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不幸逝世,网络上下,大家自发纪念这位平民企业家、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人物。但是,这场情感朴素的纪念,正被一些自媒体利用、收割,大搞“一拉一踩”,转向成对另一家民营企业的网暴。同时农夫山泉还因产品包装被无端揣测,连上热搜,引发网络热议。有关农夫山泉的舆论不断发酵。往事并不如烟,现实洪水滔天。一代巨商宗庆后渐行渐远,而他身后的世界,却依旧余波延宕。网络场域内,情绪的发酵转化,从来走位飘忽。当陈年旧事被注入“背叛与仇恨”的戏码,当商品包装被解读出“包藏着的祸心”,那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话语浪潮下,农夫山泉俨然成了又一场献祭狂欢的牺牲品。在一轮又一轮的“大起底”和“再发现”中,舆论场内那套隐秘的“流量悬赏”机制,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那些越发惊悚的诠释、越发离谱的指控脱颖而出,构成了天罗地网的绞杀。 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亢奋的“广场审判”,完成了从指控、定罪到“施刑”的全部闭环。这整个的行动,始于幽微,而终于疯狂。很显然,其最初借力于宗庆后之后的纪念浪潮,呼应了大众对娃哈哈的广泛性同情。而后续的操盘手法,则迅速切入了似曾相识的频段,某些微博大V通过惯用的“一拉一踩”的叙事策略,在“封圣化”和“妖魔化”两个进路,迅速完成了先声夺人的控场。这之后,网络舆论正式开启了自我强化的螺旋。于是乎,农夫山泉被卷入暗流,被流言的泥潭所吞噬,百口莫辩、力不从心。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在社交媒介的语境里,一旦某种压倒性的“论断”形成,那么便会形成一种“命题作文”式的“创作锦标赛”。后来者为了在此热潮中竞夺流量奖励,其立论行文,就必然会越来越极端、越来越剑走偏锋,唯有如此才可后来居上、分得一杯羹……如果说对于农夫山泉的批评,一开始还有些可取之处,那么,后续在上述这套游戏规则下,事态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癫狂。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控诉与攻击,成为维持微博热搜的燃料,同时也成为了谬误的发生器、仇恨的催化剂。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云波诡谲的“猎巫”行动,在网络上频频上演,在一些大V博主的煽动与误导下,农夫山泉成了最新一个被围猎撕咬的猎物。所有的“猎巫”,几乎都会走火入魔:当“女巫”的罪,只取决于众人“越描越黑”的能力,那么,其必然会变成“十恶不赦”的形象,必然会成为要“除之后快”的对象——现代社会,这种动辄一竿子打死、喊打喊杀的恶意气旋,堪称营商环境的致命毒药。就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那天降的责罚、那自赋的正义,低幼而狂悖。 " a0 \( }! A# a5 O! @: h* b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