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售卖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及“三有”动物的信息并通过私信议价、熟人带货等方式,规避监管形成一条从捕捞、运输到销售的灰色产业链。 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朋友圈暗藏“黑市”,有人贩卖野生保护动物? 鱼贩朋友圈视频
白甲,学名叫多鳞铲颌鱼,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曾被列为“中华五大名鱼”之一。因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变化,野生白甲鱼数量锐减,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此外,芝麻剑、油鱼棒、溪石斑等鱼类,以及斑鸠、野兔、石蛙等“三有”动物,也成为了售卖对象。
发现情况后,记者通过私信添加了三名卖家的微信,并以180元的价格在卖家“卢莽子有鱼”处购买了五只石蛙。
以338元的价格在卖家“小胡有鱼”处下单一条芝麻剑。
以180元的价格在“阿龙高端原生鱼”处购买两只斑鸠。
为了辨别对方售卖的是否为野生动物,记者带着购买的东西,来到了贵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请专家进行鉴别。
记者:老师,咱们这个蛙类它是一个什么品种?鱼贩子告诉我们是野生的。 专家:从这个颜色基本判断,应该是人工养殖的。
记者“入局”深入调查 直击非法卖鱼窝点 为了搞清楚到底是人工养殖的还是野生保护动物,记者以买家的身份来到了遵义市播州区和汇川区,并找到了卖家。
鱼贩子:芝麻剑是二级保护动物。 记者:那你敢卖呀? 鱼贩子:我都是悄悄卖的。
这位卖家透露,售卖保护动物时会用隐晦词语替代,即便有部门调查也不怕。 鱼贩子:我营业执照都挂着的。记者:挂着营业执照你还卖这些? 鱼贩子:正规点嘛,只是你不能明目张胆地卖这些二级保护动物,正常来说,这些普通的鱼都是一样的,只要是野生的,你卖它都是不合法的。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这名卖家不仅在售卖野生保护动物,显然也很清楚这样的行为不合法,而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记者又了解到更多令人震惊的情况。 野生“货源”乱象丛生 非法买卖令人吃惊 根据“小胡有鱼”的指引,记者又来到了一家打着五金店招牌的门店,里面却暗藏玄机。
卖家:还有小鲢鱼,还有青竹、军鱼,现在只有这些了,前两天那些鱼都卖完了。记者:那说明你生意挺好,你这个就是大水军鱼吧? 卖家:这个鱼是被电弯了。
这名卖家告诉记者,为规避检查,他还办理了营业执照和养殖证,对外谎称鱼是自己饲养的。对方还透露,他也售卖斑鸠,为了不被查,对外均以“飞鸽”为幌子来售卖。
最后,记者来到了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找到网名为“卢莽子有鱼”的卖家。
卖家 卢莽子有鱼:有赤尾子、油鱼棒、鲤鱼。 记者:是能合法吃的那种吗?不是很“刑”那种。 卖家 卢莽子有鱼:那些敏感的我们就不说,我们的土话,叫赤尾子,学名两个字:重唇。
赤尾子学名为重唇鱼,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卖家称,目前鱼池里只剩几条赤尾子和油鱼棒,其他品种缺货。因前之前邮寄石蛙时微信被封禁,近期不敢再进货。
卖家 卢莽子有鱼:你放心,我们这很安全,我们做的事全部都有证件。 记者:但是那种野生的办不到证。 卖家 卢莽子有鱼: 我办个养殖证来发快递就行了,你如果说它是野生的,你又没抓到我的现场。就比如白甲,我发快递的时候标注养殖白甲,你懂我的意思吧?
让人吃惊的是,这位卖家透露,除了鱼类和石蛙,他还有渠道获取猴子、熊等野生动物,但因风险太高不敢售卖。而他这里售卖的,都是烹饪后口感上佳的野味,只要顾客需要,他都能弄来。卖家 卢莽子有鱼:我卖得有刺猬,果子狸那些都有。一般只有上门找我我才卖,在网上都不卖。 是不是保护动物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东西确实好吃。
贩卖野生动物情况属实 律师:卖家行为涉嫌违法 经过走访调查,记者在三个卖家处均发现有贩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三有”保护动物的情况,已经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贵州金象律师事务所 律师 肖国举:在禁猎区禁猎期,使用电鱼毒鱼炸鱼等禁用方法,或者禁用工具捕捞的行为,按照刑法等相关规定,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收购贩卖非法捕捞水产品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最低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律师指出,三位卖家涉嫌非法捕捞、销售野生水产品。
贵州金象律师事务所 律师 肖国举: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按刑法相关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于“三有”保护动物,非法捕捞、猎捕、销售价值达一万元以上的,即构成刑事犯罪。
贵州金象律师事务所 律师 肖国举:若商户打着野生鱼名义贩卖饲养的鱼,商户有欺诈消费的嫌疑,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的工商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或者举报。
调查中,卖家以“熟人带货”“隐语交易”等手段规避监管,挂羊头卖狗肉。其嚣张气焰与侥幸心理令人震惊,这不仅是对法律底线的公然挑衅,更是对生态安全与公共健康的严重威胁。 保护野生动物是法律义务,更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只有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斩断“舌尖上的罪恶”,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自然遗产。 目前,记者已经将调查情况反映给遵义市公安局森林公安,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 D6 O! B" D" P/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