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槐照顾妻子。 建设路街道电子科大社区八旬的居民李玉槐,三十年来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的妻子罗小伶。在电子科技大学家属院内,只要提起李玉槐,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李玉槐是个“模范丈夫”。 不幸突然降临家庭 今年80岁的李玉槐,1956年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三系(现电子科技大学微固学院)工作。妻子罗小伶比他小4岁,先后在犍为县孝姑中学、犍为县师范附小任教师。1987年6月的一天,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这天,妻子罗小伶的手突然不听使唤,不停地颤抖,大拇指向内侧弯。李玉槐带着妻子辗转于各大、小医院治疗诊断,最后诊断为帕金森综合症,这就意味着瘫痪。 一边要工作,挣钱养家;一边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瘫痪的妻子,沉重的生活重担将这个中年男人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李玉槐没有被生活的不幸所压垮,而是坚强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我们是多年的夫妻,有困难就该患难与共。”每当妻子不忍心地看着疲惫的丈夫时,李玉槐总是这样安慰着妻子。 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自从妻子患病后,李玉槐工作之余,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照料妻子饮食起居上。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电子科大经常要举办一些户外活动,为了照顾妻子,三十年来,李玉槐放弃了一切外出放松机会,没有参加过一次单位组织的户外活动。 为了帮助治好妻子的病,李玉槐学会了推拿、按摩和针灸。每天固定时间为妻子按摩,固定时间做康复训练。从1987年妻子患病后,李玉槐在随后的三十年间,每天都要给瘫痪的妻子擦澡、按摩,使罗小伶从未生过褥疮。在李玉槐的精心照料下,妻子罗小伶不像其他帕金森患者那样不会说话、不会动弹,而是能够简单地接听电话,扶着物体站起来推着助行器走动。每看到妻子的病情好了一点,李玉槐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2008年“5.12”大地震时,李玉槐和妻子正在家里午睡。楼房的剧烈摇晃,吓坏了年过七旬的李玉槐。当李玉槐反应过来是地震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快背上妻子跑下楼”。罗小伶不愿拖累丈夫,让丈夫快点跑。 “我怎么可能把你扔下不管,你别再耽误时间了,再拖延下去,我们俩的生命都不保!”就这样,李玉槐硬是使出浑身的力气,把妻子罗小伶背下了楼。尽管只有三层楼,加上地震带来的心悸,当把妻子背到空地后,汗水已湿透他的全身。这一年,李玉槐已经71岁。 现在,李玉槐的儿子做保卫工作,女儿女婿在电信部门工作,虽然生活平淡,但家庭幸福,和谐美满。有人问李玉槐:“李老师,是什么力量让你如此长久地坚持至今?”“我爱我这个家的每一个成员,不管是在大难来临时,还是在平常的时候。”质朴的话语,或许就是这位老人的家庭观、人生观。 舒小波华西社区报记者彭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