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0 f4 W }2 e. h# |7 V ! u' R9 i, M1 Z; T塘汛街道的上户口审批表为给儿子上户口,邓俊先后到社区跑了十多趟,希望社区干部签署意见。据邓俊称,村组负责人一直坚持,不收到公益金他们就不会在表格上签字,他找到塘汛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也表示:需要从村组开始,由社(组)长签字盖章,再依次到社区居委会、街道签字盖章,最后拿到派出所办理上户手续。也因为邓俊一直不肯交纳这笔费用,“到孩子4个月时,户口也一直没能办下来。”这样的经历让邓俊很不解:“我结婚生子都是符合国家规定,并没有超过“两孩”的限制,国家也没有规定再婚生子上户口要缴纳公益金,为什么村组要强迫我缴纳这一笔费用?”有疑问的不止是邓俊一人,“我妻子不是本社区的,2017年我妻子上户口时,交了公益金,第二年儿子上户也交了公益金,一共交了2.6万元,还有人为子女户口一次性缴纳2万元甚至更多的。”同组的米鹏说。据邓俊介绍,“再婚的人,如果选择与本社区以外的人结婚,或者再婚生子等都要交钱,很多村民都被迫交了公益金。”他提供了5张其他人缴纳公益金的收据,这些人也在咨询是否可将缴纳的公益金要回来。带着居民们的疑问,记者进行了更深入的采访——01一问:上户口为啥要征求居民小组的意见?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按照正常上户口程序,并不需要征求村组意见这一项,那么邓俊户口所在地为何会增加这一流程呢?据熟悉情况的社区干部介绍,这与板桥社区的特殊性有关,板桥社区由原来的南塔社区与板桥社区合并组成,从上世纪90年代起,邓俊所在的原南塔社区纳入绵阳经开区开始规划发展,原来的农村逐渐变为商业楼盘集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