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美誉,境内江河纵横,拥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众多中小河流。 自古便道出乐山风景冠绝天下。有国家级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自然保护区2处、森林公园2处、地质公园1处。
: H" l- u0 G: y4 P8 h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面积17.88平方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区。 乐山大佛位于景区凌云山壁,它依山凿成,坐东向西,正襟危坐,气魄雄伟,头顶苍穹,脚踏三江,远眺峨眉,近瞰嘉州。佛像通高71米,与凌云山齐,魁伟高大,相好庄严,比例匀称:头宽10米,鼻长5.6米,耳长7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嘴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8米,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脚背至膝高28米,头顶有发髻1051个,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石刻造像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像。
乐山大佛景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山下江河争流、波光云影、沙鸥翔集、帆影点点;山上繁花似锦、茂林修竹、朱楼画檐、丹崖峭壁。 除乐山大佛外,景区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人文奇观——"巨型睡佛"、青衣别岛——乌尤寺、东汉麻浩崖墓、佛教艺术荟萃——东方佛都、宋元古战场遗址——三龟九顶城、秦时离堆、汉时尔雅台、海师洞、凌云寺、灵宝塔、龙湫虎穴、九曲栈道、东坡楼、注易洞、下观音寺、千峰洞、沫若堂、璧津楼、碑林、梅园、渔村等,历代名士墨迹众多,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8 ?1 K1 w( C/ I( o
7 J1 w9 ^7 Z* t1 c( {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 Z2 }* F9 ^6 f( M8 ~ `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 ~4 _9 l7 x$ r; |$ p/ K4 K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 7 d) l$ B3 R! i) L D! d5 w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5 E7 C: M9 V: r9 @! u8 j, h; U# s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6 a" P3 ?! p0 j; K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 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1 ^+ A. }8 C' s& H4 Q! \7 I! f5 Y0 D |