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超级工程就是“坎儿井”,普遍存在于新疆吐鲁番地区,主要是新疆地区的特殊灌溉系统,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多达1100余条,全长5000多公里。史料记载,坎儿井最早始建于西汉时期,在《史记》中也有关于它的记载。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组成。新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主要的水源就是高山冰雪融水。坎儿井看起来原理很简单,但实际极其复杂,多数的坎儿井的源头都是始于雪山脚下。坎儿井每隔一段距离会打深浅不等的竖井,高山冰雪水源通过竖井依地势下到井底修通的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竖井,最深的可达90米以上,一般每隔20至70米就会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竖井少则10几个,多则上百个。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捞工程十分艰巨。据说,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人掏挖暗渠必须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因此长期从事暗渠掏挖的工人,一般活不到30岁。所以,总长5000公里的吐鲁番坎儿井被称为“地下长城”,真是当之无愧。在新疆地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工灌溉工程-坎儿井,这是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古代三大工程的项目,坎儿井里的水一年四季不断流,灌溉着周边大量的绿洲。在吐鲁番就有1100多条坎儿井正在运作,全长达到了5000多公里,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暗渠、地表明渠和涝坝4部分组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灌溉系统。坎儿井早在史记中就有记载,当时的名称叫做井渠,现在新疆的坎儿井大多数都是清朝的时候修建的,为当地的农作物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水源。吐鲁番年降水量大约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却达到了3000毫米,如此的差距仅靠陆表的河流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于是智慧的老百姓就发明了坎儿井这种最适合当地气候、地形的灌溉系统。坎儿井大多数水源位于地下,因此很少会受到季节、气候、风沙的影响,运行稳定、可靠。这是新疆当地民众正在修建一座坎儿井。3 W, C# l5 D- i.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