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直播打赏,玄机暗藏。“榜一大哥”不一定有出手阔绰的“土豪”,也有可能是利用打赏洗钱的不法分子,那些进入主播账户的打赏,不久后又回到了“榜一大哥”的口袋中。& ~5 ~2 @' y4 T- o) p
$ T% W2 E' ^2 P* \7 P
近期,浦东新区检察院办理了全国首例利用网络直播打赏实施洗钱犯罪系列案。日前,该院以涉嫌洗钱罪对某平台主播李某、王某、贾某、方某4人提起公诉。“大哥”打赏5000多万为洗钱: n6 d. M) Y- b2 e' I1 |1 ~/ `% [
- [$ X( _3 [1 r$ x: p [# `8 ?
2月23日,浦东新区检察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一例利用网络直播打赏实施洗钱犯罪的案件。据悉,这是全国首例该类型的系列案件。该院以涉嫌洗钱罪对某平台主播李某、王某、贾某、方某等4人提起公诉。4 f5 [6 y" c5 b+ u
$ e, \9 S* M* E3 H1 U; s 经查,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犯罪嫌疑人于某(另案处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先后设立Z集团等多家关联公司,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许可,采用广告、口口相传等方式公开宣传,承诺高额年化收益,通过线下门店向不特定公众销售融资租赁收益权拆分类理财产品,非法募集资金12亿余元,未兑付本金7亿余元。
v) ]8 g+ F2 `4 y- h: p- o( Q
3 j9 t( L! d9 G! @: k 其中,大量投资款通过直播打赏的方式流入了一个知名直播平台。最终检察官锁定了包括平台头部主播李某在内的4名主播。
" T3 i1 A$ p8 b
$ f2 ?& O; g+ v! ? 2018年,于某以“大哥”的名义在李某的直播间里打赏,后来两人加了微信,成了朋友。此后李某跟随于某出入高档饭店、出国旅游,参加游艇会等,他甚至还在于某的Z集团里开过直播。与此同时,于某在他直播间里打赏的次数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同样与之交往密切的还有同一直播平台的主播王某、贾某、方某。
1 \: k1 @3 }4 _9 M1 L
) }0 M3 l+ y! C" k) C# m+ K 李某等人逐渐对于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事实心知肚明,还当起了“洗白”集资诈骗犯罪所得的“掮客”。6 H5 T3 o. S5 h/ r6 N$ h! q
7 L# w; T& S6 ]' a6 S2 s 2018年至2020年年中期间,李某等4人通过在直播期间接受打赏的方式收取赃款,并通过提现、转账等方式洗兑打赏资金,以此为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清洗和转移赃款。! L' t# o7 V$ W! C( w
/ p5 A3 a, s B$ Q: ?' h- l3 c
经司法机关全面审查上游犯罪资金的流转情况,证实集资诈骗款通过平台主播李某等人回流集资诈骗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涉案资金超过5000万元。2022年6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9 o7 R1 r" P2 o& w* x" A1 r
4 r+ c/ \; X/ G7 ]; R/ _1 E
2023年12月,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对4人提起公诉。3名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其中1人退赔全部赃款,2人退赔绝大部分赃款。“打赏回流”成灰色地带
! Y4 q4 K0 l/ C& v2 b I
8 k2 S) l" H9 O; S) L" x. q) i 据检方称,在此案的办理过程中,检察官窥得直播平台上一种“打赏回流”的生态,而这种生态为洗钱犯罪提供了温床。( }5 c: p9 g( H+ N
8 w; l* ^5 _* G; c) ?4 _. c; l4 Q
直播打赏资金“回流”是直播主播间一种默认的潜规则,主播为了留住在直播间里花钱豪爽的大客户,或是为了获得更多打赏博取关注度,与打赏者约定按比例返还打赏收益。对于这种“直播打赏返现是行业潜规则”的生态,平台并无监管和限制,对高频次、高金额的异常打赏行为也没有监测预警,导致打赏活动成为了犯罪分子的洗钱通道。检察官还发现,涉案直播平台还开通了对公账户充值通道,导致大额公司资金流可以成为直播打赏资金来源。
" T R& x# [1 ?# K f" p+ ^, e! }" K
同时,直播平台上还出现了一种倒卖平台币或代充平台币的“币商”职业,由于平台对大量购币的“币商”没有审核机制,使“币商”也成为打赏行业的灰色地带的一环,用户、主播及其工作室均可通过向币商直接购买数百万元平台币或打赏礼物的方式逃避监管。/ C w: b2 u, ?! E8 a
$ q, i( R2 Y* e8 L9 u 2023年12月,浦东新区检察院向涉案平台制发了检察建议:建议平台针对行业内已经形成的所谓“打赏返现潜规则”,纠正主播对此的错误认知,禁止打赏回流行为;
$ x N8 h+ s4 Z2 _# l5 [3 k% h3 v l, M6 O% ?
严格落实直播平台打赏行为实名认证制度,加强对大额打赏和大额购币的监管,对一定金额以上的直播打赏行为可要求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手机验证等多种身份比对认证,或要求用户关联实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形成多重身份验证,确保用户身份和资金来源可追溯。; m9 g" p0 R' O' `% A( q/ j
* J/ t4 G* q, H! h
同时,检察院建议平台取消或严格限制公司账户可以直接入金为他人账户充值购买打赏币的通道,要求主播和平台通过本人实名、单一指定的账户进行收益分成和结算,方便反洗钱部门对非法资金流和大额取现行为追踪。
' c1 ]0 V6 H, l( Q1 F
" d, _# p1 ]* D8 O 涉案直播平台很快回复,对检察建议内容均予以采纳。或与这起案件相关3 P* A+ [) C7 y5 L1 m
( W( {7 g, P1 h$ R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梳理过往公开信息可以发现,一起“上海至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与上述检方所披露的那起集资诈骗案信息非常接近。- g3 A8 O4 Q, [* s6 T M
- Y4 V/ _* E) V G$ e5 O
中国裁判文书网一份发布于2022年5月,关于上海至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某高管的判决书披露了该公司真正的“业务”。
, s: G" {1 b- D2 W+ _9 n
2 U7 ~: Y {) C 判决书显示,公诉机关指控,2017年11月至2020年8月间,上海至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各省市开设50余家线下门店,对外虚构至雅集团关联企业名下的渣土运输特种车辆融资租赁收益权及氢能源车辆融资(购置)租赁项目,通过线下门店采用广告宣传、业务人员口口相传等方式,对外允诺年化收益率8%-12%的高额回报,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销售上述车辆的“融资(购置)租赁收益权”转让类理财产品,以此非法募集资金约13亿余元,造成投资人损失7亿余元。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经侦支队曾披露,警方调查发现,自2017年12月起,至雅公司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通过在福建、山东、湖北等地设立线下门店,以承诺支付7%至12%不等的高额收益为饵,以特种车辆和新能源车辆融资租赁收益权转让为名,通过销售各类理财产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
) i, u) u4 F* c" n& o/ s5 A) V# t( l8 _# @' C
据南方都市报2021年1月报道,该公司实控人于跃拥有多个小号,平时喜好在某直播平台打赏,出手阔绰。其在一家直播平台上的账号——“壹蓑烟雨任平生”的消费记录显示,自2019年6月到今年7月,他共计打赏5500余万元,而在多个直播平台总的打赏上亿,被部分投资人质疑其利用直播平台洗钱。
6 u' O8 W1 r, b+ b% A
+ V1 S% h( t/ M)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