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6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百何为孩子隐瞒离婚?孩子最怕的才不是离婚!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8 15:0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白百何“出轨”的事情酝酿了这么多天,热度却依然不减。人们坐等着一轮又一轮的爆料,揣测着双方会作何回应,是撕破脸皮,还是用一句“且行且珍惜”带过。
  最后的结果有些让人唏嘘,却似乎又在意料之中。
  
  △“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多么典型的回答。
  双方隐瞒离婚的事实X年,到底是为何而离婚,为何而隐瞒,作为外人,我们是无权指摘了。但是,套上“为了孩子”这样的理由,不厚道。
  为了孩子,
  不过是“中国式婚姻”典型症结之一
  “我觉得我们已经不爱了,但是为了孩子,还是算了吧”“他/她出轨了,可是离婚了孩子怎么办”……我们不得不承认,始于激情的爱情总有一天会转变成婚姻的平淡。
  有人愿意在平淡中寻找新的意义,也有更多人无法忍受平淡却又不得不于其中“苟且”。常人有把它归结为“中国式婚姻”。
  明星的事情我们暂且不去操心了,不如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婚姻,是否也是这样的“中国式”,或者试着去反思,“中国式婚姻”究竟为何总是让人诟病?
  一、“轻易”结婚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调侃,在学校的时候,父母如防狼般防着孩子早恋,而等到毕业了,全世界的人都开始催着你相亲、去结婚,各种长辈都纷纷跳出来劝你早婚早育。
  又或者,恋爱谈了一些时间,便觉得结婚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无非是找个人过日子。
  “过来人”的道理和源于爱的激情当然没有错,甚至关于“早婚早育”还可以摆出不少科学依据。
  但是,问题在于,就像是童话里王子公主的故事,结婚似乎只是在长长的人生必需项上打了一个勾,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告诉你,婚姻不过是一项更“艰难”的开始,也没有人教你这漫长的婚姻里,你要如何度过。
  二、形式上的完美,和对面子的追求不无关系
  我们常见的衡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似乎总是和事业是否成功,家庭是否圆满有关。这些可见的状态常常比精神层面的满足更重要。
  费孝通先生曾经在《乡土中国》中深刻地剖析了我们如今各种思维的根源。谈到家庭,他的叙述是: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亲戚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
  中国的家庭,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之间只是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
  所以,婚姻似乎从来不是夫妻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这带来了庞大的情感联结,却也在婚姻出现危机的时候,让双方不得不面对更多人的评判与眼光。
  毕竟,从农耕社会发源而来的现代社会,依然有大多数人在追求稳定。于是,人们虽然渴望令人兴奋的小插曲,却也羡慕着他人细水长流的生活,毕竟这是形式上的完美。至于离婚,太没有面子。
  三、内在是破碎的,将婚姻看作一切
  不得不承认,很多人还没真正认清楚自己,便匆匆进入了婚姻,接着,将婚姻看作了一切。
  大多数人的结婚年龄差不多在自己的转型期,处于独立于半独立之间,或谨慎或激情地做出了结婚的决定,自此将其看作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
  然而,婚姻也不过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它不意味着和过去彻底断了联系,也不意味着你要拥有多么神圣、庄严、自我悲壮化的心态。
  而若是双方本身的内在依然是破碎的,将安全感完全寄托于婚姻的稳定之上,一旦家庭破裂,那么他们的整个世界便会分甭离析。
  心理上的分崩离析,经济上并不能独立……交织而来的破碎很可怕,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常用“为了孩子”作为借口,不敢离婚。
  在家庭关系中,
  孩子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离吧,大胆离吧,离婚对孩子没有影响这样的话”当然是扯淡。但是在家庭关系中,孩子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单纯的“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或许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大。屡屡被拿出来作为教材的窦靖童、林心如……都不用团长再多作叙述了,在良好的处理方式下,孩子和家长都能一样洒脱。
  维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Hetherington 2002年的一个调查研究显示,父母离婚对许多孩子有短期的消极影响,孩子容易感到焦虑、愤怒、震惊和缺乏信心。但是这些消极影响多数会在第二年就减少甚至消失,但也有一小部分孩子会遭受长期的影响。
  同时,研究也发现,孩子如果生活在父母严重不和的婚姻中,那么父母离婚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反而比那些婚姻冲突并没有那么严重的孩子小。有些孩子甚至因为父母婚姻解体而感到“松了口气”。
  维吉尼亚大学Robert E. Emery有一本叫做《孩子以及离婚的真相》的书,其中谈到: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离婚会对他们造成压力。孩子需要多长时间去适应生活的这种剧变,取决于父母多久可以对这段婚姻释怀,以及父母离婚造成的混乱有多严重。
  那些能够很好处理离婚压力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能尽快适应父母婚姻破碎的状况。
  在上一季的《妈妈是超人》中,大家常常谈起董洁和儿子顶顶。
  
