始总会存在各种争议,但只要这门课程的开设,是经过科学论证且对学生发展有利,学校就应该坚持。在课堂上公开谈论“性”,与公开谈论数学、物理公式一样,没有什么难为情,因为这也是科学。与其让学生自我摸索,不如学校主动传道解惑,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这才是一所大学应有的态度。
7 b" O- C& u! s* r- t3 L7 d) D1 n& q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