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一则民事判例引发热议。一女子与一男子深夜在KTV醉酒,朋友沈先生将二人送至住处附近后驾车离开,该女子并未回家而是横躺到车行道上,被过往车辆碾轧身亡。亲属向肇事司机索赔后,反将友情帮助的沈先生和KTV告上法庭,网友纷纷表示“好人难当”。# D0 d2 z8 f7 d4 V
4 N% z& |# W) P1 O3 ]+ Y法院经过实地调查后,认定沈先生的行为属于“好意同乘”,无需承担责任。《法治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本案审判长范雄凯法官,还原案件审理经过,并进行释法说理。9 m. K* f# A( K2 [% j5 {
% P% _* g# z! T4 @
深夜送人反被告
@& N- Y: H4 i/ J: r4 o. \- x& W; l
深夜送人,司机先行离开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这成了死者艾小姐家属状告送人者沈先生的理由。# c# |4 b9 r; q2 g/ t7 @
/ o2 a% j0 l! L$ C) D7 K) N2 H
艾小姐家属认为,艾小姐与赵先生在一家KTV深度醉酒后,KTV委托沈先生将醉酒的二人送回家,沈先生没将他们送到家,便让艾小姐下车任由她横卧在马路中间,导致她被汽车碾轧身亡。KTV和沈先生都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该对肇事司机交通事故案件中赔偿不足部分,至少连带承担60%的赔偿责任。- Q( l) I9 e. E& C
) l9 \0 T- E+ V3 `& ~沈先生辩称,自己的送人行为并非受KTV委托,而是友情帮助,自己与艾小姐、赵先生原本相识,以前也送过二人回家。自己将艾小姐、赵先生送到赵先生住处,在距离住处巷口90米左右处,艾小姐要下车呕吐,所以才让二人下车,二人下车后往住处走去,沈先生就开车离开了,也没有收取车费,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 v6 |6 Z- z) S4 U2 T8 [- F4 m* ^% D( V, H- u0 W
KTV也辩称,艾小姐死亡系交通事故所致,KTV在经营场所内已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对艾小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不应承担责任。
$ N a& z; @4 ?$ J
& k5 E+ @" s1 n+ |) r1 e! o# b0 w第三人赵先生称,自己与艾小姐一起饮酒后,共同乘坐沈先生的车子返回住处,当时也是醉酒状态,意识不清,只记得艾小姐下车后就躺在路上,想拉她起来,没拉起来,担心其他车子撞到艾小姐,就在马路上拦车,还因此构成了寻衅滋事罪。$ o3 Y- U# {% Y9 }3 O
% q9 p6 i1 Z7 H+ i/ ?: Y最后90米谁担责
- ^0 j' ]2 f8 [) o9 K6 z. {1 x( J0 k4 @. X! U
法院根据现有证据,并多方核实,确定沈先生并未收取乘车费用,其行为应认定为“好意同乘”。- G" ^! ^. o- @% P
: x/ l+ Y7 I8 x6 m" X z“‘好意同乘’是驾驶员基于善意互助或友情帮助而允许他人无偿搭乘车辆的行为,具有无偿性、合意性、非法律拘束性的特点。”范雄凯说,在这种情况下,驾驶人有过错的才承担责任,并且一般情况下应减轻驾驶人的责任,除非驾驶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才不予减轻其赔偿责任。. a2 F/ H8 s |! `
* R- q- n, A4 k% M+ }5 M然而,沈先生是否有重大过失,还要看这最后90米究竟是否有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
K2 u+ P/ h! A% |- f. x
, Y, j! Q' M3 R本案主审法官专门来到沈先生将人放下的地方,经实地查看,这里位于住处的巷口附近,虽然离住处仍有几十米距离,但该下车点位于住处的同侧路边,沈先生靠边停车后,等到艾小姐和赵先生在路边正常下车,才开车离去。
# e; L. J7 P1 g/ R% ~$ C+ j# g5 w
8 w1 ], d* W! F4 U法院认为,沈先生不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其停车位置与艾小姐死亡之间不存在侵权法律意义上的因果关系,遂依法判决沈先生不用承担责任。在法院协调下,KTV出于人道主义,自愿补偿原告一定金额。
5 S( w' {$ R8 i, b# h( L% ` a, N& C' t) C- E* n
公正判决扬善意
2 C& F# A- [) d( J1 Z; L3 p# \+ V5 F! H% d) {' |3 N0 b* g
“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合理评价,也是对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尊重。”范雄凯说,通过这样的判决,法院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法律鼓励和保护善意行为,同时也要求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1 F, P* J) y9 Y5 [
0 a6 H7 n7 F' t* ^8 C
在此案中,艾小姐与赵先生深夜醉酒,前者不幸丧失生命,后者醉酒后在路上四处拦停车辆,甚至殴打过路司机,并造成三辆车受损,超出合理限度,最终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刑罚。" ?0 ~0 q. d6 J
3 }- F K3 V6 T9 I% r“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希望以公正裁判为社会树立行为规范,让善意送人者免于担责,让大家对相关社会行为产生的后果有明确的预期,切实发挥司法裁判引领社会行为价值风向标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件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凝聚向上向善力量。”范雄凯说。; ^: h% E; }9 ]6 e% [* a
" a/ N* Y; c* O" u# ])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