  你不能说董洁是个坏妈妈,但是她依然很难掩饰自己的情绪,就像她自己说的:时而崩溃,时而告诉自己坚强。从采访与互动中可以看出,她的生活可能并不开心,也很无奈。
  说白了如果父母的情绪一直调整不好,总是悲伤,怨愤,甚至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才会让孩子更易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说白了,孩子怕的是缺爱。
  孩子早晚会知道真相
  不如选择合适的方式减少伤害
  
  离婚到底要不要告诉孩子,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是,拿孩子来说事却最不应该。有一位离婚的爸爸被问及对孩子坦白真相的原因,是这样说的:
  •欺骗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孩子迟早会知道的,如果由别的渠道知道,伤害会更大,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被骗感,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对父母以及周围的世界,都产生不信任。
  •隐瞒会造成诡异的氛围:父母为了回避离婚这一事实,必然会显示出局促、不安和恐惧的家庭氛围。
  •孩子难以忍受的,是被弃,被忽视,而不是父母离婚:原本是父母的问题,孩子却容易把错误揽到自己身上。“为了孩子”更将加深孩子的负罪感。
  •我们低估孩子对事实的接纳:孩子对事实的消化能力,对新生活的接纳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
  当孩子已经懵懂地感知了变化,父母却依旧在含糊其辞,孩子不仅会对父母产生不信赖的感觉,而且极有可能把父母离婚的原因归咎为自身。
  因此,孩子有权利知道真相,父母有义务告知孩子:婚姻的破裂是父母之间的问题,与孩子没有关系。
  既然选择了结婚,就要明晰这份合同的风险与收益,并承诺愿意遵守,承担代价。而如果婚姻已经无法挽回,那么坦然、坦率也不失为一种止损方式。
  最好,双方能统一口径,大方、诚恳地反思自身,以取得孩子的理解:
  1、不要逼自己的孩子站边,这会让他们很为难。不要再指责对方。要知道,在你贬损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时,孩子也会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这一点,即使是维持着完好婚姻家庭的父母也要注意。
  2、不要将孩子卷入你们的争论:最好选择在孩子听不到的地方沟通你们的分歧。
  3、尽早和孩子谈论离婚的问题
  越早和孩子谈论发生了什么以及谈论的次数越多,孩子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感受会更好一些,谈论的同时让孩子分享Ta的恐惧、担心与感受,并给予Ta安全感。
  “这不是他们的错”“我们依然爱着你”“你以后会有两个家,会有更多人爱你”“你永远是安全的”。这四点是谈论的原则。
  4、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
  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除了和以往一样给予孩子关爱,还需要重复的告诉Ta父母离婚不是Ta的错,你们会一直爱Ta。
  对于年长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离婚这件事情已经有了更多的认知,这时,父母需要告诉他们离婚的细节以及离婚这件事对Ta未来生活的影响,并给孩子更多的提出问题和表达忧虑的机会。
  如此,孩子也会慢慢地,和你们一起,接受现实,开始新生活。
  如果给不了孩子完整的爱,那么“完整”而貌合神离的家庭也毫无意义。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2-5 20:58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