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关系到社会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近年来,安顺市不断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多举措积极推进交通发展转型升级,在深入开展建设交通强市中广泛实施“交通+档案”示范公路创建和文明交通城市创建工程,结合地方实情,突出地方特点,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交通档案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了诸如农村“组组通”公路工程监督档案、交通出行诚信档案、“四好农村路”路桥档案等一系列社会反响强烈深受群众好评的交通档案品牌,并坚持把开展交通档案工作与建设交通强市、文明城市创建、征信体系建设、档案工作等有力地联系起来,整体发力、凝心聚力、形成合力,打好“交通+档案”组合拳,精心设计交通档案实践的“安顺新名片”。通过以交通档案进行精准化治理,充分发挥出了交通档案“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如今的安顺已成为全省交通网络发达、快速便捷的地区,沪昆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境内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贵昆铁路穿越全境,沪昆高铁在安顺设有平坝南、安顺西、关岭3个站点,等等,一个现代化、多元化、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正在瀑乡安顺铺开,不断释放出推动大发展、大跨越的新活力!
农村“组组通”公路工程监督档案——档案助力小康路,监督档案来护航2020年,是安顺市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的收官之年,安顺市明确从2018年起,在3年内累计投资26.5亿元,对2205个30户以上的村民组实施通组公路硬化建设,实现通组公路由“通不了”向“通得了”“通得好”的转变。
为实现工程进度与质量相得益彰,构建切实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安顺市始终坚持注重质量、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率先提出通过建立农村“组组通”公路工程监督档案,重点聚焦项目招投标、材料质量、技术监督、现场管理等“关键环节”、“敏感部位”和“突出节点”进行分类建档,作为规范和加强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工作责任追究和动态调度与监管的重要印证凭据,并对监督档案的收集范围、整理规范、台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在此期间,全市各级交通部门、档案部门也积极提供业务指导,帮助解决监督档案建档整理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了监督档案工作组织管理到位,基础设施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定期查阅建设工程动态、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强化了对设计、建设、验收、管养、资金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实现了对项目责任主体、工程实施方等进行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的管控,有力保证了建设项目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到位,力争确保通组公路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达100%,提升建设工程耐久性、安全性,达到质量过硬、安全舒适、环境美观、“寿命长”的“畅安舒美”目标。截止2020年6月,全市“组组通”公路建成2684公里,项目覆盖8个县区,实现30户以上的村民组100%通硬化路。
交通出行诚信档案——立档为信聚文明,建档惠民护出行 从2018年起至2020年,安顺市组织实施了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三年提升工程,聚焦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建立起覆盖辖区内全体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出行诚信档案,进一步提升了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力推进了文明交通征信体系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 至去年年底前,安顺市已建立起覆盖辖区内全体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出行诚信档案,并实现档案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在开展交通出行诚信档案体系建设中,安顺市始终坚持将“精准”二字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具体体现在,一是档案建立突出信息精准。明确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出行诚信档案的内容、采集方式、归档要求和使用条件,通过整合机动车驾驶人、所有人基本信息、交通失信信息,生成文明交通信用记录档案,并在交通出行诚信档案信用信息基础上建立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纳入到个人征信记录。二是档案管理突出规范精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信息采集、信息披露、信用评级、信用奖惩等方面,形成统一要求、分级负责、综合利用的交通出行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并提供交通出行诚信档案信息查询服务,明确查询程序、查询方式和查询内容,推动实现机动车驾驶员信用信息的互换、互通和共享。三是档案利用突出靶向精准。将交通出行诚信档案信用信息与职业准入、个人信贷、车辆保险、评优评先等挂钩,对交通失信行为人实施相应惩戒。同时,建立健全机动车驾驶员严重失信行为披露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机动车驾驶员严重失信信息,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充分发挥好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让建立交通出行诚信档案后失信或将面临严重后果的“红线意识”成为机动车驾驶员的一种习惯自觉,避免驾驶过程中出现不文明行为和现象,确保群众道路交通出行更加安全。 “四好农村路”路桥档案——路桥工程入档案,织密安全责任网 近年来,安顺市秉承“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四好”理念,紧盯关键部位、抓住重点环节、创新务实举措,不断加强农村公路档案管理工作,安顺市以西秀区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实施“四好农村路”路桥档案制度。通过建立路桥档案,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详细情况,充分发挥好路桥档案在公路质量评定、工程竣工后的管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力确保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使交通红利惠及广大农村群众。 按照“自工程招标开始直至竣工验收后的日常养护过程中,凡是反映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有关的重要活动及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应收集齐全,归入农村路工程成套档案”的试点工作要求,西秀区通过建立路桥档案对农村公路实行档案化管理,从建管机制体制、资金落实和管养质量等方面入手,对辖区内每一条农村公路的起止点、道路结构、两侧绿化、管线埋设、边坡结构、隶属关系和管理人员的详细情况说明,以及养护检查考核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并在遵循自然形成规律和成套性原则的基础上分别整理组卷,力争做到分类科学,便于查找利用,让建管工作有章可循,使农村公路由“重建轻养”向“建养并重”转型。 以建立健全路桥档案为契机,该区按照每五公里配备1名养护人员标准,采取认养、领养、专业护养和乡村主导等多元化养护模式,组建一支21人的常年养护队,确保了农村公路常年养护,做到了农村公路技术状况、绿化率和安保工程覆盖面大幅提高。截止目前,该区共设置公路护栏总长250千米,设置各类交通标志1842块,设置公路站台253个(含站台设施),为交通安全、交通运行,以及方便群众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 z) }5 P% d$ {! p)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