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养老院里就可看病、在医院里同样可以养老,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们随时都可以受到医生的照顾,今后,这在四川将越来越普遍。 25日,省民政厅和省卫生计生委签订了《四川省医养融合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推进医疗资源与养老机构对接,二三级医院将新增老年人护理院,老人去住院,床位不再如此紧俏;而想要在家养老的老人,看病也不用东跑西跑,“家庭医生”将定期上门探访。
2 ]- ]' l1 l2 o: ` X+ t9 t$ r3 o- } 新政·医院养老
h3 Y9 ~, Y$ `# v0 ~. t 鼓励二级以上医院 设老年专区8 g, S3 t1 K# P" l
如今,老年人大多都有医保,看病贵似乎已不成问题,但因行动不便、医院一床难求等原因,不少老人小病小痛也不得不拖着。
" F% n% ~: d1 _7 B5 s 为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省民政厅和省卫计委签订的《备忘录》中明确,政府将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转型为养老机构或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2 ~5 @* N( _) [ E. E+ M
鼓励三级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延伸点和病区,为养老机构提供包括人才培养、心理辅导、义诊巡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帮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老年病、康复、中医等专业科室设置,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康复服务,探索医养结合发展的新模式。. j% t6 K9 I l9 V+ @# X
为了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省民政厅表示,对于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将享受养老床位补贴等民政养老相关政策。
% A3 x9 {; {7 I3 M4 U/ N: j) J ●案例1 d4 z, q: b/ Q, [ e% |9 Q
医院护理区九旬老人住了八年) [. i2 t- j9 p. _0 c) ~
在医院也可养老,这在10多年前就已实现。在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大道的一家医院内,老人们聊天、打牌,十分悠闲。
' ?, O+ E7 I5 Z' x6 t( I2 b5 }4 q 这里的老人,85%以上都是患有慢性病,在医院里,除了治病,他们还可以养老。2003年,医院创办护理院,医院由单一的医疗服务转变为全方位老龄公益服务。护理院相连住院部隔得并不远,住在这里的老人,享受与住院病人同样的方便:一按按钮,医护人员随叫随到。“晚上也有值班的医护人员,确保老人们24小时都可以得到照顾。”院长黄再军说。
! _2 S+ S( q% ]! G 九旬的张婆婆在这里住了八年。因为老伴儿去世,再加上患有肺心病,工作繁忙的子女将她送到了这里。“这里可以得到专业的照顾,如果突然生病,也可以及时得到救治,比住在家里或者养老院更加方便。”张婆婆的家人说。
; [1 n, m, a" n) A; ~ 新政·在家看病
- v( Q4 Z% S# ~+ V/ {/ R: Z 设家庭病床 医生上门服务8 W, E6 p, v- W9 M4 p0 q
除了医疗机构可以养老,在养老机构看病也将越来越容易。* B& k8 f8 b7 g. F8 @7 q( v7 i) {
为了鼓励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民政和卫生计生部门将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业办理流程,对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的申报登记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的登记管理服务模式。8 @" R+ E( v2 h% a$ G% W) H1 E
此外,民政和卫生计生部门还将扶持和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对民间资本投资举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在财政补贴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养老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新农合定点。考虑到大多数居家养老的老人,民政和卫生计生部门也计划开展“家庭医生”契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签订医疗契约服务关系,为长期卧床、70周岁以上、独居等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探索家庭病床,定期上门探访。9 U# M5 r; m! x- X* V5 I
●案例
+ [5 i$ s8 y: ?. K 十余名医生入驻大病直接送定点医院- H' e1 Q2 L/ X1 h; h3 o+ |
几年前,成都一家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已和成都市的三家医院签署合约,三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进入养老院,上门为老人们提供服务。“除了有十余名医护常驻在这里外,医院的其他医生也会轮流来养老机构为老人看病。如果是大病的话,120救护车将直接把老人送到定点的医院,进行及时治疗。”该中心总经理白维说。
# W, @7 S& R3 n- X 不过,白维也坦言,虽然现在养老院内的老人看病是方便了,但老人们并不太乐意找这里的医生看病,“因为现在在这里看病,还不能刷社保,老人们觉得不划算。”为此,该中心计划在今年内进行病区管理,“这样一来,老人在养老院内看病,也可纳入社保范围。”
8 J+ d* z0 ]! B7 q9 x) N6 e 专家观点
+ j" V" b3 j: o+ r 期待医养融合 延伸到社区$ c/ |: a. E; w* @! w# a' G
“医养融合”一词,其实并不新鲜。“但目前来讲,这方面的探索,并没有很好地落地。”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院长助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隋国辉看来,医养融合落实难,主要在于它涉及了卫生计生、民政以及人社部门。“这次,省民政厅和省卫计委联合签订协议,应该会是一个有效地突破。”1 F4 ^ Y1 Z5 \9 A& s$ \
相比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隋国辉更加关注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医养结合,一定要延伸到社区。”隋国辉说。 对于《备忘录》中提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签订医疗契约服务关系,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隋国辉非常期待:“这将是解决养老问题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过,关键还在于相关的落地政策,如何考量、如何监测。”5 c, \. N4 Q* e9 t* F9 Z5 |
华西都市报记者吴冰清
5 J8 w1 F* f3 w*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