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是中国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万民敬仰的周总理仙逝,毛主席重病缠身,而邓小平同志也处于政治的边缘化,四人帮却虎视眈眈积极寻求各种夺权的机会。 这一年可以说是国内外形势都非常的动荡不安。 而晚年的毛主席也对三军指挥权应该交给谁这个问题忧心忡忡,因为这个位置至关重要。张春桥,王洪文都对这个位置垂涎三尺。开始时,大家普遍对叶剑英抱以厚望。按资历,叶剑英完全没问题。 就在叶帅被众望所归时,结局却出人意料,毛主席竟然把三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上将。
陈锡联(1915.1.4-1999.6.10),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陡山的彭家村人。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锡联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出师的第一仗,陈锡联就率领部队夜袭了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日军军机24架。这一仗破坏了日军 进攻忻口、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还迫使日军调动了大批部队回援守备,有力的配合了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的作战, 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 后陈锡联又率部参加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战斗。 在百团大战中,陈锡联率部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为其他部队的行动发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打击。 1947年,在解放战争中,陈锡联参加进军大别山战役,率3纵跨过陇海路,越过黄泛区,以交替前进的部署,率先抢渡淮河,到达大别山北麓,半个月解放宛西9个县城及大片地区,打开宛西新局面。1947年4月在豫北战役中,陈锡联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灭一个机械化旅的范例,后又活捉大名鼎鼎的盗墓者国民党第12纵队司令孙殿英。 1949年2月陈锡联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成为解放军中最年轻的司令员,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突破江防防线后截断浙赣线,迂回大西南,歼灭宋希濂集团。 陈锡联接任三军指挥权这一事,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虽然他大权在握,但陈锡联事事谦虚谨慎,对于很多事情都耐心听取叶剑英等老同志的建议。 毛主席去世后,陈锡联在为毛主席守灵时,更是明确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表态自己并非四人帮一伙。毛主席之所以将三军指挥权交给陈锡联,是因为考虑到当时既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又是军委常委的人寥寥无几,只有陈锡联、汪东兴、王洪文、张春桥等人。 毛泽东几经权衡,最后交代说:”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会打仗,带过兵团,带过炮兵,在国务院也有个职务,就让他管一下吧。” 后来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眼光果然独到精准,在抓捕四人帮时,陈锡联倒向叶帅一边,成功地控制了京畿地区的安稳,为历史的重大转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9年6月10日23时45分,陈锡联将军在北京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5岁。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陈锡联同志不忘初心,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远忠诚,把自己一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国家和党,在重大历史转折前坚定不移地站在正确道路中,为国家的前进之路可谓是功不可没,无愧为党的好儿女! ! @/ s. q8 }$ J. x9 g7 L4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