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技改让“王家贡米”升级! 广元市昭化区带动农户年增收超两千元 今年9月,四川省广元市山清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大米生产线技改扩能项目正式竣工投产。这座总投资3200万元的现代化大米加工基地,不仅让“王家贡米”加工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更给产业链、农户收益带来看得见的变化,成为昭化区粮油产业升级的“强心剂”。 11月3日,走进山清米业新厂区,17.4米高的加工车间里,AI红外线色选机和4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和技改前比,新产线靠12道自动化工序实现“智能升级”——人工投入减少约60%,碎米总量从5.4% 降到2.6%,“王家贡米”整精米率提至44%以上,生产成本还降了约 10%。 “现在每条线都有24小时实时监测系统,在控制房盯着动态模拟屏,就能完成全流程操控,工艺把控特别准。”山清米业技术负责人母开明说。更关键的是,项目让“王家贡米”年加工能力从2万吨涨到3万吨,足足提升50%,再也不用愁“产能跟不上订单”。 技改不只是“升级机器”,还让“王家贡米”有了新模样。以往单一的编织袋包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款新包装产品—印着稻田生态风光的“稻渔米”和“粥米”。“稻渔米主打绿色健康,粥米是专门为老人、小孩和喜欢便捷早餐的人设计的,亲民又实用。” 山清米业销售负责人吴肖介绍,新包装上架首月,销量就比去年同期涨了20%,至今已卖了约600吨,销售额达300万元,“客户选择多了,复购也跟着提”。 生产线的变化,还传到了田间地头。目前山清米业已和清水镇、王家镇、卫子镇的部分合作社达成协议,2026年将发展5000余亩优质粮油基地,直接带动1547户农户增收,每户年均增收超2000元。 “以前种的稻谷要么自己吃,要么低价卖给小商贩。现在跟着山清米业种优质稻,企业上门收,一斤比市场价高1块左右,我家5亩地一年能多赚5000多块!” 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农户冯全体笑着说。 “这次技改投产,让我们实现了‘卖原粮’到‘卖品牌’的转变。” 山清米业总经理王军透露,现在“王家贡米”在杭州、成都等市场的订单每月都涨约20%,接下来还计划开发稻米油、米粉等深加工产品,“把产业链拉得更长,让每一粒米的附加值更高”。 从车间的机器轰鸣,到田间的绿意盎然,再到农户的笑脸,山清米业的技改扩能,不仅是一次设备升级,更成了昭化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 ——“一粒米”正撬动大产业,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梁辉)
: D5 z6 J# H6 { p;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